重达2.5万吨的邬达克建筑,在上海“长高了”,6天顶升1.2米
上海一处知名的邬达克建筑“长高了”。9月2日,华东医院南楼(1号楼)整体顶升1.2米,仅用时6天。
“长高”是为了保护。这处上海市文保单位,在百年岁月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沉降,一到暴雨天,容易发生雨水倒灌。通过顶升和即将进行的结构抗震加固,华东医院南楼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焕发新春。
南楼是一处意义特殊的医疗建筑。它的前身是宏恩医院,建于1926年,曾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并作为医疗建筑使用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出自名家之手,是近代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独立执业以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整体格局呈“工”字形,地上有六层,局部地下为一层。它的外立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内部装修考究,设施齐全,整体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
经年累月,南楼出现沉降,处于整个医院的地势最低处,平均地势高度低于地面0.6米,每到汛期很容易就产生积水。
但要整体抬高,难度也不小。因为是文保建筑,开挖不能碰触木桩,施工团队只能采用最传统的人工凿除法。这处建筑呈“工”字形样式,建筑面积破万平方米,荷载分布不均,无法精准计算其承受力度,对技术要求极高。
更重要的是,老建筑经历过两次修缮,要“动动身子”不一定吃得消。在顶升的过程中,被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认定的重点保护部分,如外墙面、外墙柱式、山花、檐口、铁艺栏杆扶手,修缮标准要求都很高。
走进施工现场,便可以看见整幢大楼被18根钢结构临时加固柱牢牢支撑,宛如系上了18根“安全带”。南楼重达2.5万吨。为了避免单柱顶升荷载出现差异较大,顶升过程的同步性控制、精密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建筑物整体顶升托换技术是一种建筑新技术,难度巨大,影响因素众多。技术供应商天演公司采用了最先进的“位移+压力”双控模式,使用交替泵站9套、千斤顶554台,以152个控制点来对应155根柱子的荷载。
施工团队在楼体上安装了近30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加速度、裂缝、沉降、倾斜等各方面数据,做好风险评估,保证结构安全和顶升工程推进。如今,老建筑终于顶升“归位”,不再担心被雨水倒灌。
除了整体抬升和结构抗震加固以外,南楼还将进行外立面修缮、机电设备更新、室内装饰装修、配电房改造、改扩建西侧连廊、室外总体改造
栏目主编:陈玺撼
本文作者:戚颖璞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