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疑案之曹睿生世之谜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上期说了个死亡之谜,这期说一个出生之谜,凑一个有生有死的故事。
曹睿画像
曹睿。字元仲,是曹丕的长子,是曹操的长房长孙,魏国的第二位皇帝。如果不算曹操,只从曹丕称帝的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算起,到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发生高平陵事件司马懿掌权为止,曹操子孙后代执掌皇权的时间仅有30年,其中曹丕七年,曹睿十三年,曹芳十年。曹芳八岁继位,朝政大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亲手里,如果把这也去掉的话,就只有二十年。曹睿是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曹操子孙中最有建树的一位。
曹操画像
曹睿的身世是个悬案,虽然现在史学界主流认可其是曹丕的儿子,但仍然有人认为不是,最近电视剧《军师联盟》热播,里面再次出现这种说法,更引出许多八卦说法。这是涉及到皇室血统的严重问题,如果曹睿不是曹丕的儿子,那么他的继位就不具备合法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这种疑问是否可信呢?
回到案发现场来破这个生的案子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曹操历尽艰辛攻破由袁尚部属审配守卫的邺城。邺城是三国前期最大的军阀袁绍的大本营,袁氏家眷全都住在邺城里,城破之际,曹丕带领一支人马趁乱冲入袁府,纳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妾。
曹丕与甄氏·军师联盟剧照
有两个大同小异的场景记载:
一种是说曹丕进入袁府,袁绍夫人刘氏自缚双手而坐,甄氏害怕,将头埋于刘氏膝上,曹丕让人解开刘氏,令其捧起甄氏来看,见其貌若天人,美艳无比。曹操知其心意,就为其纳甄氏为妾。
甄氏··军师联盟剧照
一种是说曹丕冲入袁府,甄氏蓬头垢面立于刘氏之后哭泣,曹丕挽起她发髻,擦净她面庞,发现她姿貌绝伦,惊为天人,曹丕看得目瞪口呆。之后,刘氏看穿了曹丕的心思,对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曹丕果然纳甄氏。
为这事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看了半天没明白,翻了许多书也找不到这个典故的出处,就问孔融这事出于何经何典。孔融回答说:“我是按现在发生的事情想当然而已。”曹操被讽刺得无地自容。
甄氏,中山无极人,(今河北省无极县)出身于官宦世家,世吏二千石。父亲甄逸,曾担任过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十里)县令。甄氏三岁丧父。有个叫刘良的看相者给甄家孩子看相,指着甄氏说:“此女贵不可言。”
袁绍动漫画像
建安初期,袁绍为儿子纳甄氏为妾。袁熙驻守幽州,甄氏留在邺城侍奉公婆,不幸落入曹丕之手。
曹丕纳甄氏时十七岁,而甄氏已经二十二岁,比曹丕整整大了五岁,古代也有姐弟恋哟。
因为甄氏是袁熙的妾,更因为《三国志》记载曹睿死时为三十六岁,照此回推,他出生那年正好是曹操攻破邺城,曹丕纳甄氏为妾之时,因此,不可能是曹丕之子。
袁熙画像
认为曹睿是袁熙遗腹子的说法中最雷人的是说曹睿字“元仲”,谐音“袁种”,是甄氏为了怀念袁熙和暗示曹睿是袁熙遗腹子而起的。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太让人佩服,叹为观止啊。
于是,曹睿的年龄就成了破案的关键线索。
《三国志》中还有一个记载,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时年十五岁,照此推算,其出生时间应当在曹丕纳甄氏一年(公元205年,按周岁)之后或者二年之后(按虚岁),不论怎么计算,都是曹丕之子。
同样照此推算,曹睿死时为三十四岁或者三十三岁,与死时三十六岁的记载不符,其中肯定有一支记载错了,哪种错了呢?只要能够证明死时三十六的记载错了,案子就算破了。
甄氏与曹睿·军师联盟剧照
这个时期的纪年非常混乱,曹丕登基那年,有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三个纪年称谓。曹睿登基当年没有改年号,太和元年是从第二年开始的。后来曹睿又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改过正朔(每年的第一天为正,每月的第一天为朔),曹睿认为魏得地统,(三统论,春季有三个月,分别子、丑、寅,对应天、地、人三统)应该以丑月为正,所以将青龙五年春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曹芳继位后又改了回来。
这种混乱造成对曹睿年龄推算的失误,比如照曹睿纪年,应死于景初三年一月,但按曹芳的纪年,则应死于景初二年十二月,这就有一岁的出入。有学者专门考证过曹睿死时的年龄,为三十四岁。如果去掉刚才说的这一岁,曹睿就只有三十三岁。古人年龄以虚岁计算,即使按照周岁计算,曹睿死时也只有三十三岁,不可能是袁熙的儿子。
除了年龄这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外,还有一些常识可以支持曹睿是曹丕儿子的理由。
一、曹丕是曹操长子,关系到世系继承的问题,对曹丕妻妾怀孕分娩应该有严格的检查和记载,如果甄氏怀孕分娩的日期有任何可疑之处,曹睿就算能活下来,也永远不可能继位。
二、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灭公孙瓒后,分封子侄,以袁熙为幽州刺史,离开邺城,甄氏留在邺城侍奉袁绍刘夫人。没有袁熙曾经回到邺城的记载,甄氏怎么可能怀上袁熙的儿子?不存在袁熙私自回邺城的因素,古时驻守外地的大臣将领,没有呼召是不能私自回去的,如果有呼召,就会有相应的记录。
公孙瓒画像
三、曹丕不喜欢曹睿,不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厌恶甄氏而迁怒于曹睿。有人说曹丕知道曹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就杀甄氏灭口。曹丕傻呀,明知如此还要将皇位传给他?虽然曹丕儿子不多,但起码曹礼还在啊,曹丕也有过立曹礼的念头。小老百姓家的家长死时也只会把家产传给亲生儿子,而不会传给养子,何况是皇位!家天下最重要的是血统,养子是坐不稳皇位的,五代十国里有不少传位给养子的割据军阀,都不能服众,很快被武力推翻。
至于把曹睿的字元仲拿来作为理由的说法更是荒唐,这就是个文字游戏,估计提出这个说法的人是宫斗剧看多了。
宗法社会里,为儿子取字,是祖父、父亲的特权,甄氏还真没资格来取,即使他是儿子的生母。
围绕曹睿身世之谜的还有因素,主要有三个,一、他母亲甄氏去世的真相,是否真是被郭皇后所害?二、曹丕为什么不尽早立他为太子?三、他与郭皇后的关系究竟如何?
先说第一个因素。
曹丕为魏王时,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六月,以南征之名炫耀武力,将甄氏留在邺城。这已经是个不详的信号。此年曹丕三十三岁,甄氏已经三十八岁。
邺城局部
曹丕紧接着称帝,定都洛阳,并没有将甄氏接过来一起住。献帝送了两个女儿过来,加上本来就受宠的郭贵嫔、李贵人、阴贵人济济一堂簇拥在曹丕身边,人老色衰的甄氏已经被曹丕忘到爪哇国去了。失宠的甄氏自然会有所抱怨,曹丕大怒,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派人到邺城将甄氏赐死,就地安葬。
甄氏死亡的原因,有许多说法,主要有:一、曹操也想占有甄氏,攻入邺城后,曹操紧急派人去找甄氏,左右亲随告诉曹操,曹丕已经去了。曹丕一直没能得到太子之位,估计和这件事有很大的关系。当上皇帝后迁怒于甄氏;二、人老色衰;三、曹睿是袁熙的遗腹子,曹丕杀母留子,以此灭口。这些说法都有些玄,除了人老色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外,其余的都无法证实,虽然都有嫌疑。
如果非要说甄氏的死与郭皇后有关系的话,那也只能归罪到曹丕身上,曹丕因为宠爱郭皇后而冷落甄氏,才导致后面的悲剧。
郭女王·军师联盟剧照
郭皇后是曹丕的第一位皇后。安平广宗(今河北省广宗县)人。也生于官宦之家,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郭皇后生下来就异于常人,他爹以为她是家族中的女中之王,就以女王为她的字,叫郭女王,霸气吧?
郭女王父母早逝,丧乱流离,流落到铜鞮(今山西省沁县南)侯(此位铜鞮侯是谁,无考)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为魏公,曹丕为世子,广纳东宫,郭女王被曹丕纳为妾。时年郭女王二十九岁,曹丕二十六岁,又是一场姐弟恋。曹丕似乎有喜欢姐姐的癖好。
郭女王才智过人,在曹丕夺嫡之争中出过许多力,不光是曹丕的妃嫔,还是曹丕事业上得力的助手。这点比甄氏强,大概这也是曹丕更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永始台是曹丕喜爱郭女王的一个见证。邺城丞相府中有座殿台,是曹丕修文习武之地。曹丕纳郭女王后,将她安置在此处,时刻相伴,恩爱异常。有天郭女王突然满面愁容,郁郁寡欢,曹丕不知何故,就问她。郭女王说:“妾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于君,现在虽然欢乐,担心很难长久。”曹丕就对郭女王立誓说:“我爱卿是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可以为证。”后人就将这座殿台称作永始台。此情此景很像宮斗剧吧?
曹丕与郭女王·军师联盟剧照
郭女王为贵嫔,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想将其立为后。(甄氏死于黄初二年,死后才有立郭女王为后之举,以此观之,甄氏以前的地位应该是正妻)中郎栈潜上疏反对,主要理由是不能以妾为妻,(这也说明郭女王一直都不是正妻)并认为郭女王有持宠欺压曹丕的嫌疑。如果曹丕因爱立后,使贱人暴贵的话,恐怕混乱会自上而起。
郭女王与曹睿·军师联盟剧照
栈潜是从东汉外戚乱政的经验教训出发,提请曹丕加以提防。这应该是发现了郭女王聪明强悍,曹丕不一定控制得住的苗头。后世有学者经过对曹丕和郭女王关系的仔细研究,也认为郭女王足以制服曹丕,栈潜是当时人,更能看清楚郭强曹弱的事实。
曹操、曹丕父子俩都因为以妾为妻遭到过非议。古代妻就是妻,妾就是妾,泾渭分明,上下尊卑的秩序是不能乱的。
因此,甄氏之死与郭皇后没有直接关系,并非是郭皇后害死的。
再说第二个因素。
曹睿是长房长孙,生下来就深得曹操喜爱,几岁时就显得非常聪明伶俐,曹操很诧异,甚至说出“我因为你有了三世基业”的话。这话有点隔代指定接班人的意味了。还真不知道曹操最终指定曹丕为接班人有没有曹睿的因素。因为喜爱,曹操经常把曹睿带在身边出席与侍中近臣的宴会。曹睿很好学,特别对法理感兴趣,其执政后特别关注法理就和这时期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
曹丕为魏王时,封曹睿为武德侯;为皇帝时,封其为齐公,不久为平原王。因为甄氏赐死的原因,被降为平原侯。
曹丕与甄氏·军师联盟剧照
在曹操时期,因受曹操喜爱,曹睿经常与侍中近臣接触。曹丕时期,因为母亲的原因,曹睿不再与朝廷大臣接触,深居简出,韬光养晦,谨言慎行,以至朝臣对其知之甚少,颇感神秘。在认定曹睿是袁熙遗腹子的人眼里,这也是个证据,说曹丕害怕曹睿的真实身份被人看破,就不让曹睿接触外臣。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啊?曹睿受母亲牵连,已经由王贬成了侯,自身难保,只能以此来躲避是非。
曹睿是长子,又深得曹操喜爱,按说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为什么曹丕又迟迟不立他为太子呢?
曹操与曹睿·军师联盟剧照
曹丕在世时,除了曹睿外,至少还有朱淑媛所生的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所生的东海定王曹霖;徐姬所生的元城哀王曹礼;苏姬所生的邯郸怀王曹邕。曹丕心中有三个太子人选,一个是徐姬的儿子曹礼,一个仇昭仪的儿子曹霖,一个是曹睿。曹丕曾征求过司徒卫臻的意见,直接问道:“平原侯(指曹睿)怎么样?”显示出对立曹睿有些犹疑,但卫臻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甄氏被赐死后,儿子曹睿也从平原王贬为平原侯,并没得到曹丕的青睐。后来曹丕和曹睿等人一起出去打猎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曹丕决定以曹睿为嗣,将其交给郭皇后代养。
事情是这样的:打猎时看见一对子母鹿,曹丕射杀鹿母,让曹睿射鹿子,曹睿不愿意,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联想到自己身世,曹睿说完后涕泣不止。曹丕放下弓箭,感叹地说了句:“好语动人心啊。”这才决定以曹睿为嗣。
曹丕父子射鹿·军师联盟剧照
曹睿因为母亲不是正常死亡,心里始终愤愤不平,但没有办法,只好敬事郭皇后,每天早晚请安问候。郭皇后也因为自己没有儿子,今后的荣华富贵就绑定在曹睿身上,也对曹睿十分慈爱,但尴尬的是,甄氏是被赐而死,相当于戴罪之身,曹睿还是不能被立为太子。
太子位虚悬,曹丕大军远出离开京城时,就只能留大臣监国,而这个重任每次都由司马懿承担。曹丕后来甚至给司马懿下诏说:“我往东,抚军就总领西边的事;我往西,抚军就总领东边的事。”司马懿当时是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不光文武大权在手,还拥有一支五千人马的部队,相当于司马懿的私兵,已经出现尾大不掉的端倪,曹丕还不断地加大他的权力。司马懿后来下野后复出,仍然能够一呼百应,将权倾朝野的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和这时树立的声威,建立的人脉关系有极大的关联。曹丕因为司马懿对自己的拥立之功而完全信任司马懿,是彻底的自掘坟墓。
司马懿狼顾·军师联盟剧照
如果曹丕早立太子,以太子监国,留守的文官武将一律对太子负责,司马懿就难以成气候,此消彼长,太子反而会有声威,有人脉,就像当初曹操任用曹丕时那样。
这是曹丕最大的失误。
最后一个因素。
郭女王当上了皇后,但不幸的是没有生育,这是后宫女人最大的悲哀。后宫妃嫔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就是生下男孩,然后让这个男孩成为太子、皇帝,自己就可以变身为皇太后,即母以子贵。但这条路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皇后有没有生子。如果皇后生子,皇后的儿子就是嫡子,可优先于其他妃嫔所生的儿子享有继承权,即子以母贵。
曹丕与郭女王·军师联盟剧照
曹丕宠爱郭皇后,指定郭皇后为曹睿之母,有保护郭皇后的意义,因郭皇后无子,一旦曹丕去世,就会沦为孤家寡人,在宫中的地位甚至命运都充满不确定性。新皇会指定自己的生母为太后,郭皇后最好的结果是保留名义上的太后,失去所有后宫权力,随时处于被人鱼肉的地步。郭皇后之所以给予曹睿慈爱,是深深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将未来寄托在曹睿身上。同样的道理,曹睿也只有敬事郭皇后,通过子以母贵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甄氏之死和曹丕宠爱郭皇后有极大的关系,曹睿在情感上是排斥郭皇后的,但理智上是认同与郭皇后的母子关系的。因此,郭皇后与曹睿的关系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合则双赢,离则两败。
果然,曹睿继位后,立即尊卞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郭皇后为皇太后。不久追谥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民间谣传曹睿逼杀郭女王替甄氏报仇,不为其举行大殓,并且让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和以前甄氏死时一样,纯属毫无根据的八卦。
在信息不公开,太多黑幕的皇权专制时期,八卦消息,特别是带有阴谋论的八卦消息最吸引人。这也算是一种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