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杀刘封真是听信了诸葛亮的进言吗?(上)
刘备有多少个老婆、孩子是件弄不清楚的事情,战乱之中,他的老婆孩子不是被曹操抓,就是被吕布捉,能够知道的是,甘夫人生刘禅时,刘备已经四十六岁了。
在那个年代,四十六岁几乎算步入老年,正常这个年龄的人不要说儿子,连孙子都有了。那么,四十六岁前都没有儿子(或者有过都死了)的刘备就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无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既意味着自己的血脉无法延续,不能开枝散叶,有违家族、宗族的礼制要求,也是自己的事业后继无人,有违自己内心完成事业的渴望,该怎么办呢?
当时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过继,把自己兄弟或者宗族内其他堂兄弟的儿子认作自己的儿子。这是最常用的,袁绍、袁谭都是过继的。诸葛亮早年无子时也是过继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
过继的前提条件是同胞或同族有兄弟,这些兄弟有不止一个儿子。偏偏刘备没有这个条件,按说他是有宗族的。少年读书时就是和宗族子弟一起,并且得到过同宗族人的支助,但在刘备后来的生涯中,一直到死,都没有看到有同宗同族的人参与进来。
这点非常奇怪,曹操、孙权的事业中都有宗族子弟的参与,并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为什么刘备会没有呢?好像没人关注过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真要有所发现的话,还真是一个学术成就。
没有过继的条件,刘备只能选择第二种,认义子,把异姓(也有同姓不同宗的)人的儿子认作自己的儿子。
记住一点,不论是过继,还是认义子,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取得合法性。一旦认定,不得单方面反悔。如果要解除这种关系,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
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时,还是没有儿子,就认了一个义子,取名刘封。
刘封本来是罗县(今湖南湘阴县)一家姓寇的人的儿子,史载刘封长沙刘氏人家的外甥,以此推断,寇家是与刘家联姻生下的刘封。
刘封被称为罗侯之后,那么,他的先辈就应该是东汉的一位侯爵,但查不出来是谁,什么时候受封的。
东汉异性侯中姓寇的只有开国大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的寇恂,曾封雍奴侯。雍奴在今河北省霸县,不知道是不是寇恂的后代中有人迁徙到了罗县,或者这也是写史人的一个俗套,非得要找一个荣耀的祖先,就像说曹操是曹参之后、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孙坚是孙武之后等等一样。
刘备入蜀后忘恩负义地强夺益州,却久攻不下,只好调集驻守荆州的主力部队增援,刘封就在其中。
此时刘封二十多岁,武艺高强,气力过人,是一员猛将。他跟随的是诸葛亮、张飞这一路,势如破竹,每战必胜。
刘备取得益州后,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这个官职是刘备自创,重要的不是“中郎将”,而是“副军”,有点类似于副司令。有学者认为这个官职对刘封来说过高,表现出刘备对刘封的尊宠太过。
这个观点比较正确,也可以理解。那是一个家天下的时代,当然首先是重用、培养自己的儿子。其实,当刘禅出生后,无论是刘备,还是刘封,都能够意识到刘封基本丧失了继承人资格。只要刘禅健康正常地成长,刘封最高也只能做到辅佐刘禅的一位亲王。
史上除了像梁太祖朱温那样的变态色情狂会因为贪图义子媳妇的美色,想将帝位传给义子而不传亲子的奇葩皇帝外,没有哪个皇帝会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将帝位传给义子。
前面说过,刘备没有宗族兄弟、子侄相帮,在刘禅尚幼时(7岁)就只有这么个成年义子,予以重用和培养理所当然。这既是刘备自己现实的需要,也是刘备事业延续至刘禅时的未来需要。
刘备重用刘封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为刘禅培养一位有力的帮手;二、保护刘氏政权不旁落他人。遗憾的是,这两个目的都没能实现。要不是遇到诸葛亮这样只喜欢权力,无心染指帝位的人,刘氏江山早就改姓了。
要达到刘备的目的,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刘封的绝对忠诚,绝对服从。那么,刘封是不是具备这个品质呢?看看刘封的经历就能找到答案。
事情得从刘备入蜀前聊起。赤壁之战时,刘璋害怕曹操取得荆州后觊觎益州,派人送粮送兵送器材巴结曹操,曹操一时骄矜,不予理睬,得罪了张松。张松因此力劝刘璋断绝与曹操的关系,引刘备入蜀共防曹操。
刘璋傻乎乎地听信了张松的话,派法正为主,孟达为副(二人是同乡),各领兵二千人,出使荆州,迎接刘备。
刘备将二人的兵马合并,全部交给孟达统领,驻扎在江陵,自己带着法正入蜀。214年取得益州后,任命孟达为宜都太守(接替张飞)。
219年,刘备难得地取得了两场重要的战争胜利,一是力斩夏侯渊,取得汉中;一是命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了诸葛亮的大姐夫刘表的房陵太守蒯祺。
刘备集团下一步的计划是准备进攻上庸郡。孟达是刘璋的部将,与刘备并没有什么渊源,其能以四千兵马迅速打下房陵,说明其能力不小,如果再让其打下上庸,其实力就不可小觑,刘备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为防患于未然,刘备派刘封去接管了孟达的指挥权,主持攻打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投降,把妻子及宗族送到成都做人质。刘备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仍然担任领上庸太守,和员乡侯的爵位;同时任命其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刘封也因功升任为副军将军,统管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将三郡划入益州。而孟达没得到任何升迁。
这三郡被称为东三郡,此时具有联络荆州、益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完全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设想。刘备让刘封管辖这里,是对刘封极大的信任和重用。
此时的孟达处境有些尴尬,人马归了刘封,宜都太守又不在宜都,有名无实。按说孟达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孟达本来就够郁闷了,刘封还不断地在大事小事上欺凌他,发展到后来,竟然平白无故地抢走了孟达的鼓吹乐队,更让孟达难以忍受。
那时的鼓吹乐队不是摆起好看的仪仗队,而是有壮军威、鼓士气、行军令的实战作用,还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按照汉制,统领一万人以上的将军才具备拥有鼓吹乐队的资格,由此看来,孟达的兵马不少,也难怪刘备对他不放心。
此时正好遇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战事之中,关羽接连派人要求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是刘封、孟达两人以才收服上庸,民心不稳,不能离开为理由拒绝。其实这里面没孟达什么事情,因为孟达已经没权了,所有的决定都只能是刘封来作。
这里有必要弄清楚一些问题:首先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有没有经过刘备的同意,是不是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其次是关羽有无权限调动刘封、孟达的部队?
这两个问题应该都很明确。关羽是自作主张发动的襄樊之战,并没有得到刘备的同意。现在有人替关羽辩解,说关羽请示了的,但因为当时的交通通讯困难,没能及时送达刘备那里,而战机稍纵即逝,关羽来不及等到刘备的答复就出兵了。
这个辩解其实有点搞笑。襄樊之战前后打了半年,始终没看到刘备的任何指令,没看到刘备集团对此作出任何反应。刘备在干什么呢?在忙着称王(汉中王),忙着修建众多的楼台馆所,没有任何调集部队、征集军需,东下增援的迹象。
有关发动那么重大的军事行动的请示,怎么也得是“八百里加急”吧?怎么可能半年到不了成都,收不到成都的任何指令?
这个辩解反而为关羽擅自开战带来一个侧面证明。上级收到下级的请示后,会出现三种处理结果:同意、不同意、不置可否(留中不发)。不能因为关羽发了请示,刘备就一定会同意,而不论刘备是否同意,这个辩解都证实了一点,关羽并没有得到刘备同意了指示。
以刘备集团当时的情形来看,刘备同意这个行动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才结束汉中之战,刘备军团还没来得及休整,也没有及时充实兵员,补足军需,并且心思全在称王上了。要打襄樊之战那么大的战役,就算在平时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来进行各方面的准备,何况是刚经历了汉中之战以后?
第二个问题也很清楚。关羽是董督荆州诸军事,刘备集团荆州辖区内的郡县都归关羽统辖,但东三郡已经划归益州,关羽无权管辖。
弄清楚了这两点就知道刘封、孟达在没有接到刘备命令的情况下,无权出兵增援关羽,关羽也无权命令他们增援。有过军队经历的人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军区的司令无权调动另一个军区的一兵一卒,要调动必须经过最高层同意。军队要是能随意调动,岂不早乱套了?
刘封、孟达只是有增援的道义,没有权力,也没有责任。
如果真的如章太炎先生所说,刘备本来就对关羽不满,此时正好借刀杀人除掉关羽的推测成立的话,刘封、孟达就更不能私自作主去救关羽。
这样看来,刘封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最终为什么会死在这条罪名上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