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

医院曾卖过林黛玉的人参养容丸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会记得书中所记载的那些繁复的衣裙、建筑、美食等等,而其中的各色丸药,也提供了后人一窥中华文化的机会。书中林黛玉从小服用的人参养容丸,其实是一则真实存在的古方,此前在江苏省中医院曾有销售。而近期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长期临床研制的抗衰老养颜美容方药,也将被制成院内制剂,造福患者。

江苏省中医院曾卖过“林妹妹的药”

早在《红楼梦》第三回,和林黛玉一起在贾府登场的,就有一味名叫“人参养容丸”的药。当时众人见林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而林黛玉在自我介绍中也讲到,“从会吃饮食便吃药,读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容丸。”在多位老药工对江苏省中院内制剂的回忆里,就都有这味人参养容丸。

老药工张居平告诉记者,人参养容丸其实是脱胎于同样是古方的十全大补丸,多加了两味药而成。在上世纪50年代省中医院建院之初,就已经是医院的院内制剂了。除了人参养容丸之外,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藿香正气丸等等,都是依据古方制成的院内制剂。这些古方制剂也成为名中医带来的独门秘方之外,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法制的首乌丸曾要院长特批

和林妹妹用的人参养容丸一样有着传奇色彩的,首乌丸算是一味。不过人参养容丸出名离不开名人效应,而首乌丸让人印象深刻,则更多来自因为本身的制作工序的繁杂而带上的厚重文化味儿。

老药工张居平告诉记者,首乌丸是一味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的中药,地道的制法非常费劲,讲究九蒸九制。也就是说首乌要蒸九遍,晒九遍,然后再加蜜、黄酒等配料制成制剂。大家都知道,首乌本来是含有毒性的,但经过这个复杂的炮制过程,毒性就神奇地消除了,只剩下有用的药性了。这种古法制药的代价也非常巨大,可能让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是,从药材到药丸,竟然要耗掉整整一年的时间。耗费巨大人工与时间才能制成,首乌丸也因此十分珍贵。即使是江苏省中医院,一年的产量也是十分有限,当时要用上首乌丸,得院长特批才行。

路边捡来的“草根方”沿用至今

古方之外,来自民间的草根方子,在被证明疗效后,也成为医院有名的院内制剂。

老药工张业禄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曾有一名号称“梁接骨”的民间中医,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因此在江苏省中医院建院之初和名中医们一起请到医院来。不过相比较梁接骨师傅的技术,他的家传跌打方子似乎更有效。这名“梁接骨”师傅后来辗转到了别处,但跌打方子却留了下来。

让主任中药师姜金祥印象深刻的“草根方子”,则是“丁半合剂”。这个方子可以称得上是“路边捡来的”。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中医院有一支医疗队到苏州木渎,当时是夏天,路边的草比较多,被蛇虫咬伤后感染的人有不少。而当地的农民,治疗起这些蛇虫咬伤却有一手。他们用半边莲、紫花地丁两种药草合起来捣碎,汁喝掉,渣子敷在伤口上。这一幕被当时的朱滋生主任中药师看在眼里,并把这个方子带回了省中医院。从民间方子到大量推广自然要严谨得多,朱滋生老先生回来后就带着他的学生一起研究,半边莲和紫花地丁两种药草配比多少最有效,一次服用多少,都需要反复实验与论证。研究的结果,才有了现在仍在江苏省中医院买得到的名药丁半合剂,治疗毒蛇咬伤、溃烂有非常好的疗效。

古方创新改良药物层出不穷

如今,江苏省中医院还有不少院内制剂都是脱胎于古方或是民间方。

比如滋肾通关胶囊,治疗中医的淋症,对应西医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综合征、前列腺炎等有尿路刺激症状的疾病,它的“原型”就是滋肾丸,邹云翔老先生就非常善于运用滋肾丸治疗复杂尿路感染疾病。滋肾丸原方就出自李东垣《兰室密藏》,方中重用黄柏以泻下焦肾经之火为君,知母滋阴润燥为佐,同时藉少量肉桂助膀胱气化,以通利小便而关自开矣。

院内制剂中的胆宝颗粒也可以追溯到清代费伯雄的《医醇剩义》,主要由后辛汤配伍活血化瘀药物制成。胆宝颗粒也因此具有清热利湿、利胆化石、疏肝通腑、理气通络、和胃助运的功效。

这种创新还未停下脚步。国医大师夏桂成通过长期研究,计划在近期推出抗衰老养颜颗粒等院内制剂。古代的营养条件难和现代社会相比,过去重在“补”,而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容易“耗伤心阴”、影响脾胃,夏桂成教授将针对不同症状的女性,结合不同类型,重“滋养心阴,调理脾胃”,从而达到养颜抗衰老的功效。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

甲花片益肾解毒。用于肾炎。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潜阳育阴颗粒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主治肝肾阴虚、瘀阻肾络的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2~3次。

保肾片补气养阴,健脾补肾,活血和络,泄浊解毒。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代偿症期、尿毒症期等症。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津血源颗粒滋阴生津,解毒清燥。用于干燥综合征阴虚燥热内盛者。开水冲服。一次30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皮炎洗剂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及部分感染性皮肤病。外用熏洗患部,取本品100毫升用热水稀释至1000毫升,洗擦患部,冷后可加热再熏洗。每次30分钟,一日1~2次;亦可冷敷,用时摇匀;或遵医嘱。

解毒搽剂解毒止痒,除湿杀虫。用于干性皮肤瘙痒,红肿痛痒,疥癣,毒虫咬伤等。外搽患处,一日3~4次,用前摇匀。

皮炎灵液抗菌,消炎,止痒。用于治疗痱子及皮肤瘙痒。外用,喷于患处,一日3~4次;或遵医嘱。

藿黄浸剂化湿解毒,杀虫润燥。用于足癣,甲癣。外用。取本品适量于清洁塑料袋内,将塑料袋包裹于手、足,使手、足患处浸泡于药液中20~30分钟,一日2次,连续使用30日为一疗程。

珍枣胶囊宁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心悸怔忡,虚烦不眠,老年性失眠等症。口服。一次5粒,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或遵医嘱。

防感合剂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用于小儿反复感冒。口服。1~3岁每服15~20毫升,3~6岁20~30毫升,6~9岁30~40毫升,9~14岁40~50毫升,均一日2~3次,服时摇匀。 (冯 瑶)

国医大师研制出的明星药——肺宁合剂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医学在发展,制药也不能停下脚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名中医在江苏省中医院成长起来,他们研制的经验方,从无到有,一点点改良,一步步成熟起来。很多院内制剂大家都耳熟能详,却并不知道他们的制造者正是一号难求的中医大师们。比如江苏省中医院多年来的“明星药”肺宁合剂,就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研制的。

周仲英研制出“明星药”

在江苏省中医院140多种院内制剂中,肺宁合剂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药”。肺宁合剂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冲着肺宁合剂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咳嗽、慢性肺炎、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

老药工张居平告诉记者,这款肺宁合剂的创造者,正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肺宁合剂由麻黄、杏仁、甘草、枇杷叶等组成。这个方子是由周仲瑛先生根据《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变通而来,而药物组方却比止嗽散更为合理。一是更重视了宣肺通气,二是掺入了三拗汤的基本方,三是用麻黄辛宣肺气,更利于治肺。以往止嗽散对延误治疗而致咳嗽迁延不止的病人通常效果不佳,而肺宁合剂无论新咳久咳,效果都不错。

周仲瑛先生的经验方还不止这一味,他研制的泻下通瘀合剂、丹地合剂等等,也都是临床验证过的十分有效的院内制剂。

新药研发药工当好“把关人”

研制中药,其实并不是名中医的专利。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在很多新药的研发中,一线做药的药工,有时也会参与其中。可别小看这些药工们,早年间江苏省中医院的药工们多曾当过老中医的学徒,识药性、学药方,基本功就得练上三四年,可以称得上是不开药中医;而后来的药剂师们,多是科班出身,除中医药理之外对制药工艺也是相当了解。他们参与到药方的研制中来,也给制药带来了不一样的火花。

在上海药品检验所工作过、同时也当过大学老师的宋金斌,1989来到江苏省中医院,他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参与过医院十多种新药的研制,比如针箭颗粒、薤白胶囊、通筋颗粒、疮灵液等等。

说起疮灵液,它的名气可不小于肺宁合剂。疮灵液是外科换药室的经验方,由大黄、诃子、红花等中药组成,具有消炎解毒、活血生肌、收敛止渗之功效,可用于各种感染性溃疡、炎症明显者。在研制之初,疮灵液曾比现在的药方多一味药,宋金斌告诉记者,因为那味药材含水解鞣质,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去掉了那味药,才形成了现在的药方。

薤白胶囊则是起源于张仲景的薤白瓜蒌半夏汤,最初医生拿过来的方子足有10味药。“中药都是方子越大越复杂,做成汤剂还行,但是制成胶囊,技术上是不现实的。”于是宋金斌和医生一起研究在不减药效的前提下精简药方,第一批50瓶生产出来,患者用上三天,效果杠杠的。

六道工序做出黄芩油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江苏省中医院科研的活跃期。主任中药师姜金祥告诉记者,当年,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4位国医大师领衔的一批名中医们,兼顾临床、教学与科研,研制出了不少经验方、科研方。那段时间医院院内制剂也是百花齐放。70年代医院皮肤科成立,一下就做了20多种院内制剂。

说到这个时期的“灵药”,不得不讲的是价廉物美的黄芩油膏。黄芩油膏在临床使用了二十多年,是肛肠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规用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肛周脓肿、痔疮、肛瘘等;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耳道内湿疹;各种皮炎湿疹、小儿干性湿疹等皮肤病,疗效显著。

姜金祥告诉记者,黄芩油膏原来是江苏省中医院临床专家经验方,后由药剂科组织专家研制开发。在制作时,先要把黄芩熬煮,然后将药汁浓缩,加入酒精沉淀之后再浓缩,随后再将如此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入到凡士林中,小小的一盒油膏,六道工序从来都是扎扎实实,但至今只卖6元左右,真真的价廉物美。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3)

银甲丹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口服。一次5克,一日2~3次。

利胆化石丸清热利胆,化石通淋。用于胆及泌尿系统结石。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理气和胃口服液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胃脘痛(气滞证)。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黄芪口服液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用于气短、心悸,自汗虚脱,久泻及内脏下垂等气虚症。口服。一次1支,一日2次。

抗感合剂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口服。一次50毫升,一日2次。服时摇匀。

调脾合剂(II)燥湿健脾,理气和胃。用于运化失司所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干甜腻,恶心呕吐等厌食症。口服。一次20~30毫升,一日3次;儿童一次5~1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平哮合剂祛风化痰,开肺泄浊,降逆平喘。用于哮喘久发,喉间痰鸣,胸闷憋气,气喘咳唾,痰色白黏等痰浊或痰热型哮喘。口服。一次5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鼻渊合剂清热排脓,疏风通窍止痛。用于鼻渊头痛,鼻塞不通,时流腥臭难闻之浊涕等鼻渊病症。口服。一次4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鼻敏合剂(Ⅱ)宣肺清热,凉血脱敏。用于过敏性鼻炎,症见阵发鼻痒,喷嚏连作,鼻涕量多,鼻黏膜充血,肿胀。口服。每次15~2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润喉开音颗粒活血化瘀,润喉开音。用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冯瑶)

为制好药 医院自己种道地药材

编者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药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药材好,药才好!中药尤其如此。古往今来,中医用药都讲究道地药材,同样是一味药,产地不同,药效可能差了千里,任凭医生医术再高也难挽救半分。对江苏省中医院来说,道地药材也一直是院内制剂的“魂”。

药材道地,是中药的“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药材也是一样的。传统中医熬方煎药,药材要道地,产地就非常重要。

“最好的黄连是云南产的,也叫云连;党参则要陕西的,也被叫作西南参;最好的苍术产自浙江,别的地方产的连'身材’都不一样;麦冬要选杭州的,四川也出,疗效却有差异……”这些道地中药的知识,都是张居平这样的老药工的基本功,点点滴滴都烂熟于心。张居平还告诉记者,中药对药材道地的讲究,有时严苛得难以想象,例如川贝这味药,产地多,但最好的、中医们最认可的,只有松潘贝。松潘两字源自地名,只有四川松潘这个县出产的川贝,才有资格叫上这个名字。

“中药里同一个名字,货品可能千差万别。比如光是柴胡,就有54种,要说道地,还是陕西和山西的柴胡最有效。”药师宋金斌告诉记者,柴胡入药的部分是根,地上部分不能超过3寸。即使产地对了,如果把柴胡嫩苗也来充数,是绝对称不上“道地”两个字的。

外观难分辨,种出来瞧瞧

药方子有了,如何保证药材道地?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量,更考验着医者制药的那份诚心和责任感。都是叫这个名字的药材,选便宜的、选不道地的,患者分不出来,但江苏省中医院的医生们过不了这个坎。

“医院有个院内制剂叫针箭颗粒,现在还在临床上使用,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药名中的针字,指的是鬼针草。”宋金斌告诉记者,鬼针草这味药,光是江苏南京就有四种,而疗效最好的,只有一种婆婆针。当年为了保证入药的是“婆婆针”,医生和药工们可是带着学生们亲自采摘来辨认了一番。

药材产地不同,虽然很多会有外观上的差别,但有时候也会有肉眼难以分辨的情况。宋金斌就告诉了记者一则制药的轶事。医院曾有一个治疗咳嗽的院内制剂,用到一味药材薤白。但薤白并不那么“单纯”,在江苏,薤白、野小蒜和绵枣制成的中药,都可以被称为薤白,靠外观也难以分辨出来。那么,医院所进的药材“薤白”到底是不是那个真正的薤白呢?宋金斌采取了一个“笨办法”,种出来瞧瞧。药材埋进土里抽出了芽、长成了苗,是薤白还是野小蒜,立马就现了形。

道地药材稀缺,咱自己种!

道地药材是中药的“魂”,然而现实情况确是中医们普遍面临着困境。以往中药用量不多,道地药材的产地相对能供应的上,如今患者剧增,药材需求量也水涨船高,仅仅是江苏省中医院每年药材的需求量就高达3000吨。供不应求的结果是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李鬼”们。就是道地药材的产地,随着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药材能不能保持原有的疗效,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困境怎么解决?江苏省中医院选择的是挽起袖子自己来干。江苏省中医院计划在全国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己种中药。贵州是道地药材的王国,出产的药材多,2014年江苏省中医院和贵州信邦签订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合作协议,开发了近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建了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基地,先期合作的品种有何首乌、太子参、杜仲、天麻等道地药材。医院还派出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指导、监管,从种子的选择、栽培、采收、加工、炮制,一条龙全程严格把关,实现GAP、GMP、GSP的无缝对接。既保证了质量的稳定,也保证了价格的稳定,这种点对点定制的模式,在全国还是首次尝试。

目前,第一批自种的药材已经收获,去年冬天的膏方季,南京市民熬制的膏方里,就已经用上了江苏省中医院自己种植的“放心药”。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4) 皮脂搽剂解毒止痒,除湿去脂。用于脂溢性皮炎、湿疹、瘙痒、粉刺、酒糟鼻、疥癣及各种皮肤瘙痒。涂搽患处,一日2~3次,用前摇匀。

克糖灵补气阴,清火热,逐痰瘀。用于中老年患者口干,食欲亢进,体型偏胖,舌质红或红赤,脉弦滑,检查符合IGT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或NIDDM有肝肾损害者。开水冲服。一次1~2袋(5~10克),一日3次。

至灵菌丝胶囊补肾养肺,固精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肿瘤、糖尿病、肝硬化、失眠、记忆力下降、性欲减退、妇女月经不调等。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清咽袋泡剂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开水泡饮,一次1袋,一日3次

复方薤白胶囊通阳宣痹,理气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胸中憋闷,久咳气喘,胸痛短气。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乌芍散制酸敛血,缓急止痛。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多、泛酸、嗳气、疼痛等胃痛症。口服。一次3~5克,一日2~3次,疼痛时随服;或遵医嘱。

生发酊刺激毛发生长。用于斑秃。外用,以棉签或毛笔沾药液涂患处。每日3次。

养生丸养血滋阴,疏风胜湿。用于肾阴不足的脱发,毛发稀疏等。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祛风换肌丸养血祛风,清热除湿。用于脂溢性脱发、斑秃等。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白斑酊滋补肝阴,凉血解毒。用于皮肤白斑、白癜风、斑秃等。外搽患处。一日2~3次。 (冯瑶)

老药工都有真工夫

编者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秘方背后的故事。

传统的中药丸散膏丹,做出来都是药工的手上工夫。在上世纪50年代建院之初,江苏省中医院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制药工艺。老药工们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绝活手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的传统剂型,全靠老药工的真工夫。到了八十年代,做中药有了多种可能,片剂、冲剂、气雾剂等众多新剂型都开始出现。剂型的改变,既是技术的升级换代,也是根据临床改良药物的结果。

药师曾经脚踩“风火轮”碾药

在1954年建院之初,江苏省中医院的药房差不多是个扩大了规模的中药铺子,“前场”抓药,“后场”就可以进行中药的炮制加工。后来在朝天宫处建了个药材加工间,规模也说不上大。老药工张业禄告诉记者,那时候药工一天工作八个小时,30斤粉子能做出30斤药来。“不过那时候患者远没有现在多,所以靠十来个药工的手上工夫,也能满足需求。”

药材变成药粉,可不是把药材放进搅碎机那么简单。碾药是个十足的技术活,铁质的长形碾槽里放上药材,碾盘长得像车轮,药工坐着脚踩在碾盘上,让碾盘在碾槽中来来回回,解除病痛的一些药材饮片,如赤小豆、酸枣仁、白豆蔻等等,就在压碾研磨中分解、脱壳。为了加重力道,药工们有时还得“耍把式”,扶着墙,人站直了脚踩碾盘来回,这个平衡性可不好把握。老药工张居平说,只有中药铺出身的、基本功扎实的老药工才使得出劲来。

“泛丸”靠的全是手上工夫

“中药的丸剂不少,大致可以分为水丸、蜜丸、糊丸等等。糊丸相对较少,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毒性,做成糊丸也是为了延缓消化吸收。”张业禄说,古法做丸剂,靠的全是药师“泛丸”的手艺。

张居平对传统做药丸的工艺,至今仍记忆犹新。“药材筛一筛,碾成粉末,药筛过之后的粗末子挑出来做药芯,和细药粉一起放到匾里,这就是准备工作了。”张居平介绍,真真做药丸时,往匾中洒适量的水,这就使得药粉有一定的黏性,然后药工双手抓匾开始不住地画圈颠筛子,药粉在不停地滚动中黏上药芯,由小变大,逐渐成为药丸。这是水泛丸的做法。至于有些加了蜜的药丸,因为黏性大了,难度要比做水发丸小得多。

不过无论是水发丸还是蜜丸,技术纯熟的药工做出来的丸子,大小均匀,致密紧实,堪比艺术品。

著名的院内制剂利胆化石丸,最初就是丸剂。张业禄告诉记者,原利胆化石丸只得两味中药,几乎没有黏性,要顺利做成丸子,技术要求就特别高,在没有机械化的时代,靠得都是药工的手上工夫。

剂型改革,中药有了新姿态

中药的传统剂型,不出丸散膏丹,不过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的剂型开始丰富起来。到了1992年,医院提出了配方改革,再加上制药新工艺的成熟,中药剂型变革更是如火如荼起来。

如今仍在临床一线使用的“明星药”肺宁合剂,模样也是慢慢在改变。以往肺宁合剂是汤剂,在80年代的时候首次改成了丸剂。这种变化可不是赶时髦,老药工姜金祥向记者解释,中医对疾病有虚实、寒热、表里、缓急、轻重、上下之分,相应的治疗药物也应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

剂型虽是药物使用的必要形式,同样也是要根据药物和病患的特点来选择。汤剂和丸剂适用的病情不一样,汤剂好吸收,对感冒发烧这样的急症就特别适合,而中医理论中有“丸症缓也”的说法,意思是丸剂吸收较缓慢、药力较持久,更适合慢性病。改成丸剂之后,对患者而言也方便多了,以往汤剂开药瓶瓶罐罐、还放不住的缺点一下就被解决了。

将药丸外面裹上糖衣、薄膜衣,有效成分的缓释更能控制,这是片剂的好处;汤剂改成了袋泡剂,体积更小了,患者携带也更为方便;有效成分融入到气雾剂里,可以直击患处,并且药物分布更均匀,起效也更快……如何让剂型更好地为药效来服务,江苏省中医院的医生、药师们的探索,仍然在继续着。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5)

白驳丸活血祛风,清热解毒。用于血热毒盛,全身瘙痒,白斑,疹块及白癜风等。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白癜丸活血祛风,宣散风热。用于皮肤瘙痒,白癜风。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血复生浸膏补肾填精、益髓生血。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开水冲服。每次5~10克,一日3次。

和胃胶囊顺气开郁,和胃化浊。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口服。一次4粒,一天3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

参希胶囊补气养血,宁心止痛,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用于减轻肿瘤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及缺硒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炎和乙型肝炎等。口服。一次3~4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健肾片(Ⅱ)补气健脾,活血利水。用于脾肾气虚证,慢性肾炎。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克瘤丸益气扶正,破痰散结,解毒抗癌。用于恶性肿瘤。口服。一次5克,一日2~3次。

血复康丸解毒活血。用于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口服。一次8~10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冠心平补气益阴养血,活血化瘀行气,疏经通脉止痛。用于气虚阴伤血亏,痰气瘀血阻滞型冠心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心悸、气短乏力等症及心率失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保精片补肾固精,利湿导浊。用于前列腺炎等。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冯瑶)

医院的制药车间曾比药厂先进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秘方背后的故事。

中药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从最原生态的植物到最道地的药材,再到丸散膏丹,乃至现代化的冲剂/喷剂等等,其中也凝结了无数的人工与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中药在江苏省中医院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80年代江苏省中医院的“制药车间”,先进得让不少药厂都来参观。而用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工艺“武装”的中药院内制剂,不仅没有失色,反而焕发出新的光彩来。

鸡蛋壳入药,其实有道理!

以往的中医讲究传承,讲究引经据典,而从现代大学里走出来的新一代药工们,除了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外,还带上了“审视”的眼光。宋金斌、姜金祥就是江苏省中医院引进的第一批有科班背景的药师代表。他们所受过的科学教育、掌握的各种现代检验技术,都给院内制剂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典籍记载,有精华也有糟粕,怎么来分辨呢?光靠想象可不行。以往看似信手拈来、异想天开的“中药材”,用现代科学理论反而解释得通。比如说鸡蛋壳入药,其实就是因为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钙,可以有效中和胃酸治疗胃病。

“过去中医开方,常常大笔一挥,一个中药方子五六十味药,讲究的是君臣佐使。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做成中药制剂,真的有必要用那么多药吗?”药师宋金斌告诉记者,以癌症病人常用药方中会含有红豆杉为例,现代研究已表明,红豆杉中起作用的是紫杉醇这种物质。如果药方开“大”了,各种“杂质”多了,反而会降低真正有效物质的含量。

江苏省中医院的“制药车间”曾比药厂先进

“我是1964年到医院工作中,当时医院制药还都是手工操作,开始制药部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那里,是和医院分离的,后来才搬到了医院中来。”主任中药师姜金祥记得江苏省中医院制药部每一次变迁,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中医院被当时的全国卫生部指定为15家中医药重点发展单位,开启了院内制剂的“光辉岁月”。“我还记得是1985年,我带了3个人到北京、天津、武汉、郑州去取经,学习和探索医院该怎么生产中药制剂。回来后,医院请当时的南京设计院动手设计了3个制药车间。”从此,江苏省中医院的制剂部告别了“蜗居年代”,液体区、固体区各就其位,冲剂、颗粒、片剂、胶囊、糖浆……各种剂型也渐渐多了起来。

当时江苏省中医院制药部引进的生产设备,也是最先进的。就拿制造片剂的压片机来说,机器转一圈,能一下子压出33片药来,这生产力可比当时的药厂强多了!医院都能有如此现代化的“制药车间”,慕名前来参观的药厂负责人络绎不绝。

技术进步让中药更有效

和社会上的国学热一样,有些人对中药的期待更趋于返璞归真,觉得要依据传统,老方法造出来的药才是好药。真的是这样吗?姜金祥觉得,成规模的制剂部建起来了,新的制药技术用上了,中药的院内制剂反而是更科学有效了。

“中药都有加工炮制的过程,以现代的眼光看,以往的加工炮制,难免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姜金祥举例说,过去说熬中药,都是靠人工蒸煮,药材搁在罐子里放火上炖着,温度高、时间长。现在有了现代的提取技术,提取速度快,过程温度降低了,被破坏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干燥的过程也是一样,以往要烘陈皮,陈皮是味芳香药,香气也是药效之一,但在烘制过程中香味损失掉了不少,现在的干燥技术,在60℃~70℃就能快速完成干燥过程,对药材的影响也就降到了最低。就连最简单的切片,机器代替手工之后,药材厚薄均匀,再也不会出现煮不透的情况,药材更加物尽其用。

“以前医院生产的中药,也就是瓶瓶罐罐上贴一个药品名称的标签,最多标明一日几次,这就是全部了。”姜金祥说,在生产技术之外,现在的院内制剂,包装更为完整、说明书更为详尽,一切都要以国家药典中的规定为准,每一批院内制剂出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老百姓用上真正有疗效的放心药。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6)

痔瘘薰洗剂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痔瘘肿胀疼痛,炎性感染等。局部熏洗外用。遵医嘱。

安子合剂滋阴清热,益肾安胎。用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先兆流产,肾虚血热型之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等。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

养肝澳平合剂养血活血,凉血理气,清热解毒。用于肝炎。口服。一次60毫升,一日2次,服时摇匀。

宣肺止咳合剂疏风宣肺、清润利咽、镇咳化痰。适用于急性咳嗽及感冒后咳嗽的风邪袭肺、肺气上逆的患者。表现:咳嗽,干咳,鼻塞,咽痒,口干,咽胸部不适,咳少量白色黏痰或黄痰,舌偏红、苔薄干或黄,脉浮滑等。口服。一次50毫升,一日2次,服时摇匀。

定痫丸熄风镇惊,化痰宁神。用于痰迷惊厥,牙关紧闭,抽筋痉挛等癫痫病。口服。一次3~5克,一日2次。

黄柏滴耳液清热解毒,燥湿。用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外用于耳廓,耳道,滴入中耳,每次1~2滴,一日2~3次。

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滋润,保护黏膜。用于干燥性和萎缩性鼻炎滴鼻用。一日数次。

滋肾通关胶囊滋肾清利,化气通关。用于肾虚湿热之淋证,症见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尿道综合征、前列腺炎等。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胆宝颗粒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利胆排石。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术后结石,胆石症合并胆汁返流性胃炎。开水冲服。一次20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消瘰丸(Ⅱ)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瘿瘤瘰疬,赤肿疼痛,痰核。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冯 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