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奖励孩子成绩是饮鸩止渴
【第105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67)
金钱奖励孩子成绩是饮鸩止渴
新闻新品:成绩=金钱?
单元测试100分奖励5元;连续测验100分奖金番翻;期中考试单科100分奖励20元,双科均100分,合并奖励50元……
这是一个网友晒出的自己给一年级女儿制订的奖励办法…
人为什么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学习?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回答,就无法判对用金钱奖励孩子的考试成绩的做法的利于弊。
现实社会中,成年人的做事有两种目的:一是为自己谋取生存所必要的生活必须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赚钱养活自己(当然也包括家人)二是创造社会效益,通俗地说,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种目的是合二为一的,并不能清晰地分割开来。在现实生活中,目的一是显性的,目的二是隐性的,因此,人们通常的认识就是做事是为了自己“赚钱”!
人为会要学习?其目的不外乎两种,第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第二是为了提升自己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能力!这两种目的与成年人做事的两个目的是相对应的,也是合二为一的,不能截然割裂开来的!对绝多数人来说,这两种目的第一种是显性的,第二种隐性的!
因此,有人便把学习和工作混为一谈,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因此,有些人便把学习的最终目的也直接定位成了赚钱。
在大数人人看来,学习好坏的标尺就是成绩,因此,就直接把金钱和成绩挂起钩来!
综上,大概就是某些家长根据孩子成绩的高低用不同数量的金钱来奖励孩子的“理论依据”!
金钱奖励孩子成绩不可取
对走上社会的成年人来说,用金钱作为奖励确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钱就是他们工作的直接目标。所以,金钱的多寡可以直接刺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但实行金钱奖励成绩的家长朋友却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与金钱的对应是“未来”的事,眼前金钱的多寡对他们并没有多么直接的意义,特别是对现在衣食无忧的小皇帝们来说更是如此。无论孩子提什么要求,家长都是有求必应,他们说要星星,家长不敢给月亮,在此种情况下,金钱是在家长口袋里还是在孩子口袋里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虽然说,孩子考试成绩考得好家长就会多给奖励,但是,就算孩子考得差,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有几个家长能“勇敢”“无情”地给予坚决地拒绝!
所以,金钱奖励的做法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有一定积极意义。更何况,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否能得100分,并不完全是由孩子的努力所决的。如果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却达不到家长的奖励标准,次数多了,孩子就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努力,这种金钱奖励成绩的做法就会宣告失败!
兴趣才是孩子的学习的永续动力
心理学上说,人们做事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动力,一种是外在动力。内在动力缘于人内心对事物的兴趣,做事之后带来的心情愉悦;而心情愉悦又会促使人对事情本身兴趣的增加,促使人内心深产生愿意做事的自觉冲动;外在动力则是由人的外部因素刺激所致,最常见的刺激就是物质或荣誉奖励。这种刺激也会使人产生心情的愉悦,但这种愉悦却是有条件的,是可以用“价值”来度量的。一旦这种外在的“价值”降低、或是由于条件变化,原来“价值”不再对人有吸引力的时候,人便不再愿意继续做事甚至对事情产生厌误之感。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人,退休后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幢房子里,房子前面有一片空地。有三个男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空地上来玩,他们将一只破旧的铁桶踢来踢去。老人受不了叮叮当当的噪音折磨,三番五次地去喝止,可孩子们却并不理会。每天放学后依旧来踢,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这位老人思虑再三,有了一个主意。这天,当孩子来到后,老人对他们说:“近段时间,看你们踢桶,还真有意思,你们不来时我还有些寂寞呢?这样吧,作为你们为我解闷的奖励,以后你们每天都来踢桶,每次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三个男孩子自然非常高兴。每天放学后把桶踢得更带劲了。
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对他们说:“不好意思,由于物价上涨,我的支出增加,又快到了月底,我的钱不多了,所以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角钱”。
孩子们有些失落,但放学后,仍坚持来踢桶,可劲头却明显地小了。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说:“实在对不起,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从明天起,我每天仅能给你们一角钱了。”三个小男孩脸上立刻显出不屑的表情,异口同声地说:“不干了!不干了!谁会为了区区一角钱,在这儿浪费宝贵的时间?”三个小男孩子从此再没来踢过桶,老人房前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老人不给钱时孩子踢桶踢得不亦乐乎!老人给孩子一元钱的时候,孩子们踢得也很高兴!但是当老人给一角钱的时候,孩子却对破桶没有一点兴趣了!这只是因为,孩子们一开始的“踢桶行为”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是内在动力的驱使,踢桶只为快乐而无功利,踢桶行为产生的快乐使孩子们乐此不彼。内在动力的驱使,使得孩子们对老人外部的喝止如风过耳。后来,老人改变了策略,用“金钱”作诱饵,成功地把孩子们踢桶的内在动力——自我愉悦,转化成了外在动力——获取利益,当外在的“价值”降低到一定程度,获取的利益较少甚至没有利益的时候,当然就没人再愿意白费力气了!
金钱奖励孩子学习是饮鸠止渴
其实,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学习并不是罕事,本文开头的网友家长给孩子设的最高奖金仅是一百元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羊城晚报》曾报道,高考、中考后,不少家长都花大价钱奖励孩子,从高端电子产品、到昂贵的旅游产品,更有阔绰的家长计划着奖励孩子车子、房子……相对于这样的“巨奖”,区区一百元就显得不足挂齿了!
这就用金钱物质对孩子学习成绩进行量化,就像“踢桶”故事一样,当孩子不再满足于家长奖金的“零打碎敲”的时候,他还愿意学习吗?
2011年,神童张炘炀就给家长出了这道难题。张炘炀10岁考上大学,14岁读硕,16岁又考上博士,但是张炘炀对家长提出,要全额为他在北京买一套现房,否则,就不再读博!
可惜地是,时至今日,我们不少家长并没有以此为戒,仍以金钱作为孩子学习的诱饵,这其实就是就如“踢桶”故事中的老人阻止孩子的“踢桶”一样,把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内在的自觉引向外在的价值,当孩子觉得家长所给金钱价值不值得在踢学习这个破桶的时候,孩子就会厌学了……
结语:兴趣才是最好的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家长,要想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不但要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更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尽量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然后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孩子,如是,便会激趣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持久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激励孩子的最好方法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兴趣开发。
刘谦之所以成为世界顶尖的魔术师,不是物质的推动,而是兴趣的驱使。大发明家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乐趣无穷。”。
亲爱的家长们,对孩子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奖励!
作为家长,你要悉心观察孩子,真诚地与之交流,走进孩子心灵,发现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孩子的学习!
诚如是,孩子学习起来才会积极主动,无须外力再推动,学习起来才会快乐,才会真正学出成绩。更重要的是,内在兴趣的驱使,会使孩子的学习永久地持续下去,变成孩子人生幸福的要义!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