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把荣华富贵享受到了极致的女人一直与承德有关。
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感谢点击上面篮字,关注文史公众号老羊铲史。
在清朝历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享受荣华富贵到了极致的女人出现了。
她就是乾隆皇帝的母亲——死后被追封为孝圣宪皇后的钮钴禄氏。
她万人之上、母仪天下、身体健康、尽享荣华富贵四十年。
1.
提起承德,人们都会说说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而在现在的导游线路里,外八庙多数都成了两个庙,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也就是人们说的大红台、小布达拉宫。
现在人们在说普陀宗乘之庙时,多把土尔扈特回归作为重点,以突出其政治意义。
其实,乾隆皇帝修建普陀宗乘之庙时的初衷,就是为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和母后的八十大寿。
纪晓岚的学生赵慎畛写《榆巢杂识》时,直接说普陀宗乘之庙,建于热河狮子园东。
乾隆皇帝把普陀宗乘之庙选址在了自己家的附近,也有这个意思。
狮子园,是胤禛的王府,乾隆做了皇帝后,把这个府邸给了他弟弟弘瞻,但每年乾隆生日的前几天,都要陪母亲过来住几天。
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他的游记《热河》里写到,乾隆为普陀宗乘之庙亲自撰写碑文:
“布达拉位于避暑山庄之北,它并非仿南海,而是另外仿西藏的布达拉修建的。西藏的布达拉,即‘道观’(寺庙),在所有方面都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是我塞外各民族崇拜的中心。
时值庚寅年(1770年),我60岁生日,而辛卯年(1771年)又是我母亲皇太后80岁生日。蒙古、新疆的忠诚的王公,另外还有最近才开始对我表示恭顺的准噶尔各部族,都来此朝贺。为了激励他们,并且作为友爱的象征,事前就已着手修建这座庙宇了。
外国人的翻译,总是抓不住汉语的精髓,乾隆的原文是:
岁庚寅,为朕六秩庆辰。辛卯,恭遇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
在中国古典文化里,“圣母”与西方宗教里的圣母还不是一回事,但级别也差不多,都是女神里面顶尖级人物,与观音菩萨平级。
普通人家管自己的母亲叫妈、叫娘、叫老太太,都显得亲昵,正式一些叫母亲。但没有一个人家管自己娘叫圣母的。
但乾隆皇帝在如此气势恢宏的建筑前,把自己的母亲说是“圣母皇太后”,并刻在碑上,人物、称呼、建筑的气势都很相符。
斯文赫定接着翻译:
居于俄国多年的土尔扈特部族,也因宗教理由而归来。人口数万的整个部族长途跋涉半年多,恰好在寺庙完成时回来了。不能不令人感觉到这里有着不可思议的因缘。……”
所以说,土尔扈特部族归来,是恰好赶上了。
但普陀宗乘之庙对于民族团结的政治意义,在不断的发扬光大着,直到今天。
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在赞叹这座建筑的宏大,其历史意义伟大的同时,也会默默的想,这个老太太的福气真大。
2.
关于乾隆皇帝的身世,有过很多的传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说乾隆皇帝是汉人,是浙江海宁陈家人。
书很精彩,但不是真的。
这件事情,清史专家早就论证过多次,无论是从史料上看还是从情理上推论,
乾隆确确实实的是雍正的亲生儿子,
他的生母是死后被追封为孝圣宪皇后的钮钴禄氏。
这是一个历史上被称为最幸福的女人。
她十三岁入皇四子胤禛府,成了贝勒府里的一位普通的格格。
二十岁的时候,生下了弘历。
接下来,妇以夫贵,母以子贵,地位逐级上升。
雍正继位,被封为熹妃和熹贵妃,
乾隆继位,被称为皇后和皇太后,万人之上,母仪天下。
人这命呀,就是不一样,好事全被她赶上了。
现在的人说一个女人的幸福,首先是嫁对人,然后是生对人。
她都做到了。
从此,四十年的极度的荣华富贵,待遇之高、时间之长,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女人。
3.
《清史稿》记载: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
儿子孝顺,把天下所有都拿来奉养她。
乾隆对母亲的感情真挚,发自天性,礼敬有加而且始终不渝。
皇太后在遗诰中表扬儿子说:
木兰秋狝前期,必奉予幸避暑山庄,以协夏清之礼;新正御园庆节,必奉予驻长春仙馆,以惬宴赏之情。凡遇万寿大典,必躬自起舞,以申敬爱,每当宫廷侍宴,必亲制诗画,以博欣愉。
《清史稿》里这样记载:
乾隆十六年,六十寿;二十六年,七十寿;三十六年,八十寿:庆典以次加隆。先期,日进寿礼九九。先以上亲制诗文、书画,次则如意、佛像、冠服、簪饰、金玉、犀象、玛瑙、水晶、玻璃、珐琅、彝鼎、赩器、书画、绮绣、币帛、花果,诸外国珍品,靡不具备。
太后为天下母四十馀年,国家全盛,亲见曾玄。
作为一大国之君,政务军务最为繁忙之人,平时,乾隆住在圆明园,皇太后住在畅春园,相距不远,乾隆经常去母亲那里,三日问安,五日侍膳,关心备至。
即便是现在,普通人都很少有人做到了。
所以现在国家领导人都提倡回家吃饭。
在避暑山庄,乾隆专门为皇太后修建了被称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的松鹤斋,取松鹤延年、长生不老之意。
乾隆写诗表达对母亲的祝福:
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
西池自在山庄内,慈豫长承亿万年。
松鹤斋里专门建有给皇太后拜寿的乐寿堂,乾隆皇帝题写书联:
鹤羽千年白 松姿不老青,
为慈真上谛 堪以祝慈宁。
看孝看心不看行,乾隆对母亲的孝是真心。
在研究避暑山庄的文化时,孝的内容也应该称为弘扬的重点。
4.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都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
后宫参政、外戚篡权、宦官乱国等等,都是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
清朝皇帝从一开始就吸取前朝教训,严格禁止后宫和宦官干政。
皇太后自己也恪守祖宗法制,不干预儿子的政务。
这对于一个年仅四十五岁的女人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在很多婆媳关系不好,很多都是婆婆操心太多。
乾隆皇帝也创造条件,不让母亲卷入政务纠纷。
乾隆继位第三天,就发出一道御旨,专门就后勤部门工作提出要求: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清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专其责,并令知之”。
这道命令被严格执行,让太后与外边的政务隔绝,使二十五岁的年轻皇帝皇权独尊,也保证了母子之间的和睦关系持久。
现在所说的母亲与儿子儿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也是有道理的。
距离产生美。
5.
一个年仅四十五岁的女人,没有了丈夫,也不用去工作,还不缺钱。
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对,去玩儿,去旅游。
现在发展休闲产业,真应该把皇太后搬出来。
会玩儿的女人都有福。
皇太后身体好,性格活泼爱动,喜欢游玩,乾隆巡游各地,都要带上母亲,而且都是以“奉皇太后安舆出巡的名义”出去玩儿。
《清史稿》里说:
“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狝木兰,岁必至焉”。
也就是说,来承德避暑,去围场打猎,每年都来,乐此不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太后已经八十四岁了。
这一年春天,她跟着乾隆巡幸山东,登泰山步履甚健。
这一次出去疯玩儿,历时六十天。
乾隆写诗说:
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儿微白头。
上瑞古今真此罕,后言是否听其浮。
诗中说的岁数,是我们平时说的虚岁。
母亲八十五,儿子六十六,天伦之乐。
所以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结婚一定要早,生子一定要早。
晚婚晚育有点儿耽误事。
回北京休息半个月,乾隆皇帝有带着太后来到了避暑山庄。
老太太兴奋的登上了舍利塔顶,放眼四望,美丽风光,估计眼睛也不花。
看着老人身体好、兴致高,乾隆皇帝心生感慨:
曼寿已登八十五,睹波犹陟九层尖。
如此健步佛仙佑,益切衷心爱庆兼。
6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九,
乾隆皇帝奉母命在圆明园九洲清晏观灯,
此时,圣母皇太后尚无病症。
正月十四,皇太后开始发病,开始疑似感冒,几经调理,好转又反复,
二十三日病逝于长春仙馆,享年八十五岁。
多福、多禄、多寿、不操心,
在历代皇后、皇太后中,她数第一。
母亲去世,六十六岁的乾隆皇帝悲恸万分,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兴趣索然,
原来经常写诗的皇帝诗性大减,作品寥寥无几。
他写过一首怀念母亲的诗:
山陵无奈日已远,色笑如常萌乃虚。
只有阶前一泓水,流音无咽答长歔。
高山低头,河水无咽。
從是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十全皇帝,也无法让母亲和自己的生命向天再借五百年。
如同那些衰败的建筑,所有的辉煌都会随着日月的更迭而流逝。
活好现在,善待自己,善待家人,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