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和我们这一代
我写《漫川渡》纯属自娱自乐,没有设定主题,顺着记忆随性地写。这是60末至70初一代的少年场景,顺便写我所了解的漫川渡的前世今生。十五六岁离开漫川后,就很少回去,更没机会常住,记忆停留在十五六岁以前。不过记忆一旦开启,反过来又催生了我的很多想法,我在想小芳和我们这一代。
60后已站社会中坚位置,正在影响着当下政治经济文化。不同于50后一代,小芳和我们这一代出生时虽然在文革中,却是在父母的怀抱中渡过文革,享受的是人性的光辉,不用明白啥叫革命。上学启蒙时,文革正好结束,人文主义曙光已显露。青春期开始自觉思想时,已没有了红宝书,也不用手抄本,幸运相逢朦胧诗、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在马列大语境之下,又意外遭遇尼采、佛洛依德、萨特。特别是进入80年代,小芳和我们这一代已是思想活跃的青年,恰逢一个历史上不多的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武侠、琼瑶替代了革命题材,李泽厚、金观涛成为青年新的导师。我们可以为足球世界杯疯狂而不再是革命运动,可以崇拜政治领袖,一样可以崇拜邓丽君和四大天王;中西思想的交汇碰撞和各种社会暗流,让我们又经历了八九年的那场风波。我们热议世界首场现代化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反思刚刚结束的中越之间那最后一场传统战争;
我们这一代确实是幸运的。清贫简单的七八十年代滋养了我们至纯至洁的少年期,有自己的“小芳”,让我们还看得懂《边城》,攒足了我们的怀旧题材。接着又分享了日子逐渐好转,而被甩不很远的清贫让我们能更好体味好日子的获得感。重新开启的精英教育,让我辈有机会享受大学时光,在我们已站稳在社会时,大学又成大众化,让晚一辈嗟叹。八十年代的那场思想激流,让我们一下子接受多股真气,就像《天龙八部》里段誉身上的那几股真气,理顺了就是内功。如今,小芳和我们这一代成为家、单位以及国家的中流砥柱,有了如此完整的经历,当经得起中流的冲刷。
对于我和我的少年主场人物,不管现在在哪,都来自1980年代的漫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