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454-清末山东老照片: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山东是什么样,不愧为齐鲁大地

山东因居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山东,在先秦时期,山东隶属齐国、鲁国,故也被称为“齐鲁大地”。其因境内不仅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它还孕育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下面我们就通过这组照片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山东是什么样子。照片是1909年山东登州府,人们正在赶集,十分的热闹。

拾棉花的母子三人。那时候孩子很小就要帮家中分担压力,喂猪、放牛、割草、喂羊都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照片中母子三人胸前都放着一个兜子,这样摘下的棉花就可以至今放在兜子里面,等盛满了在倒在袋子里,提升拾棉花的效率。

弹棉花的妇人。弹棉花是中国古老的手艺之一,目前资料显示,早在元朝就有了弹棉花的记载。现在这种手工弹棉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弹棉花这项工艺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用机器代替了人工。

纺线。古代的棉线都是劳动人民用手工制作出来的,照片妇女坐在席上正在摇着纺线的机器。在山东的其他地方还有另一种防线方式,他们会在一个筷子下坠着几枚铜钱,通过旋转筷子来捻线。

裹着小脚手拿水烟袋的山东女子。裹脚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陋习,不仅会在心理和身体上对女性造成伤害,还会造成社会劳动力的减少,因为裹脚的女子行动不方便,没法想正常人一样劳作。古人以此为美,真实病态的审美。从其穿着打扮可以判断,照片中女子家境殷实,其手中拿的水烟袋在清末很受欢迎,就连慈禧也好这一口,死的时候随葬品中就有水烟袋。

清末济南的黑虎泉,黑虎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关于其名字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其岸上有一座“黑虎庙”而得名,也有说是因为其水声似“虎啸”而得名。黑虎泉本来有三个兽头,到了清朝末年就只剩下一个了,后来到了民国经过修缮又变回了三个兽头一起吐水。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个兽头。

清末山东农村河边洗衣服的百姓们。以前洗衣服都是在河边,拿着一个木棒敲打衣服,就直接在河水里涮一涮就可以了。那时候的河水很清澈,基本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我记得十几年前,很多农村,还有老太太拿着衣服到河边去洗,现在已经看到了。

清末的趵突泉。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趵突二字,主要就是为了凸显其从水中跃出的景象。据说现在的趵突泉里面还养着海豹,前段时间在新闻上还引起了些许争议。

清末济南李公祠后的飞龙楼。 李公祠是为纪念清末重臣李鸿章而建的祠堂,在全国有十多处,1961年,李公祠改建为稼轩祠,用来纪念南宋诗人辛弃疾。这是唯一一座保存下来的李公祠,其他的都被拆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