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面对结发妻子与红颜知己,此生此世都是痛

作者:山佳
中学时,文学常识成为语文老师必讲的一环。其中,郭沫若与老舍,印象最深。为何?因为郭沫若较之鲁迅先生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多了一个历史学家。四个名头在手,也太突出了吧?
到了老舍先生这里,更是独特。1951年,他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味道。
上班后,偶然读到某文,谈及老舍先生的唯一儿子舒乙,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一职,直接称呼父亲“老舍先生”,说是这样研究父亲的作品,会更客观。当下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但也说不清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个谜团。
随着时间的延伸,赵清阁这个名字,渐渐浮出水面。她与冰心关系交好,总会出现在其信中。当时的我,一带而过,只知其名。没想到,她是老舍先生的红颜知己。
老舍的妻子胡絜青,1903年出生,小老舍4岁,两人同为满族人。在朋友的撮合下,两人相识,相知,并于1931年结婚。此时的老舍,已过而立之年;而妻子,也是二十有八。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三女。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同年11月,老舍因孩子太小(长女4岁,儿子2岁,次女还不满3个月)不能挈妇将雏,于是只身奔赴武汉,参加抗战,用自己手中的笔保卫国家。
而留在济南家中的胡絜青,后来带着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儿舒立,是45年出生。)回到北平,照顾老舍的母亲。老舍曾经撰文,他在三岁时,失去父亲,母亲靠着洗衣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婆婆家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胡絜青靠着微薄的教书收入,赡养年迈的婆婆及三个年幼的儿女。既当爹,又当妈,独自一人承担了家中所有事务。1942年,婆婆过世,作为儿子的老舍,未能回来奔丧。又是絜青一人,发送婆婆,她尽心尽力为丈夫免除后顾之忧,简直是一枚女汉子。
而老舍与赵清阁的相识,正是抗战中的武汉。
看照片,赵清阁端庄秀丽,是美女加才女。据说,她是国内第一位写剧本的女作家。
《文艺战线》主编胡绍轩宴请前来参加抗战的文艺界人士,老舍和赵清阁都在被邀之列。而赵清阁主编的文艺杂志《弹花》创刊,头条即是老舍的专稿《我们携起手来》。两人彼此欣赏,相谈甚欢。
后来,两人重逢在大后方重庆,并开始合作两个剧本《虎啸》和《桃李春风》。后者公开上演,轰动一时,曾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文艺大奖。
因此,战时的重庆,赵清阁的名字,常与老舍联在一起。两人同住北碚,比邻而居。一个是未婚女性,一个是有妇之夫,两人关系密切的传言也甚嚣其上。
1943年秋,老舍的挚友老向,在北平见到絜青,肯定会讲一些老舍的近况。
听话听音,女人的第六感,往往直接而准确。于是,絜青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前往重庆。三个月旅程,遥望川都,万里迢迢。
曾读过梁实秋的《槐园梦忆》,讲述妻子程季淑带着三个孩子前往重庆的经过,一路风尘仆仆,一路风餐露宿,艰难险阻,难以言说。但当梁实秋接到妻子的最近一封信时,也是想方设法托人找人,帮助妻儿们早日到达目的地。
可絜青与丈夫老舍的态度,都令人诧异。前者,决定动身去往陪都,压根未写信告之丈夫;而在北碚的老舍,得知妻儿来到重庆时,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他们就来吧”。
此时此刻,不觉血脉贲张,为絜青暗暗流泪么?我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下,为你抚老养幼,你的一句轻描淡写,多少夫妻情感账户,能够挥霍至此?
十余天后,赵清阁搬离北碚,来到重庆;至此,老舍与妻子、儿女,夫妻相见,父子相认。在絜青这里,一切心照不宣,一切留有余地,夫复何言?
赵清阁爱惜自己的羽毛,她没有名份,没有资格,更没有合理的借口,于是毅然前往上海,逃离这段感情。
而老舍追至重庆,又到上海。最难过的还是絜青,为了挽救一个家,为了年幼的孩子们能叫一声爸爸,含羞带辱又追至上海。
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两个女人无辜,但赵清阁更苦,她终生未婚,一个人终老。这是后话。
赵清阁要求老舍,在两人之间取舍。一方是为他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发妻,他实在无颜提出离婚;另一方是他心仪已久、与其情投意合的红颜,何去何从,都是迷茫。
此时的絜青,托人带给丈夫一个消息,她怀孕了。幼女舒立,出生于1945年。
1946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去美国讲学。可以想见,絜青又是一人,带着四个儿女,十足的守寡式婚姻。
老舍赴美,赵清阁“码头相送”,此见于冰心的信。
1948年,老舍从美国写给赵清阁的一封信:“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一切真相大白,此时此刻,老舍的心,在清阁这里。
可他无颜面对发妻,提出离婚,只想逃避。而絜青作为元配,决不会将妻子名份,拱手让出。
而清阁,也不会因一句“重逢”,而背负抢她人丈夫的骂名。她想要一纸婚约,要岁月静好,要天长地久。最终,她一无所获。
1949年12月,老舍归国,自此与妻儿们定居北京。而赵清阁独守上海,两人“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文革中,老舍因含冤而自沉于太平湖,骨灰都不允许被留下。在他的骨灰盒里,只是他生前常用的眼镜及两支钢笔。
有知情人说,曾看过胡絜青揭发老舍的一张大字报,内容是老舍与红颜知己赵清阁的往事。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从絜青独自一人扶养四个儿女的经历,可见她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女子。四个儿女,也深深敬重自己的母亲,也曾深知母亲的苦与泪,深知母亲的不眠之夜。
絜青,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可是,丈夫不爱她。文革,只是一个契机;更大的危机,是心早已隔着天涯海角,形同陌路。
据传,老舍在离家之前,交给妻子一件血衣及一封给周公的信,意思很明显,但絜青未加阻拦。
多情总被无情伤,道是无情却有情。
老舍在太平湖边,坐了一天一夜,华灯初照,无人来寻,心里的苍茫,一言难尽。无论结发妻子,还是红颜知己,都让自己太沉重。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夫妻间,更该明白,此生因果。
佛家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即你对别人所做的一切,都会回到你身上。此生漫长,且行且珍惜。
人生不过是一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过程,对每一个自己来说,任何人都是局外人。

梁实秋:忆老舍

汪曾祺:老舍先生

台静农:我与老舍与酒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