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差生”越有人情味儿
教育·美文·感悟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毕业之后,见面爱和自己打招呼的,过年过节经常保持联系的,往往是那些天天被自己批评的“差生”。
而曾经自己眼里的“心肝宝贝”,经常会见了面也绕着走,甚至装作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专门上家里问声好了。
这样的情形当然不是全部,但很多老师确实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期望值不同,放大了老师的主观感受。
按照人们的思维惯性,老师们肯定觉得那些自己青眼相加的“好学生”愿意和自己打招呼,而经常被自己批评的“差生”会不理自己。
所以,如果好学生不和自己打招呼,差生和自己打招呼,往往会出乎老师的意料,对心理上的刺激比较大。
即使两者的比例相等,从主观感受上讲,在老师的头脑里也会形成差生有人情味,好学生没有人情味的印象。
其实差生也有不打招呼的,但老师可能会轻易忽视;好学生也有打招呼的,老师也往往会视之为正常,印象不深。
二是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同,对老师的感恩度存在差异。
差生之所以捣乱,很多时候只是想引起老师的重视。被老师批评之后,其实在心里对老师是感恩的。
尤其是当这些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自己也为人父母,更明白过来当年老师的一片苦心。回想过去,难免会产生一种后悔的补偿心理,所以见到老师之后会更热情,更主动地打招呼。
而好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容易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自己的天资、努力等个人的因素,认为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本事得来,不会把功劳记在老师的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感情也会淡一些。
三是个体性格不同,爱捣乱的学生往往更外向。
我们所说的“差生”,无非就是有点调皮,上课话多,喜欢搞点小动作,经常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
而这样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格外向。很难想向,一个内向的连见到老师都脸红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和老师起哄,惹老师生气。
而这些性格外向的所谓差生,在社交场合往往更具有主动性。这恐怕也是差生更愿意和老师打招呼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和老师打招呼乃至日常进行联系,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那位老师值得学生尊重,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
但如果哪位老师在教育教学时根本就不负责任,恐怕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所谓的差学生,都不会愿意搭理他。
所以,身为老师,我们不必过于在乎谁和自己打招呼。做一个人格崇高的老师,热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就会坦然面对一切,就能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