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73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见《论》.第273条)。
作者:蒋远东
伤寒本自寒下是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太阴伤寒引起下利,当与四逆辈温之。《太阴总纲》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其中的结硬就是寒格。太阴病本来就是一个格拒证,太阴伤寒是寒隔在中焦了。
医复吐下讲的是:医生见到呕吐的时候误以为是实聚膈上就用了类似于瓜蒂散这一类催吐的药催吐(见《太阳篇》),或者说医生见到下利后误以为是热利就用类似于白头翁汤或者说承气汤这一类的药止利,即为医复吐下。因为,太阴病的呕吐是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寒气格拒在中焦后,上焦之气不得下行反上炎而吐,所以导致误吐。误下是医生见上焦有热,误以为这个下利是热引起的热利。
催吐的药和下药都是寒药,误吐误下后,寒聚在中焦了,导致脾不运化了,脾不运化的唯一条件是脾受寒了,上焦之气不得下,下焦之气不得上,中焦失去斡旋了,热者自热,寒者自寒,自热则吐,自寒则利,这个就叫寒格,实际上它是脾不运化了。
寒格在中焦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寒的局势,用热药更吐,用寒药更利,即本条讲的:更逆吐下。《厥阴篇》讲厥阴证就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病,厥阴病的上热下寒是受手厥阴心包络和足厥阴肝经两极的影响。本太阴病上热下寒虽然有两极分化,但它是寒格引起的两极分化。上热下寒本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这个病要用寒热交错的药。所以,本条就热在上焦举了一个例子,说若食入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是一个寒热交错的药,用黄连黄芩清上焦的热以止呕逆;用干姜暖中以除寒格;用人参大补元气以除虚寒。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辛热)、黄连(苦寒)、黄芩(苦寒)、人参(甘温)、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