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3.1【2016-8-18】
#每日学论语#3.1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微言微感】
八佾(yì):古代天子使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行,行六人;卿大夫用四行,行四人;士用二行,行二人。
季氏,指的是季平子,是季桓子他爸爸,季桓子他爷爷。“三桓”当时以他为首,手握大权,在朝堂说一不二,甚至于连鲁昭公都不放在眼里。
“八佾舞于庭”,是指季平子在自己家里摆排场,违规僭越,使用天子的规格来演奏歌舞。他的身份也就是为正卿,应该用四佾,而他用了八佾,这显然是违反礼制的。
造反的人,往往都是心首先放肆了,野心萌芽,不守规矩,不守礼节。精神先出轨,然后才是肉体出轨。
这个季平子,位高权重之后,就开始膨胀了。洋洋自得,自高自大:国家的军队在我手里,国家的钱粮在我掌控,不是老子,你这个傀儡国君牛什么?
季平子的欲望膨胀,让他花天酒地犹嫌不够,还要超规格享受待遇,把自己府邸建设得比鲁君的王宫还奢华,把自己的专车不断提高标准,这还不满足,听听歌,看看舞,用用天子的八佾,谁敢说闲话?
这就好像国庆大阅兵,最高领导人坐在红旗轿车上,巡视三军,威风凛凛说:“同志们好!”三军将士欢呼:“首长好!”那场面,那气势,扬我国威,激动人心。
登天安门,检阅海陆空三军,那是最高首长的荣耀。如果一个村长,或者包工头也要如此,则是不合时宜的。我们看过网上一些搞笑视频:一个小包工头站在手推车上农民工,滑稽可笑之至。后来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军训,也要轰轰烈烈模仿首长举行检阅仪式。我们只能“呵呵”了。
僭越这种事情,表面看是礼的问题,其实到了后来,不及时制止,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整出问题来。超级别享受坦然接受,不拨乱反正,习以为常,很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
季氏就是这样,一开始“八佾舞于庭”,后来制造“斗鸡事件”驱逐了鲁昭公,再后来自己的家臣公山不扭和阳虎,也有样学样,拥兵自重,让鲁国祸起萧墙,内乱不断。
如果一开始对“八佾舞于庭”当头棒喝,严惩不贷,鲁国或许就没有了后来此起彼伏的祸乱。
由此,我们想到了教育和管理,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刚一接触,就明确了必要的规则和底线,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避免“破窗效应”,对第一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僭越”行为,如迟到早退、入座无所事事、见面不打招呼问好……不当行为,及时纠正,不良影响,马上消除。“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好习惯早养成,有问题早解决,不让恶习养成了才想起来纠正。这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著名企业管理家松下幸之助有一个习惯:平时的小事严苛,真出了大问题,责任人以为要到大霉的时候,他反倒宽宏大量起来。
成长,是试错的过程,不知不为过,允许犯错误。
管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最智慧的办法是不让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