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粟裕扣押叶飞,将一代战神粟裕关“小黑屋”,他是谁?

1935年2月,延安总部以抗日先遣队的余部为主干力量,由粟裕出任师长,刘英为政委搭班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赴浙江,展开对敌游击作战。
此时的革命形势可谓岌岌可危,尤其是“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对红军进行了残酷的围剿,红十军团的领导人方志敏和刘畴西等人即于此时英勇就义。不过,比起蒋介石的全方位拉网围剿,“西安事变”中的国府虽已接受“全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却动起了“北和南剿”的歪心思。
所谓的“北和南剿”即与陕北红军主力行抗日合作之实的同时,对南方八省游击队开展全面肃清。在老蒋看来,相较于北方站稳脚跟难以对付的陕北红军,缺枪少弹、衣不蔽体的南方八省游击队相对较易摆平。
因此,可以说,此时的南方游击队所遭遇的处境堪称是一派凄风苦雨、“四面楚歌”。
然而,在南方游击队的境况日趋严峻堪忧的局势下,我军内部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内耗。
1935年10月,粟裕等人遵照延安总部的指示率军南下与叶飞的闽东苏区汇合。起初,刚到闽东的挺进师并无落脚之处,叶飞大义凛然地将所属闽东苏区的浙南地区让给了挺进师作为革命根据地。旋即,两股力量兵合一处,共同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作为闽浙临时省军区的“一把手”全权负责军事上的对敌作战。
应该说作为新兴的闽浙边区根据地,无论是对于刚从惨败中走来的粟裕等人来讲,还是从对敌斗争形势上来看,力量的综合使得新根据地的面貌焕然一新才对。
然而,闽浙边区建立后不久,红军内部开始了内耗。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我军在此前不久的作战中电台被毁,失去了与中央军委的联系。且刘英在瑞金苏维埃时期就曾长期担任过毛泽东和朱德的机要秘书,从总部到下方部队来,属于“空降”人员。
因此,即便是久经革命的粟裕等人其资格都无法与刘英相提并论,而也正是出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左倾”的思想浓厚的刘英认为,要避免队伍占山为王的流寇思想,有必要将所有大权牢牢攥在自己的手心,从而确保红军队伍的纯洁性。
刘英的想法是将叶飞留在浙西南工作,但他的如意算盘遭到粟裕的反对。粟裕从整体军事态势上通盘考虑后认为,这样做将会对闽东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不利。于是,刘英便有了让叶飞取代粟裕组织部长的职务,自然,他的这种想法也遭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
粟裕诚恳朴实的个性,并没有换来刘英的理解,刘英于是以临时省委的名义,命令粟裕以商议军机的名义为幌子将叶飞“哄”至粟裕的驻地来,然后令粟裕将其扣押送至省委。
粟裕与叶飞是老相识,二人私交非常的要好,对于刘英的这套做法,粟裕一度规劝多次,但均以失败告终。粟裕毕竟是名党性原则极强的人,在省委名义的强势要求下,粟裕只得将叶飞召开,然后押解至省委。
可就在叶飞被押往省委的途中,押解队伍遭到了国军的袭击,叶飞趁乱逃脱,随即闽东宣布退出临时省委,临时省委宣告解体。
叶飞中途逃脱,粟裕的嫌疑就很难洗脱了。首先是因为粟裕与叶飞私交关系极好,其次是在刘英看来,精明干练的粟裕面对国军“扎网式”围剿都能游刃有余,面对仅仅一个人的护送却“恰巧”碰上国军大部队?
更要命的在于,伴随着叶飞的脱逃,闽东游击区的前途不可预料,甚至闽东与浙西南极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本就外部对敌斗争的险恶局势,这下内部又即将陷入了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
在粟裕嫌疑重重的情况下,刘英把一代战神粟裕关进了“小黑屋”,还派了一个班的兵力加以严密看管。不仅如此,刘英大肆对粟裕日日批判,并要粟裕作出深刻检讨。
粟裕反复衡量轻重后认为,当前对敌作战已是万分凶险,且挺进师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现在浙西南根据地又与闽东游击区关系彻底破裂,倘若此时,内部再因此发生严重的内耗,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粟裕仔细权衡利弊后分析得出,个人荣辱是小,整体利益为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不得不作出违心的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粟裕在政治上明确表示拥护刘英的主张后,刘英见目的已经达到,且对敌作战离不开粟裕,于是粟裕就被释放了出来。
自此以后,每当粟裕与刘英见面时,双方荷枪实弹带着各自的武装,甚至两人夜间休息都不敢住在一个屋子里。直到“游击总队”成立后,俩人才逐渐冰释前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英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后,粟裕千难万险找到了他仅有的遗孀和遗孤主动承担了抚养之责,同时,为了让他灵魂得到安息,粟裕还专门雇了一辆马车载着刘英的岳母等人,以保障敌人来袭前,随时方便跟随大部队转移。
粟裕将军不为名不为利的行事作风,堪称军人楷模,他为人非常低调内敛。在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中,他曾二让司令、三辞元帅的高风亮节让无数首长都为之赞许。
刘伯承评价粟裕“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毛主席也不无感叹地佩服道:“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苏中人民传唱:“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