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4.14【2016-9-26】

#每日学论语#4.14【2016-9-26】

【原文】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wěi)。”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微言微感】

关于“一”,孔子在说,老子也再说,而且老子说得更多。

老子《道德经》三十九章有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老子的“一”和孔子得“一”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子的“一”,是浑然一体,是融会贯通,是水乳交融。武林顶尖高手,实现了人剑合一;演奏家升堂入室,演义实现了人琴合一。孔子的“一”,一定是前后贯通,抓铁有痕,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具体说就是“仁义忠恕”。康熙的道“敬勤止慎学”、孙中山的道“天下为公”、稻盛和夫的道“敬天爱人”……每一个人的道,看立场,看学识,看胸怀,看视野,看信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美,生命就有多靓丽。

“一以贯之”,就是一贯吗?就是贯穿始终吗?就是一如既往吗?就是始终如一吗?就是表里如一吗?

“一”是道之本,阴阳和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可见“一”之重要。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里的“一”讲的是自己的学说有一个贯穿前后的脉络——“忠和恕”。

忠者,中人之心。《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何谓守中?很多人想到儒家文化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我想到的“忠”,则应该有三个维度:

一是对上。指的是对长辈,对上司,对君王要忠心耿耿,把领导的事,真重放到自己心中。

第二个维度对同行、朋友、平辈。曾子不是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天天反省,问自己对朋友是否忠,是否把朋友的事情放到心中了。

第三个维度是对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人,先做自己,再救他人。不要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己的地,顾此失彼。忠于自己,对内诚实,不装逼,不虚伪,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的信仰。自己有阳光,才能温暖别人。

我们习惯于唱高调,说大话。一提到忠,就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强调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团队,忠于老板,忠于朋友,忠于妻子……大谈“为人谋而不忠乎”,不考虑自己感受,违心地为别人活着,这种“忠”常常让人望而却步。

真正有生命力的忠,首先是忠于自己。助人,是因为我们从中找到了成就别人,快乐自己的自我配得感和自豪感。爱人,是因为我们觉得爱的付出比爱的接受更让我们感到幸福。

基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为了捐而捐,为了回报而捐,明明不愿意,还要装作高兴的样子,明明斤斤计较,还要装作慷慨的模样,如此奉献,对自己毫无意义。

把钱丢给乞丐,心不甘情不愿,没有收获助人的快乐,那就是得不偿失?对乞者来说,用尊严换来嗟来之食,他也未必会感谢你。

忠于自己。有感动,带着喜悦,带着感恩,能助人时候,伸出友谊的手;没有感动,不愿意乐捐,不必纠结,走开就是了。

关于“恕”,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心如我心,我心如你心。这个世界,不仅你是好人,绝大多数都是好人。你会犯错,别人也会犯错,你允许自己偶尔犯错,也宽恕别人无意过失。你可以自私,别人也可以自私,我们彼此的自私不互相伤害,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人与人的底线,应该是来去自由,互不损害。你自由自在,我自由自在,我们彼此尊重,互不侵犯,万一撞车了,各自退一步,进一步明确各自轨道和交往底线,不在独木桥上争长短,各行其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胜仗了。那么败仗呢?

我们杀死别人的兄弟,别人很痛苦;如同别人杀死我们的兄弟,我们很痛苦是一样的。

恕,是我们获得轻松自在的法宝。

对自己恕,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背包袱,不存愧疚。基督徒的忏悔,把罪挂在十字架上,走出去是一身轻松。

对别人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自己都做不到无过,何必斤斤计较别人的过。伤口这东西,最好的疗愈办法,一是消毒,一是让时间抚慰,最忌讳的是不停揭开让人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如果真正理解了忠恕,似乎烦恼也就很难能搅扰得了我们。

(0)

相关推荐

  • 一以贯之唯忠恕——《论语》悟读【78】

    江湖人生多变幻,一以贯之唯忠恕. <论语>第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

  • 《论语》丨理解错了忠心,忠心会毁掉一个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一次,孔子给学生上课,他对学生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心领神会.孔子走后,他们同学都来问他,老师说的一以贯之到底是什么?曾子解释了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说孔 ...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孔子论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儒家的「忠恕」之道,即,首先忠于自己,然后用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别人.自己想要什么, ...

  • 富贵合道皆可求——《论语》悟读【15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第七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富而(如果)可求(合于道,可求)也,虽执鞭之士(手执皮鞭开路之人,意为地位低下的职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

  • 论语日课362: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在做你能做却不去做的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

  • 忠恕养德行终身——《论语》悟读【393】

    忠恕养德,可行终身. <论语>第十五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

  •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孔子心中成大事者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话不要说太满,但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 ...

  • #每日学论语#13.14【2017-5-27】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q ...

  • #每日学论语#15.14【2017-8-10】

    #每日学论语#15.14 [原文]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yú)?知(zhī)柳下惠之贤,而不与(yǔ)立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恐怕是个窃据高位而不勤其事 ...

  • #每日学论语#19.14【2017-11-11】

    #每日学论语#19.14 [原文]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 子游说:"居丧,充分体现出悲哀之情就可以了." [微言微感] 丧事,是盖棺定论的大事. ...

  • 每日学论语#1.14【2016-7-22】

    #每日学论语#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hào)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 ...

  • #每日学论语#2.14【2016-8-7】

    #每日学论语#2.14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普遍的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的勾结而不普遍的团结人." 也 ...

  • #每日学论语#4.14【2016-9-25】

    #每日学论语#4.14[2016-9-25]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zhī,下同),求为(wéi)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 ...

  • #每日学论语#6.14【2016-11-18】

    #每日学论语#6.14[2016-11-18]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jiānɡ)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 ...

  • #每日学论语#7.14【2016-12-16】

    #每日学论语#7.14[2016-12-16]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 ...

  • #每日学论语#9.14【2017-2-12】

    #每日学论语#9.14[2017-2-12]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打算到九夷那地方居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