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那些词儿,你都知道吗?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等。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戏曲中那些专业名词。

戏曲虚拟

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扬剧《白蛇传》中艄翁手持划桨,展现行船情境。

扬剧《白蛇传》

扬剧《白蛇传》艄翁

脸谱

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主要用于净、丑角。

行头

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装饰。

翎子

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

髯口

又称“口面”。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三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根据不同身份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

水袖

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穆桂英、杨宗保武靠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常见有:凤冠、平天冠、紫金冠、老旦凤冠、猴紫金冠等。

王芝泉《扈家庄》所戴蝴蝶盔

龙套

也叫“文堂”、“流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

龙套

反串

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水浒记·借茶》张争耀反串阎惜娇

《牡丹亭·冥判》孙伊君反串判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