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高丽王朝(二十八):高丽忠穆王

高丽王朝(二十八):高丽忠穆王

39.高丽忠穆王

高丽忠穆王(朝鲜语:고려 충목왕/高麗 忠穆王 GoryeoChungmok-wang;1337年-1348年),是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讳王昕(朝鲜语:왕흔/王昕 WangHeun),蒙古名字八思麻朵儿只(蒙古语:ᠫᠠᠳᠮᠠᠳᠥᠷᠵᠢ,鲍培转写:padmadorji)忠惠王长子,为德宁公主亦怜真班所生。

高丽忠穆王王昕生于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十五日,是高丽忠惠王王祯的长子,母亲是出身元朝皇室的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忠惠王第二次即位后,以元子身份入质宗主国元朝,可能与叔父“大元子”王祺(后来的恭愍王)同时入元宿卫。

他师从朴仁干,至正三年(1343年)十一月三十日,师傅朴仁干去世,王昕手书召大臣金仁沇、金永旽、朴忠佐入侍,但未得到高丽宰枢两府的批准。就在数日前,高丽政局发生剧变,王昕的父亲忠惠王在迎接元朝诏使时突遭元使逮捕,随即押往中国,十二月二十一日被元顺帝流放到江西行省之揭阳县。忠惠王南下时,王昕还特地派裴佺给父王送去一件衣服。而在高丽则是由元朝资政院使高龙普(高丽出身的元朝宦官)肃清了朴良衍、林信等忠惠王宠信的“小人”,以奇辙、洪彬权署征东行省。

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十五日,忠惠王死于流放途中的岳阳。此时王昕仅有八岁,但因为是元朝公主生的儿子,所以最有资格继承高丽王位,再加上先前觊觎高丽王位的沈王王暠在伯颜倒台后也随之失势,所以王昕几乎毫无悬念地成为新任高丽国王。在册封之前,先由高龙普抱着王昕去见元顺帝,顺帝问王昕:“你是学你父亲呢?还是学你母亲呢?”王昕回答说:“愿意学母亲。”顺帝感叹这孩子天性好善恶恶,便下诏册封王昕为开府仪同三司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这是至正四年(1344年)二月的事。四月二十六日,王昕回到高丽,是为忠穆王。

忠穆王即位之初所颁的教书表示要改革弊政,救恤百姓。当时,年幼的忠穆王在书筵上学习儒家经典,政局则由母后德宁公主及大臣王煦、金永旽、安轴等主导,他们废止了宝兴库、鹰坊等搜刮民脂民膏的机构,下令将权门势族非法掠夺的土地和奴婢归还本主,并再次革除了武臣政权所设的人事机构——政房,将其权力分割于典理司和军簿司(但不久即恢复)。

为了深化改革,还在至正七年(1347年)设立了“整治都监”,此举得到了元顺帝的支持。然而改革势必得罪不少权门势族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受宠于元顺帝的奇皇后一家,奇皇后的族弟奇三万就被整治都监的官员活活打死,引发征东行省理问所的干预,成为当时的一个严重事件。最后元顺帝宽大处理,只派人杖责了一些整治都监的低级官员,整治都监则被允许保留。

至正八年(1348年)十月,忠穆王生病,离开王宫,移驾各寺院及私第。同年十二月五日,忠穆王薨于前宰相金永旽(已在当年七月去世)的府邸,享年十二岁,葬于明陵。后恭愍王上谥号为“显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廷赐谥“忠穆”。

40.高丽忠定王

高丽忠定王(朝鲜语:고려 충정왕/高麗 忠定王 Goryeo Chungjeong-wang;1337年-1351年),是高丽王朝第30任君主(1348年—1351年在位),讳王㫝(朝鲜语:왕저/王㫝 WangJeo),蒙古名字迷思监朵儿只。

高丽忠定王王㫝生于至元四年(1338年)八月,是高丽忠惠王王祯的庶子,母亲是禧妃尹氏。至正八年(1348年)四月被封为庆昌府院君。同年十二月,其异母兄忠穆王王昕薨,德宁公主命奇辙、王煦权署征东行省,派李齐贤奉表奏请宗主国元朝在忠惠王之弟王祺(后来的恭愍王)和忠惠王之子王㫝中选择一个立为国王。当时,高丽大多数大臣归心于王祺,并由李谷起草了百官耆老联名给元朝中书省的上书,请立王祺。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元顺帝召王㫝入朝,这是要立王㫝的信号,高丽台谏典法会议欲阻止此行,但没成功。这被推测为禧妃尹氏家族勾结亲元势力的结果,而高丽出身的元朝宦官高龙普则被指为说服元朝钦点王㫝的关键人物。至正九年(1349年)五月初八,元顺帝册封王㫝为高丽国王。七月二十七日,王㫝在元朝翰林学士双哥的陪同下回到高丽,双哥将国印授予王㫝,王㫝于同日即位于康安殿,是为忠定王。

忠定王即位时尚年幼,遂以卢頙、李君侅(李嵒)、孙守卿为宰相,主持政务,幕后操纵的则是亲元势力崔濡及禧妃尹氏一族的尹时遇、闵思平(禧妃尹氏的舅舅)等人。在忠定王之前的忠穆王时,高丽大臣王煦、金永旽等主导整治都监进行改革,然而经过打死奇皇后族弟奇三万的风波后,整治都监尽管被保留,却再也不能有大刀阔斧的作为,逐渐沦为有名无实的机构。到忠定王即位后,更是撤销了整治都监,高丽便走回腐败溃烂的老路。至正十年(1350年)二月,倭寇骚扰庆尚道沿海,折磨高丽数十年的倭寇之患(庚寅以来倭寇)由此开始。

尹氏外戚与崔濡等亲元势力的共事并不持久,很快产生矛盾,忠定王自然支持母家,崔濡兄弟遂逃亡元朝。尹氏独霸高丽政局,尹时遇甚至被称为“尹王”。另一方面,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倭寇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袭击紫燕岛和二木岛,将当地民居焚毁殆尽,又侵入南阳府双阜县。由于忠定王无力解决高丽所面临的危机,还可能加上去元朝的忠定王嫡母德宁公主亦怜真班与崔濡、崔源兄弟的因素,元顺帝决定废幼立长,撤换高丽国王。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月初六日,元朝派遣的断事官完者不花来到高丽,封府库,收国玺,忠定王被迫迁居江华岛,接替王位的则是江陵大君王祺,是为恭愍王。

史称忠定王在江华岛“供膳不充,往来又绝,忧愁号泣”,只有朴思慎一人陪伴他。恭愍王曾开恩特许禧妃去江华岛看望儿子几天。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初七,忠定王中毒身亡,享年十五岁,后人认为恭愍王该对此负责。忠定王的死讯传来后,开京的百姓都不禁流下眼泪。死后葬于聪陵,后来恭愍王追谥忠烈王以下诸王,独不上谥给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廷赐谥号“忠定”。

41.高丽恭愍王

高丽恭愍王(朝鲜语:고려 공민왕/高麗 恭愍王 GoryeoGongminwang;1330年-1374年),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讳王颛(朝鲜语:왕전/王顓 WangJeon),原名王祺(朝鲜语:왕기/王祺 WangGi),蒙古名伯颜帖木儿(蒙古语:ᠪᠠᠢᠠᠨᠲᠥᠮᠥᠷ,鲍培转写:BayanTemür,西里尔字母:Баян Төмөр)。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谥号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1)入质元朝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初六日,王颛生于高丽开京(今朝鲜开城)。他是高丽忠肃王王焘之子,母为德妃洪氏(恭元王后),有一名年长15岁的胞兄王祯,即高丽忠惠王。他初名王祺,出生后没多久父亲忠肃王就去了元朝。忠肃王对被视为“泼皮”的长子忠惠王极其失望,有意栽培幼子,至顺三年(1332年)在元大都就向官员尹泽透露此意。后来王祺被封为江陵大君(忠肃王即位前的封号),也体现出忠肃王对他的重视。至正二年(1341年)五月,宗主国元朝命王祺入朝为质,充当怯薛(宿卫),称“大元子”,政丞蔡河中以下30多人随他到中国。三年后,被元朝废黜的忠惠王死于流放途中,元子王昕继位,是为高丽忠穆王,加封在元朝的叔父王祺为江陵府院大君。

王祺在元朝居住了十年之久。他在朴仁干门下接受儒学教育,又在至正九年(1349年)以后服侍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端本堂读书,因此修炼了很高的文化素养。当时,忠穆王去世,他的庶弟王㫝与叔父王祺成为王位候补者,而后者更得众望。高丽大臣王煦、李齐贤、李谷、尹泽、金敬直、李承老等都推戴王祺,王祺也做好了继承王位的准备。但由于王㫝的母家禧妃尹氏家族勾结亲元势力,在元廷内展开运动,最终元顺帝钦点王㫝为高丽国王,是为高丽忠定王。尘埃落定后,王祺的随从大多数离他而去,只剩下赵日新、柳淑、朴天富等少数人留下来。

但是王祺并非一无所获,就在与王位失之交臂这一年(1349年),他亲自前往漠北,迎娶了元魏王孛罗帖木儿之女承懿公主(追赠鲁国大长公主,故通称鲁国公主)宝塔失里。这意味着王祺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砝码。忠定王继位后,高丽国内的亲元势力和尹氏外戚势力反目,对立日益深化,同时倭寇兴起,不时骚扰高丽沿海,在这种情况下,元廷决定改立王祺为高丽国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月派人废黜忠定王。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祺和鲁国公主在元朝皇子失秃儿等人护送下从元大都回到了高丽开京,两日后即位于康安殿,开启了恭愍王一朝二十三年的统治。

(2)反元改革

恭愍王王祺即位后,任命德高望重的老臣李齐贤为首相(都佥议政丞),并逐渐构建起以表兄洪彦博为中心的支持势力。当时的高丽王朝,外有蒙元帝国干涉,内有权门势族跋扈,土地兼并严重,国王威望扫地。恭愍王力图挽回颓势,振兴这个四百年的王朝,从一即位就实行改革,如废除政房、设立田民辨正都监等。但就是这些刚起步的改革也招致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与对立,其中名列“燕邸随从功臣”之首的判三司事赵日新就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秋冬之交发难,以清君侧为名杀死奇辕(元顺帝奇皇后的哥哥),劫持恭愍王。恭愍王一时不知所措,几天后接受了三司左使李仁复的建议,在征东行省衙门诱斩赵日新及其同党,平息了动乱。两个月后,元朝派使臣审理赵日新之乱,并诛杀了余党。

赵日新之乱失败后,恭愍王安抚奇氏为代表的亲元势力,并对元朝更加恭敬。当时,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盐贩张士诚割据高邮,元朝出动大军镇压,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夏秋之交派人到高丽征兵助剿,恭愍王派了40余名将相、2000多名军队到中国。同年十二月,由于元顺帝听信谗言,贬斥主帅脱脱,大军遂作鸟兽散,中国局面更加溃烂。恭愍王本来就意识到自己的改革在元朝干涉下是无法实现的,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摸清了元朝外强中干的底细,隐忍已久的他决定反抗元朝的干涉,恢复高丽的自主。但另一方面,高丽的“附元辈”(亲元势力)亦担心中国局势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前途,特别是与元朝皇室联姻的奇氏、权氏、卢氏家族,恭愍王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五月十八日,恭愍王在宫中设宴,邀请包括奇辙、权谦、卢頙在内的宰枢两府大臣赴宴,企图将三人及其子侄一网打尽。奇辙和权谦到场后,恭愍王的亲信就秘密建议趁早将他们处死,恭愍王予以采纳,命令埋伏的壮士出其不意地用大椎袭击奇辙和权谦,奇辙当场死亡,权谦逃到紫门时被杀。恭愍王出动禁卫四番军士捕杀三家亲族同党,将卢頙处死于其家中,暴尸街头。随后他宣布开京戒严,废止元朝设立的征东行省理问所,停用至正年号,恢复高丽旧制,并以印珰、姜仲卿为西北面兵马使,率兵越过鸭绿江,扫荡东辽东八站地区,破婆娑府等三站;又以柳仁雨为东北面兵马使,在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金野)千户李子春、李成桂父子做内应的情况下收复了沦陷百年的国土。

诛灭“附元辈”之后,恭愍王颁布教书,宣布“一国更始”,归还奇辙等人掠夺的土地,解放其霸占的人民, 并准备丈量土地,展开进一步的改革。元朝得知高丽入侵,扬言发兵80万讨伐;后来又派断事官撒迪罕到鸭绿江边宣旨,要求高丽国王将此事解释清楚。恭愍王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化,杀了印珰,上表谢罪。同年十月,撒迪罕来到开京,带来了元顺帝原谅高丽的诏书。恭愍王完成种种善后工作后,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六月正式表彰洪彦博等20人,封为“诛奇辙功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