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急着赚钱的人,最后往往挣不到什么钱

和我一起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文|灵姗,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01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我写文章以来,有不少人曾像我问过写作方法,通常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学习写作呢?

大多数人给的答案都是为了赚稿费,有一份额外的收入。

再接着问,你觉得写作可以带给你什么价值?很多人都沉默了。

很多想学习写作的人,并没有想好自己的需求,只是被各个公众号投稿几百上千的稿费吸引,就急匆匆地想进场,获得更多收入。

结果就是,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训练营,模仿了大号去写,投稿之后石沉大海,于是心灰意冷,心想我不是写作赚钱这块料,再去找一找别的赚钱方式吧。

就这样开始下一轮的循环,一年的时间过去,工作上没有任何起色,副业也没搞出什么门道来。

如果要问当代人,“你有什么目标?”,90%以上的人会回答,“赚钱”。

然而在生活中却发现,那些很早就急功近利想要赚钱的人,到最后反而越来越赚不到钱。

曾认识一些写作者,在内容还没有积累起来的时候,就想着去做课程,卖产品赚钱。

结果大量的精力被分散,后续往往不能再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粉丝黏性越来越低,黯然收场。

02

不只是在新媒体领域,生活中这样急功近利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应届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会去优先选择高薪的工作,甚至“高薪”已经成为了很多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却往往忽略了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机会、平台和成长性。

对比我两个朋友就知道了,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位朋友在选择了一家小公司,拿下了那届找工作的最高年薪,一时之间非常风光。而另外一个朋友选择去了家软件公司,最开始每月工资只有四千多块钱。

如今三年的时间快过去,第一个朋友还在那家小公司,拿着跟之前差不多的薪水,做着差不多的工作。

去软件公司的那个朋友早已借助公司的平台和项目机会疯狂成长,开始带自己的小团队,工资也自然水涨船高。

一生中黄金的学习和成长年龄就是年轻的这十年,但是很多年轻人在二三十岁的年龄,只是想着怎么去赚更多的“快钱”,丝毫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成长和未来。

大学的时候,身边有不少同学都去边上的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打工,我的记忆很清楚,一小时十几块的工资,课余时间每天能赚将近一百块钱。

对于穷学生来说,这是很大的诱惑,有钱就意味着有更多自主权去买衣服,吃好吃的,给家里减轻负担,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也做过一段时间。

后来慢慢发现,这样宝贵的大学时间,每天几个小时都用在快餐店,做的只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提高。

而另外一些同学,利用大学丰富的课余时间,去尝试很多东西,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去准备考证或者考研。

短时间来看差别不大,但是等到毕业前夕,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在快餐店打工的同学,大学的履历黯然无光,简历上大片的空白。而那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同学,大多找到了未来适合的方向,拥有傍身的技能,又或是考上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未来一片光明。

03

我也曾经陷入到这样的误区中,有很长时间沉迷股票,拿着并不多的资金想在股市中大赚一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自己每天在股票上花费很多的时间,收益却很低,甚至在忙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资金又回到了原值。

但是,花费了很多时间选股,盯大盘,我的心情也因为股票的涨跌不断受到影响,炒股这件事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机会成本太高了,非常不值得。

炒股这件事情没有错,但我过分迷恋于炒股可能带来的“快钱”,投入了太多精力在这上面,而这些精力,对于现在年龄阶段的我来说,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可以说,我最开始没有想好我炒股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看到大家赚钱了,我也想去做,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分配理财资产。

当我发现这件事情走入误区,大量挤压我的时间,得到的回报和付出却不成正比的时候,我决定放弃炒股,换一种消耗时间较少的理财方式。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二十多岁,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上面,现在的积累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扎实的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这是我未来获得更大平台和资金的基础。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原理叫做“竹子定律”。竹子在生长前4年的时间,仅能长3cm,然而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用了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了15米。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眼红别人的成功,然而我们却很少注意到他们的积累。就像竹子一样,竹子用前面四年的时间,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

想轻而易举的把钱赚了,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太早急着挣钱的人,最后往往挣不到钱。

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中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都是厚积薄发罢了

趁着年轻时候,脑力和精力充足,把时间放在有长久价值的事情上,完成我们的原始积累,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