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亲子工作坊纪实:和孩子们郑重其事地聊学习

去年小升初,糯米有两个同班同学兼好友与她摇进了同一所初中。

进入初中之后,班里家长们不像小学时那么热情,彼此多了许多矜持,反倒是我们三位妈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尽管仨孩子并没有分到同一个班。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孩子的近况,彼此安慰、消解焦虑。

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的内在动力越来越重要。怎么能让孩子们自发地学习,并有意识地改进学习方法呢?我突然萌生了做一期工作坊的想法,迅速得到了两位妈妈的赞同。

这次工作坊得到了白汝芬老师的大力支持,最终得以在西安合一心理的团体课教室举行。

8月22号,“动力激发与学习赋能”亲子工作坊

上午:现实与期待

如果想激发孩子们内在的动力,就得“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这是个逻辑非常简单:只有强烈意识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可以掌控未来,孩子才会对周遭的一切(包括学习)充满兴趣,并做出努力。

这和童年时的体验是相反的。童年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听话”,孩子按要求做就好。

为什么青春期父母容易跟孩子起冲突,就是因为孩子的成长任务“独(叛)立(逆)”和父母的教育任务“放(认)手(怂)”是并行的。

上午的环节,我想把大家拉回现实,并展望未来。

我们在哪儿

大家围绕初一这一年,每个人给出一个关键词。

最终收集到的有“难、累、身心疲惫、生不如死、手忙脚乱、着急”。这些词各个不同,同时又带着相似的味道。

围绕这些词,我邀请大家说一说“发生了什么”。孩子们说那些超级用功的同学、超前学习的同学令他们挫败感十足,如坐针毡。

接下来,我邀请大家讲一讲“更远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妈妈们脱口而出“中考录取5:5”,提到了“双减”之下仍在增加的焦虑。

我分享了疫情对当下的影响,分享了我所观察到的大学生竞争加剧的情况,并邀请妈妈们分享体会以及对爸爸事业发展的观察。

我们似乎很容易跟孩子唠叨生活不易,内心希望他们能够体谅父母;同时,却又很难把到底怎样不易讲出来——觉得孩子不懂,也不想讲给孩子。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爸爸妈妈人到中年,有许多焦虑与孩子关系不大,然而情绪宣泄出来却成了单一的“你要好好学习”。

相应的,孩子们每天都切身感受到源源不断、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们却天然地把这些压力归咎于“我不够好”或“我不行”。

希望之城

在这个环节,我邀请孩子们在四宫格里分别写下家人对自己现在\未来的期望,以及自己对自己现在\未来的期望;邀请妈妈们在四宫格里分别写下对孩子现在\未来的期望,对自己现在\未来的期望。

在四宫格里,我发现无论孩子还是妈妈,都用到了类似“竭尽全力”的说法。我反馈了自己的感受:压抑和挫败。

尽全力是“反人性”的,同时也无法评估——无论多努力,都可能更努力。所以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就意味着失败。

跨越时空的对话

时间线是心理咨询及团体活动中常用的工具,它操作简便,效果却往往出其不意。

我邀请大家在白纸上写下四个年份,分别是2021、2019、2031和2041,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年龄。

接下来,按照母子/母女分组,请妈妈先走时间线,在每一个年份说一说想对自己、孩子说的话。然后请孩子走时间线,同样说一说相对自己、妈妈说的话。

这个活动很“残酷”,当我说出“我今年52岁……”那一刻,几乎眼泪就出来了。52岁!10年之后,糯米已展翅高飞,而我却步入中年的尾巴,20年后更是不可想象……

这个环节结束,大家做小组反馈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象不出来未来什么样”。这或许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区别吧——父母把未来看得清晰,多的是焦虑;孩子懵懵懂懂,多的是迷茫。

下午:学之有道

按原计划,下午板块讲学习方法。倘若以讲授为主,难免变成我自说自话,说的也不过是对我而言有用的方法。所以我的职责是把思考框架搭起来,扰动孩子们思考如何学习。

为了更直观,也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我借助了两段视频。

第一段是动画片《灌篮高手》的片段,樱木花道为了提高投球准确率,在安西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投2万个球。

借这段故事,我给孩子们讲了什么是“学习区”,以及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孩子们在学校拥有一流的学习资源,老师自然会带领他们沿着最佳学习路线向前走。可是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上百名学生,因此给出的训练方案是普适性方案。

孩子们需要做到的是,理清自己的学习进度——哪儿掌握得已经很熟练,哪儿还有所欠缺,然后集中精力在“似会似不会”的功课上。

倘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孩子很容易陷入“给老师/家长完成任务”的怪圈,看似很努力,可是力气没用在刀刃上,不断重复已掌握的,反倒忽视了没学会的。所谓“内卷”对应的就是“摸鱼”。

学新知识/技能要比机械重复已掌握的辛苦的多,需要付出额外的脑力。可是若不这么做,就是“虚假的学习”。

我给大家播放的第二段视频跟苏炳添有关。暑假,孩子们都很关注东京奥运会,也记住了不少体育明星,了解他们的训练故事会带来许多启发。

开学后,糯米在一篇题为《这个暑假,我长大了》的作文里写道:妈妈播放了一段奥运冠军苏炳添练习跑步的视频。视频中,苏炳添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一味地大量训练,而是与教练商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再按部就班地合理练习。妈妈说:“学习也是一样的。题海战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影响学习的因素,发现不仅学习资源(老师等)会影响学习效果,自信心、情绪和精神状态都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

借助妈妈们的现身说法,孩子们明白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有人喜欢和同学一起学,有人则喜欢独自做功课;有人属于“听觉型”学习者,而有人则更偏爱“动觉型”学习。

在学习中体会并了解自己,是改进学习的第一步啊。

结语

很久没有码这么长的文了,尽管如此,还是远远没有写完此次活动带给我的感动。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和妈妈们分别表示收获颇丰。希望这只是刚刚开始——每个人都能带着思索、感动步入新的学期,并引发新的改变。

愿孩子们、妈妈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