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举人,被算命先生算出活不过三天,为何三天后算命人却死了

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
鬼、神之说自古便有,然而真正由鬼、神引起的事件记录在案的几乎没有,大多都是借鬼、神之说而编写、记录的一些灵异故事、小说。
通过这些作品来倡导为人要做君子,倡导“善有善报”的理念,而要是说起灵异类文学作品,就不得不提到蒲松龄先生编写的《聊斋志异》了,其中一共有近500篇的短篇小说,不仅故事生动形象,更是在情节中隐含着劝人向善的真谛。
此外,其中有一篇:明朝举人,遇算命先生,判他三天必死,三天后算命先生死了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神鬼怪谈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本短篇灵异小说集,在清代时就已经广为流传,里面的故事借用鬼、神、精、怪,等素材,阐述的其与人类发生的故事,实则是对当时的封建统治下不公的生活方式与黑暗的时代背景,以及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还有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
其中所描写的故事皆不相同,所表达的含义也分为几类,但是唯一不变的都是在倡导,为人君子、与人为善的理念。
蒲松龄本出生于书香门第,父辈、祖辈,皆是读书人。他从小研读诗书,虽然读了许多方面的书籍经典,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奇闻怪谈、鬼神之事。长大后,他也曾想过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谋一个官职,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屡试不中。
当时的读书人,想要改变家族命运,或者为自己谋一个前程的,大多要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可是,彼时的科举制度已经漏洞百出,能考上功名的不一定都是有学识的,而真正有学识的人也不一定能考取功名。
蒲松龄因为没有通过考中,从而对科举的制度产生了抵触,而科举制也成为了深深埋在蒲松龄心中的一股怨气。
于是,蒲松龄放弃了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想法,也放弃了想要有一番大作为的打算,而是在自家门前支起了一个小茶馆,与其他做生意的人不同,蒲松龄开的这家小茶馆不重利,而重故事。
自小就对鬼神怪谈故事,无比感兴趣的蒲松龄,别出心裁地给他的小茶馆定了个规矩。来往的茶客只要讲一个灵异故事,就可以免费地喝茶。
很快,这个规矩就成了他这个小茶馆的“招牌”,为他吸引来了许多茶客,有的是为了拿故事换茶喝,有的则是为了听故事,专门到他这里喝茶。每天他的小茶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而蒲松龄也因此搜集了许多灵异故事。
他每天将听来的故事,进行整理、润色,再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很快便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灵异小说。整部《聊斋志异》,历时四十余年才整理完成,其中经典的故事无数,最为出名的就是《倩女幽魂》,其次流传最广的就是《妖术》了。举人路遇算命先生,得知阳寿将近
《妖术》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明朝名叫于公的举人。在他带着仆从赴京参加殿试的途中,他的仆从不慎病倒。于公带着这个仆人去了多家医馆,却也没有大夫能够治好,甚至每家医馆给出的诊断都不一致。
那一日,于公等人正在赶路,碰巧路上有一个摆摊算命的先生,摊前围满了前来求签问卦的人,而且听路人说,这位算命先生,算得极为灵验,料事如神不说,给的破解的方法也是极为管用但凡家中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都会找他来算上一算。
同于公同行的朋友听闻此话,就推荐于公前去打听他仆从的事。于公本身也是十分担心仆从的安危,于是便赶忙上前。谁知他才刚刚走近那位算命先生,还没来得及说话。算命先生就看了一眼于公,对他说“你的仆从无碍,倒是你阳寿将近,活不过三天。给我十两银子,我便可以帮你破解。”
听完算命先生说的话,于公是又惊又奇,惊的是这个算命先生居然提前就知道了自己想问什么,奇的是自己从来与人为善,更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何却只剩下三天的阳寿,三天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思考片刻之后,他觉得算命先生所说之话不可信,于是,他拒绝了算命先生的条件,带领仆从扬长而去。于公安好,算命先生却死了
转眼就过去了三天时间,这天夜里,于公摒弃困意,将宝剑握于手中,他要看看,今天究竟会如何丧命。夜半三更之时,窗户微微作响,突然间从窗外传出一个小人,于公当时一惊,连忙将手中之剑刺了出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小纸人,刺客已经被他刺成两半,飘落在地。
可是,还没等他安静地喘口气,窗户忽然炸裂,一头怪物忽从窗外翻身进来。于公赶忙翻身下床,与那怪物战成一团,十余招过后,于公找准机会,手中之剑一招向着怪物脑袋斩去,本以为是血溅当场,可没承想,随着怪物脑袋被斩,他的身体也零零散散地洒落一地,于公上前一看,原来这个怪物是个泥偶。
此时的于公本以为危难已过,可谁曾想屋外传来怪声,紧接着便感觉到一阵地动山摇。他连忙出屋察看,一看正有一大鬼,正要推倒房屋,于公二话不说,起身就与大鬼战在一起,数十招之后,便刺中了大鬼的“心脏”,大鬼应声而倒,化作了一具木偶。
此时的于公看着满地狼藉,心中已经有了大概,他心想必定是那算命先生施展的妖术。于是,第二天便与同伴一起去抓那算命先生,并用黑狗血破了算命先生的隐身术。算命先生被于公等人押送到了公堂,不久便被处死。
其实,这个故事之中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魑魅魍魉,但是它的精彩程度,却不亚于任何一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