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

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
李广生

在与一所学校的干部教师交流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时,我提出一个观点: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话音刚落,全场一片震惊,就连一直在专心研究手机的朋友都抬起头,愕然注视着我。真的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效果,心里有些担忧。我担心大家把这个观点视为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在热火朝天的干着课程整合这件事,并为此而绞尽脑汁。但我发现,大家基本都在“怎么整合”上大做文章,比如,语文课和历史课怎么整合、数学课和英语课怎么整合、美术课和音乐课怎么整合,等等。很多时候,两个或多个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共同谋划一节(门)课的设计,像列强瓜分殖民地一样,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站在本学科的立场上出谋划策:在哪个环节体现这个学科的元素,在哪个环节体现那个学科的元素,哪部分这个学科唱主角,哪部分那个学科唱主角。一节(门)课的整合方案就这样出台了。

过于关注“怎么整合”,必然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拉郎配。就像把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男女强行撮合一样,把毫不相干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强硬的整合到一起。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整合而成的课程教师教着别扭,学生学着难受,虽然“整”到了一起,但没有“合”到一起;二是大杂烩。各个学科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各不相让,就像萝卜白菜一锅炖的大杂烩一样。这样整合出来的课程,表面看既“整”到了一起又“合”到了一起,但是缺乏一种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热热闹闹的却不能给孩子带来实际的收获;三是大鱼吃小鱼。名为这个学科和那个学科的整合,但因为我们对某些学科的偏见,导致实为这个学科对那个学科的吞并。我见过一所学校的语文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整合课,除了听一支曲子之外,就是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整着整着就把一些学科整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或是说为什么我们如此的专注于“怎么整合”?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整合。我们把“整合”作为目的来看待,认为只要整合到一起就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务,所以才会大刀阔斧的“整”,稀里糊涂的“整”。我说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的原因就在于此——没有目的的整合,没有主题的整合,就是没有意义的整合,单纯的谈课程整合,它就是个伪命题。

以专业理性来审视课程整合,就是把它置于育人的大背景之下加以考虑,就是把整合作为手段为实现更好的育人而服务。如果回归到育人这个原点思考课程的话,我们会发现:课程是分科的,但世界是个整体,人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整体。通过分科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清晰的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而一旦我们融入到世界之中与世界发生实质性的接触便会立即意识到,必须把对于世界的零散的、隔裂的认识整合到一起,才能应对世界的变化莫测。人类与世界发生实质性接触的哪怕一次小小的活动,都是各学科的综合运用,都是课程整合的现实例证。

比如我吧,我喜欢做饭,为家人呈现一桌美食是我最大的享受。我一边做饭,一边感谢我的语文教师,他教会我如何获取文本信息,从而让我了解到很多菜谱;我还要感谢我的数学教师,他教会我统筹安排,从而让我不至于手忙脚乱;我还要感谢我的生物教师,他教会我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从而让我科学搭配菜肴;我还要感谢我的美术教师,他教会我造型和色彩的知识,从而让我做出的菜品不仅味香而且色美;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体育教师,我的颠勺炒菜的技术就与他教给我的篮球的传接球技术一脉相承,……。

我不想再絮絮叨叨的浪费大家的时间,只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情境之中,那些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所开设的分科课程便以整合的形式出现。所以,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回归真实的世界、回归具体的实践才是这个命题的真义所在。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孩子描画一个理想的世界或虚幻的世界,而是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现实的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推动课程整合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育目标向真实回归、向实践回归。因此,没必要再绞尽脑汁的想“怎么整合”或是把谁整合,只要我们把目光投向真实的世界和具体的实践,整合无处不在!

再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设计课程整合。“爱”是一个字,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这个字的话,那就很简单了,读、写、背三招即可搞定,语文课足矣,不需要所谓的课程整合。如果回归到真实的世界,我们就会想到:孩子认识“爱”了、会说“爱”了、会写“爱”了,就一定具备爱的情感、爱的态度和爱的能力了吗?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认识“爱”字的人,还是一个懂得爱、拥有爱、能够爱的人?如果是后者的话,我们就会让孩子做个家庭小调查,把爱具体化,或是让孩子设计一张小贺卡,把爱表达出来。也或者还有更好、更多的创意。这样一来,语文课、数学课、艺术课、技术课等,不就自然而然的整合起来了。我们还有必要强拉硬扯、莫名其妙的整合吗?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最后我再次强调:课程整合是个伪命题,不要再为“怎么整合”而费时费力了,回归真实的世界、回归具体的实践、回归育人的核心,课程整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刘东生,1977年生于怀柔,1998年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就职于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北京市平谷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平谷区教育系统摄影协会会员。封面及文章插图均为刘东生摄影作品。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

  • 在浙师大交流会上的讲话(3)

    注:文字整理中增加了一些当时来不及讲的内容,以及和浙师大同行交流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 浙江师范大学的同行们 4.大学语文的危机与机遇 百年语文学科研究,偏指中小学语文,但是中小学语文研究并不是一个好 ...

  • 课程整合的路径与方法(之二 专题文献摘录47)

    课程统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迈出了课程统整的步伐,下面我将对新课程发展中课程统整采取的策略作以总结. 1.连贯性策略 统整包括横向的统整和纵向的统整,新课程发展中 ...

  • 课程整合与整合课程的内涵和特征(之二 专题文献摘录42)

    将"课程整合"界定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对此界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整合起来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教育 ...

  • 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专题文献摘录43)

    当代课程整合问题成了整个社会关注和改革着力的热点, 这既是当代教育与课程改革深化和落脚到课程组织结构优化的现实必然, 也是从近代以来学校课程有规律地不断变迁的历史必然. --黄甫全 1997年 整合课 ...

  • 如何避免跨学科学习成为“四不像”

    许兴亮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跨学科学习课--<走进屈原>,是初中语文与地方课程的整合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听课后的感受,那就是蜻蜓点水.说是语文课,语言的品味与 ...

  • 财务自由对所有人都是个伪命题

    在这个处处需要金钱的时代,财务自由是所有人向往的美好,上两个月我不记得什么时候了,财务自由的标准,还分一线二线城市,给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对于这些我不太认同,如果是以金钱为主的自由那不是自由,财务自由这 ...

  •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是一个千古伪命题!

    引子: 得中原者得天下,是河南人都知道的一句话. 意思也很好理解,凡是能够占据中原地区的政权,都能够得到整个天下(就是中国).他从一个侧面形容了中原地区重要的战略价值,成为一句河南广为人知的宣传语. ...

  • 【科普文章】早泄是个“伪命题”吗

    在我国古代,男女关系不平等时,男性可能不会过多顾及女性的感受.所以有些人认为在当时的观念中,行房时只要男性满足了,能够生育就可以,行房时间长短不重要,所以早泄也并不是问题.而在当今社会,女性权益增加, ...

  • ​抗衰老、调肠道、变聪明,年轻人保健品真的不是伪命题?

    硅兔赛跑9小时前 关注 资本的认可 + 消费者持续高涨的热情,这场新时代的"安利"之战,要更热闹起来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 ...

  • 抗衰老、调肠道、变聪明,年轻人保健品真的不是伪命题?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丨Lexie,编辑丨Lu,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这届年轻人可以说是又拼又佛,既想要活在当下 ...

  • 考试检查是个伪命题

    我是一个平凡的教书匠~ 每天1个学习.教育.生活的干货 这是灰灰龙的第197篇原创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哈~ 01 每次考试前,我们总是对孩子千叮嘱万嘱咐: 做完以后,一定要检查啊!可不要做完以 ...

  • 华为人才观一:胜任是个伪命题,人才运营才是关键

    胜任是个伪命题. 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求员工胜任才行,但其实胜任是个伪命题,什么样才算胜任?员工只有进入企业后,经历过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让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工作后才能知道他们是不是胜任.如果企 ...

  •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判断力,“独立思考”就是个伪命题

    先讲一个段子: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 ...

  • 兴趣是个伪命题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们对兴趣的名言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动力,是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