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嫌疑人除了袁世凯还有孙中山?
宋教仁被誉为中国的“宪政之父”,他极力倡导内阁制,用总理制衡总统,以实现民主分权的目的。很多人认为,宋教仁的英年早逝与他的这个政治主张有很大关系,因为内阁制会严重侵害到袁世凯集团的利益,所以有心人便谋杀了他。但实际上,宋教仁推行责任内阁的构想,不仅威胁到了袁世凯也威胁到了孙中山。
那么,革命党内部真的对内阁制有反对之声吗?答案是肯定的,绝非妄自揣测,这一点可以从宋教仁给秘书刘白的亲笔信中得到佐证。信中“闻本党内有内讧,前日兄来电警告弟以危像”等言明确说明,宋教仁与党内激进派之间有很深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革命党是不支持宋教仁的,事情甚至严重到了存在“危像”,需要刘白提醒警告的地步。
宋教仁遇刺前,国民党刚刚赢得大选,即将成为执政党,宋教仁则将出任内阁总理,但他中意的总统人选既不是袁世凯,也不是孙中山,而是黎元洪。(参见吴湘相《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这是袁世凯的军政实力派和孙中山的革命派都痛恨宋教仁的重要原因。那么,宋教仁为什么会想让黎元洪当大总统呢?
经验证明,要想顺利施行内阁制,就不能拥立一个强力的总统。否则,一个强力的总统,对一个强力的内阁,就会出现府院对峙,谁也干不好工作的情况。而袁世凯身后有强大的军政实力派,孙中山则是整个革命派的精神领袖,这两个人的实力都太强大了,如果由他们中的任何人担任总统,宋教仁这个总理当起了都不会太轻松。而相比之下,黎元洪人傻实力弱,是更合适的总统人选。
说到这里,各位读者肯定会联想到后面的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干仗的事,你看,让黎元洪当了总统,不照样出现了“府院之争”吗?那是因为彼时的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实力基本相当,而1913年黎元洪与强大的宋教仁集团相比,还是比较弱势的。
当然,宋教仁的这种想法并不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他更多的是想借此加强内阁的作用,实现真正三权分立,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