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孤岛
读书不同,认知有别,圈子不同,议论有别,纵使二者皆同,年龄不同,理解有别,背景不同,能动有别。如此,对某个事物的看法,近者轩轾,远者云泥,自然是千万差别,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感同身受。沉潜于小众,无法交流,着魔于冷域,难以共鸣,便形成了信息孤岛。
私人空间的功能,在于捍卫人的羞耻性,人的社会性却又与生俱来,总希望沟通外界,并被认同。疏导者,或四处请益,或付诸文字,淤堵者,或百思不解,或绞思纷繁。前者,循序渐进,竟成系统,后者,如陷虚幻,玄之又玄。
固执的理想因举世稀缺,方需坚守,因知道无知,才要求真。看不清前方,不了解既往,一个人的固执里,也藏着低水平的认知,钱锺书的结论是,“矛盾是智慧的代价”。凡理性不解者,常常所为颠倒,举止仓皇,极易左阴右阳,后释前老,罩之以神秘,无非欺世盗名,昧己瞒人。
孤岛内的人,不适表面静若止水、暗里你死我活的规则,而合私人时间发表个人观点,做当面锣、背后鼓的批评家,且为卓尔不群、别出机抒一路。不被邀请,自言自语,措辞难免不客套,潘雨廷评各家文章:俞正燮芜杂而繁琐,梁漱溟散漫而欠通顺,陈寅恪啰嗦叨絮,邓之诚沉闷,张舜徽平庸而枯竭乏味。萧乾1935年所撰《书评研究》云:“中国写书的人大都只允许你褒,容不得你贬,即便你贬得蛮有道理。一本书出来,如果谁也不吭一声,写书的人倒并不在乎。”论战由此开始,其出招往往不寻常规,而能秃笔狂扫,气敌千军,闻者莫不为叹。虽有偏激,大醇小疵而已,较之不见立场的广告风、人情风,依旧清新。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白云高卧,野花啼鸟,阅读成为养老方式后,便是一种轻松。当其成为展示时间的维度,书中信息也成了一个个流动的故事,稍不经意,这些故事便都有了结局。阅读何以能够深刻,加入己之人生经验,殚精竭虑,搜索枯肠,然后浮想联翩,思潮起伏,进而时有所感,略有所悟,至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窍有灵通地脉,平空无雨滴天浆,非常人可遇。只要能揭示新的意义,历史顿时复活;只要能发现新的意义,历史便是新闻。
网络世界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过剩,信息泛滥,错觉自己骨骼惊奇,无所不知,以为这世界缺你不可。此番情形下,谷满囤,米满仓,却终日饥肠辘辘,食不果腹。浅阅读时代,如何深思考,怎样屏蔽杂念,聚精会神,生活于自己设定的信息孤岛?索尔仁尼琴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而言,是一种负担。”
舍弃无关紧要信息,是为了心无旁骛、目无遮挡地看清浑汤的世界,似乎悖理,实则在理。极致的思想里,满满都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