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及格的留学生父母,只需要做好配角!

每年的九月是主流的开学点,但是每年1-2月也是开学点,有学生为了衔接9月入学,其实会安排1月来加拿大读预科或者强化语言的,所以到了这个上演“小别离”的时候,又要提醒我们家长要来“修炼”,做及格的留学生家长,我们父母要摆正心态,做好配角!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我们先从孩子的角度看看这个事情——对于未成年孩子,或者刚刚成年的孩子,离乡背井到加拿大上大学,首先在生活上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连锁引起很多复杂的情绪波动。 孩子们如果第一次单独离家,会有一个期盼全新的生活和机会感到难以抑制的兴奋期;到实际到达到国外后,那种远离家庭舒适区后,所到来焦虑和情绪低落;直到后来,当一切通过了解和交流,回复到情绪的平衡点,这样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了,这个周期一般因人而异,1-6个月不等。

其次,从家长角度,此刻内心也是五味杂陈的,因为家长面临自己的孩子,马上“远离”自己视线,独立地到异国生活,还有我们家长的那种突如其来的“孤独感,失落感”,也是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的。我试试从“过来人”角度给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些观点——

出国前的准备:

1)思想上要有正向思维,首先,我们要理解,无论的孩子或者我们家长的心情和生活,有不适应的地方,是正常的,“人之常情”——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有这样的离别之苦很正常,没有才是奇怪,关键如何“消化”这些负面的情绪罢了。

2)提倡预热“留学”,避免“硬着陆”,要避免,孩子和家长的以上“不适应症”,最好的方法是

要提前一两年参加我们的“微留学”,实地在加拿大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并且,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当然如果通过网络,亲戚,同学的间接了解,也是可以。

3)留学办理过程,也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有准确的“进入角色”过程,例如,我提倡孩子自己收拾行李,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其实包含很多信息,从行李规格要求,带行李的内容,到当地天气,等等都可以让孩子有独立操作的机会。

4)还有最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树立“留学目标”,这个是大家克服一切留学困难的源泉,虽然有点“虚”,但是我愿意大家都“务实”,把目标列个123,并且是和孩子共识,起码要有“留学目的”的概念和形成的过程。

出国后:

到了真正到达大洋彼岸我们该如何配合孩子?如何做配角?

1)给孩子机会,找到喜欢的领域学习,完成自己的留学选择

来到加拿大后,我们家长们会欣喜地发现:孩子独立了,孩子长大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可以尽量少地干预他们非原则的选择。比如,在选课而言,孩子们在加拿大一般学校会指导他们首先对未来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先有一些概念的,而在此基础上选择配合你的大学专业的课程,这个过程家长不宜过多干涉,因为我发现凡是我们家长过于干预,孩子会有一定依赖性,或者惰性,这样,如果凑巧选对了没有问题,如果不太合适,孩子容易产生怨言和消极情绪。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承认孩子有自主的判断能力,并鼓励他们了解和与当地老师和同学交流,更客观看待自己。我常说,如果一个人做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会力量无穷。所以孩子如果能从爱好,到形成读书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帮助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2) 把握“关心热度”,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天然的,也是无可口非的,但是需要切记的是,孩子首次离家,家长和孩子都会经历一个“适应期”,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要能感受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需要都会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但家长在表示关心的同时,也应把握“关心热度”,避免过于频繁的联系和关心,尽量寻找一个平衡的度,曾经有学生告诉我,妈妈天天要与她视频,开始还是不错,但是后来就有点“烦”,后来干脆说,视频坏了,或者说网络不稳定。家长毕竟是“大人”(成年人)情绪控制方面应该比孩子要好,所以在心态和遇见孩子心情起伏时,更加需要你的体谅和给予空间,来平衡好孩子的心情。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家长干预,更多情况下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3)与孩子一起学会客观判断是非

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家长接到孩子的“诉苦”,常常容易把问题“放大”了,当我们平静地去了解过程,发现可能不一定是我们想象那样的“严重”。所以,我有时候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会客观判断是非。例如曾经有孩子说,她一门课,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另外一个同学好,但是同学过了,自己没有过,是由于老师有“歧视”!当时家长“火冒三丈”,声称让孩子马上退学,而经过我向其他同学,其他老师,学校的管理人员了解,这位老师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而且,经他教授过的学生后来都很胜任大学的功课。进而我也和这位孩子了解,发现,她一些判断是基于“猜测”,我请她试试直接和老师交流,反应自己的想法,结果,老师很接受她的意见,并给了她第二次功课的机会,过程,老师耐心解释前后她的功课的差异,和不一样,让她明白了功课之余,也明白了判读事情,的客观性很重要!而我们家长更加要淡定,理性,不要冲动就好!

4)帮助孩子学会“花钱”

在孩子来留学之前,要孩子有“钱”的概念:钱怎么来的?钱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花钱更合理?来到加拿大后,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上,如何合理“花钱”?首先,预算很重要,要对费用有“预算”;其次要知道留学费用包括那几大部分?一般包括:学杂费(学费,书费,补习,文具),生活费(住宿,餐费,零花);对临时大额消费的沟通和商定机制,切忌:“先斩后奏”情况!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完全独立生活,可能也第一次独立支配大额的资金,因此教会他们合理“花钱”,认真理财十分重要。

5)牢记两地的时差,知道孩子的“学期周期”

来到加拿大的孩子,尤其在上大学后(并且大一更加是这样)可能会在学业方面压力是“排山倒海”的,作为家长的需要充分体谅,要考虑时差因素,在合适时间与孩子联系,不要打扰孩子正常学习和休息。在安排全家度假计划时,要考虑到孩子“学期周期”,简单就是他们学习和放假的周期,在期末或者期初刚开学课业比较重、需要避免的。尽量要知道孩子考试的时间,这时避免打扰他们。

6)以身作则,让我们发光

在孩子到加拿大留学后,我们会看到孩子会参加很多义工活动,会去很多郊游,参加一些看上去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但是,我们往往发现,这是加拿大教育体制一部分,例如一些省的高中生,规定要参加多少时间的社会实践才可以毕业;而同时,我鼓励我们家长也可以“身体力行”在国内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你发出的光再“折射”回孩子,让他们觉得那是“连我爸爸妈妈都在做的事情”,而自然而然参与到当地的实践活动中;并且,我也鼓励我们家长要参加体育运动,在加拿大,虽然不是奥运金牌大国,但是绝对是运动大国,我们孩子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身体,更重要是结识到当地朋友,而当孩子看到我们父母都在参与运动,那么,也是一种奇妙的“模范”作用,让孩子更加乐于锻炼。

7)开启“有效沟通”模式。

孩子明白,“天下人皆可负我,唯父母不欺”!家长更要明白,孩子永远知道是他们的父母,我们家长做好自己就好,例如,我们不一定单项“打听式”的与孩子沟通,也可以分享我们国内的事情,让孩子知道,甚至给你建议。血浓于水,除了可以打电话,孩子还可以使用QQ,微信与保持联系,只要他们想你和需要你的时候,孩子没跟您联系或及时回复时,很多情况是他们真的在忙(我也鼓励大家这样来想,不要“疑神疑鬼”,老认为孩子不回复,就是因为在玩游戏),也不要一下就找老师和学校“兴师问罪”,毕竟人家也会有上下班的节奏哦,很多时候真需要“让子弹,飞一会”,毕竟,我们家长要与孩子沟通是要开启“有效沟通”模式,而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双向的信任为基础的。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关于这个话题,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可以与大家再总结和分享,祝福所有在加拿大的孩子们学业和生活顺利!

       同时,也鼓励我们家长朋友分享你的“配角心得”,我们一起做好孩子们的留学配角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