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制造出来的挫折是一种惩罚和陷害

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成长的本能。任何一棵小树小草,天生就会朝着阳光生长;初生的小动物,哪怕眼睛还未睁开,也会循着气味去寻找母乳。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袋鼠的电视片,那刚出生的小袋鼠,身长只有2厘米,体重不到一克,比我们的小手指还小,就像一段肉红的蚯蚓,可怜地蠕动着。可就是这个又聋又瞎,身上还裹着胎膜,嫩得仿佛还是个胚胎的小肉团,竟也能沿着母亲舔出来的潮湿小路,准确地从母亲尾巴根部爬进肚皮上的育儿袋。你简直不能相信它是自己爬进去的,并且还自己找到了乳头,一含就是几个月,直到发育成熟,长成袋鼠的样子。

这让我很震惊。哪怕是一个根本还不成形的小肉团,它也知道自己该往哪里爬,也能准确找到自己的方向,得到自己生存所需的一切。这就是本能,上帝所赐,天生具有。

上帝不做无用的事。我们人也一样,都有本能,出生的时候,都会奋力挣脱子宫,饥饿的时候,一定会啼哭蹬腿,一定要把奶吃上。没吃饱的婴儿,是一定不会松嘴的,他知道什么叫坚持。这就是原始的动力,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这个本能被不断强化,所谓的奋斗、追求,对世界的探索等等,无不植根于其中,无需灌输,天然就有。

把一件事做成,就犹如把一顿饭吃饱,不吃饱就会难受,不完成就是挫折。这就是所谓的上进心!“完成”本身就是动力,就是报答,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成”的过程,一个又一个愿望,一个又一个目标,一次又一次完成,就构成了一个圆满的人生。

所有美好的品德和能力,都天然存在于孩子的灵魂中,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孩子似乎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只需要我们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就会自然地勃发开来。蒙台梭利说:“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这其实就是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孩子,让他自由发展,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上帝,去构建他,改造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养育方法,都是一种破坏,都会制造出残缺的心。人的奋斗若是发自内心,是不需要外力去督促和强化的。只有那些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事,才需要人去督促。但这样的督促越多,越是违背本性,失败的可能也越大,即使具体的目标达成了,心灵也受到摧残。

媒体上曾经曝光一个自杀女孩的遗书,她是因考试失利而自杀的,遗书上有这样的句子:“我死了,父母才能轻松!”换句话说,那就是:“我不死,父母就不能轻松。”她是以自己的死去换取父母的轻松,可见,父母的“不轻松”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父母的付出成了孩子的压力,哪怕是以爱的名义,也让孩子难以承受。

有些家长热衷所谓的“苦难教育”,看上去似乎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但其实,很可能是父母自己小时候受苦难太多,习惯了苦难模式,对孩子的轻松充满焦虑和不平,于是就要制造苦难,让孩子和自己受同样的苦。其实,他们没有想过,现在的孩子,他们是不缺苦难的,不要以为他们衣食无忧,有玩具,有零食,那就是幸福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他们的精神压力,他们缺少玩耍,从小被寄予各种高得离谱的要求,他们不能自由地生活,他们比我们的童年更幸福吗?不,这恰恰是苦难的童年!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再去制造苦难?!

给孩子制造苦难,制造挫折的家长,骨子里是他们自己的焦虑和痛苦。苦难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的好品质都是苦难的结果吗?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其实反映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怎样对待孩子,也反映着我们自己曾经怎样被对待,以及我们怎样认识这种对待。

人为制造苦难,制造挫折,苦难和挫折就不是一种意外的不幸了,而成了一种惩罚,一种陷害,是一种负面的体验,不仅不能给心灵以力量,反而积累怨恨和恐惧。孩子因恐惧而屈服,这不是真正的人生动力。

有时候,痛苦和挫折确实是一笔财富,因为它使人处于一种匮乏感、威胁感之中,由此而警觉,能量被激发,就像与蛇同居一样,每根汗毛都竖起来,全部心力都全神贯注于它,就会立刻认清自己的处境,在一刹那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把这条蛇看成内心的危机感,有了这条蛇,平时的迟钝和浑噩就会在刹那间被打破,内心高度敏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自己,产生平时无法产生的心绪。所以从自我认识的角度看,越是危急之中,痛苦之中,人的收获越大。

但是,蛇虽然能使我们警觉,激发出我们的潜能,但那只是短期的状态,我们不能一直与蛇同居,一直被它威胁。而且,只有意外遇到蛇,那蛇的出现完全是自然而然,我们才能将注意力放在怎样对付蛇上。假如那蛇是有人故意放进你的被窝,惊吓之余,你所痛恨的,你所要对付的,就不是那蛇,而是放蛇的人了。

亲人只能教孩子怎样去对付蛇,而不能做那个放蛇的人。亲人是孩子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如果亲人都变成了放蛇的人,孩子纵然学会了不被蛇咬,但其实他的心灵也早已伤痕累累,甚至中毒而亡。

挫折的确会产生应激的能量,但这能量最终导致人往哪个方向走,却是由人内心的基调决定的,同样的挫折,可能使人警醒奋进,也可能使人自暴自弃。而这个可以决定对挫折产生何种反应的“内心基调”,与人童年的养育模式有关,与和养育者的关系有关。爱能培养出安全感、价值感,培养出阳光温暖的心,这恰是承受挫折的缓冲垫。

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只是重复着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被父母呵护的孩子,也必被社会善待,以谎言和残忍喂养孩子,也必收获谎言和残忍,世界就是一条因与果的逻辑链,种什么,收什么。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随心写出好文章》《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非虚构文集。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鲁稚丨父母放手,孩子才能独立

鲁稚丨天生高贵,你不会沉沦

本文为原创,已获作者授权,所有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

(0)

相关推荐

  • 孩子吃饭难?这篇文章也许能帮你解决孩子99%的吃饭问题

    作者|Pinky   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图片|unsplash.com 我们无法强迫孩子吃饭,正如我们无法强迫孩子睡觉以及使用马桶一样,因为只有孩子自己能做这些事. 这几个方面中的任何一 ...

  • 鲁稚丨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文 | 鲁稚 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读书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读书获得什么才是目的.要让孩子爱读书,并不是从捧上书本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在日常的每时每刻,让孩子有一颗好奇心 ...

  • 鲁稚丨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和包容丨附诗《致妈妈》

    妈妈的阴历生日是端午节的第二天.想起我刚完成的新书里有写她的一段,正好放在她生日发出来.为了发这篇文章,我想写一个导语.结果,我把自己写哭了.写成了一首诗.   致妈妈丨鲁稚 今天是端午节的第二天 你 ...

  • 鲁稚丨每个家族,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

    我的父亲鲁贤文 每个家族,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 (为父亲自传所作后记) 鲁稚 这本自述,父亲从2005年就开始写了,算起来,竟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其间数易其稿,所耗精力,不可谓不巨大.2010年他做直肠癌 ...

  • 鲁稚丨致我在梦中笑出声来的儿子

    鲁稚 | 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注:此文写于2018年6月.当时我去美国参加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毕业意味着旧时光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然而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新路在哪里,完全看不到, ...

  • 鲁稚丨大人别递话,让孩子自己说

    作者:鲁稚 配图:陈慧敏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我的小侄儿今年7岁,上一年级.因为他不和我们同城,我们就只能偶尔视频见.通视频的时候,我很想和他聊聊天,会问他"你在干什么&qu ...

  • 鲁稚丨冷酷的人写不出温暖的文

    文 | 鲁稚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情感是文章的基础,冷酷的人写不出温暖的文章,文字比外貌.比语言更能表现真实的灵魂.   记得鲁鲁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聊到宇宙飞船.   鲁鲁问:&q ...

  • 鲁稚丨今天,我来谈谈老师怎样改作文

    文 | 鲁稚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没想到,老师改作文,真能改出人命来!   近段时间,一位粗暴批改学生作文,导致10岁小学生跳楼自杀的语文老师,引起了全网公愤.这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和价值 ...

  • 鲁稚丨培养写作能力从培养完整的人开始

    鲁稚|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写作这件事,从本质上说,就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世界就是那么个世界,每天发生着各种事情,但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和看法却不同,这些不同的感 ...

  • 鲁稚丨年轻人的春节,既传统又不传统

    作者:鲁稚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我6岁随父母从成都迁居到攀枝花,当时还叫"渡口市",据说是因为这里在发现丰富矿藏并被划为"三线建设基地"之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