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而得名。
它不仅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而且是《镜花缘》《西游记》文化发源地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2000多年前,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问官于郯”。当地景观众多,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美誉。
云港,古称朐、东海、海州、郁洲、海宁州,别称港城,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当地的花果山玉女峰还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连云港在春秋时属郯子国,战国时为楚地;公元前221年,秦首设“朐县”,立“秦东门”;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始称海州,辖六郡十九县。海州的诞生,标志着本区域从此有了独立的州级行政中心。唐代以后,除元代一度称海宁州外,其余各代基本上延称海州。1953年,划归江苏省。1961年6月,更名为连云港市。作为一个古海港,从秦至清,连云港历经千年兴衰,其最清晰的历史烙印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秦代,徐福受秦始皇之命东渡入海求仙,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航线,并将连云港这座城市同世界航海史联系在一起。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连云港成为大唐与新罗、日本交往的重要城市及繁忙的海运线上的重要港口。
如果说山水资源是大自然给连云港的馈赠,那么丰厚的人文积淀则是连云港的千年之魂。这里有江苏省最大的天然优质海滨浴场以及孔望山、石棚山、白虎山桃花涧等组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也有海州古城等诸多历史古迹,特别是在海州古城,当地的石刻艺术堪称国宝,新石器时代的将军崖岩画、汉代的孔望山摩崖造像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这里还有众多古人类遗迹,最具代表性的有旧石器时期桃花涧文化遗址和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棺墓——距今6500年前的大伊山石棺墓。藤花落遗址则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内外双城结构的古城,具备了原始城市的基本特征,属于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该遗址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还在于将古史传说中以鸟为图腾的“羲和之国”变为现实,并确切地寻觅到“羲和之国”的都邑——扶桑。这处遗址由此成为连接中华神话传说与现实的节点。
神话盛传的地方,往往是古代文化特别发达的地方,也是历史遗迹、遗存最早、最多的地方。人们耳熟能详的鲧窃息壤、舜葬苍梧、十巫采药、羲和浴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皆出于连云港地区。随着田野考古学取得的进展以及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那些曾被认为是虚幻的上古传说在这里成为史实。
渔湾自然风景区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东南,距市区约20千米,以瀑布、峭壁、怪石叠化而成,自然景观十分优美,被誉为“江苏的九寨沟”。景区内风光怡人,胜景颇多,有明代顾乾描写的云台三十六景中的“三潭汲浪”;有传说中三龙戏水的老龙潭、二龙潭、三龙潭,藏身的水帘洞,绝壁相映的神仙崖;还有灵气十足的小瀛州等。因其自然纯净、淳朴险峻而广受游客喜爱。加之涧内潭、洞、汪、瀑、林,景景相连,因此,每到夏季,无数游客来此避暑。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对山林风光的描述多取材于这一带。《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连云港。花果山在唐宋时被称为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是江苏省诸山的最高峰。李白诗中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以及苏轼所咏叹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这里。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和“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的美誉,集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山里古树参天、水流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嬉闹、奇峰异洞、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
花果山的人文景观亦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千百年来,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手迹遍布山中。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人们先后在这里筑庙建塔,使其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教胜地。水帘洞景区是来花果山的游客们最为向往的地方。水帘洞其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洞门前有许多珍贵的题刻。“印心石屋”是清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手书。“灵泉”二字则是清嘉庆年间知州师亮采的手笔。“灵泉”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虽不大,却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间传说通往东海龙宫的海眼就指的是它。
从水帘洞景区再往下便是三元宫景区。从停车场顺着陡峭的石阶登上三元宫,这里是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刹建筑群之一。附近的照海亭、一线天、小蟠龙、九龙桥、南天门、义僧亭、玄奘纪念堂等众多景观各有特色,连云港市区还有一个好去处——海州,它蕴藏着极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海州位于市区西部,历史悠久,曾经显赫一时。在清代康熙朝以前,现在繁华的市区新浦、墟沟一带仍是一片汪洋,还未成陆,前后云台山还是孤悬海中的小岛,海州已是统领数县的政治中心——州城了。
海州地区的早期文物古迹以摩崖石刻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孔望山相传为孔子登山望海处,故名“孔望”。此山山体为花岗岩,在半山腰有一组摩崖造像,刻于东汉时期,共有110多尊造像。还有许多和佛教有关的石雕,比敦煌石窟还早200年,是研究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极有意义的实物。海州还有一可看处,它为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建成的海清寺塔(又名阿育王塔)。塔高40.85米,九级八面,每级四面各辟一券门,其余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面各砌一扇直棂窗,塔的外观呈抛物线形,十分秀丽。塔里的楼梯砌于塔心柱内,可直达塔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塔建于山麓斜坡上,至今没有发现有不均匀沉陷,塔身亦无明显的倾斜。清康熙七年(1668年),海州地区发生7级以上(据灾情测算)的大地震,海清寺塔未受损坏。
曾经的海州古城已经湮灭,今天的海州城是近几年开发建设的仿古街市,从“秦东门”雕塑起至“朐阳门”,全长800米,再现了明清海州古城的风貌。在这条仿古街上,由知名雕塑家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秦始皇东巡到朐界时的历史场景。沿街建成16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在庙会时更是人山人海,被誉为“苏北的夫子庙”。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1.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