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名家 经验方 几十首】
1.乳腺增生组方
药用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30克,当归、瓜蒌、丹参(后下)、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病程较长加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土鳖虫、水蛭;硬结难消加皂角刺、桃仁、浙贝母、玄参。服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服。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3周为1个疗程,至疼痛及肿块消失。
2.子宫肌瘤组方
益母草、生牡蛎(先煎)各30克,山茨菇、当归、穿山甲(先煎)、丹参(后下)各15克,赤芍、地鳖虫各12克,三棱、莪术、僵蚕、桃仁(打)、川芎、红花各9克。出血量多加三七、小蓟炭、莲房炭;肿块坚硬加地龙、皂角刺、夏枯草;反复发作加生地、丹皮、玄参;包块难消加全蝎、水蛭、蜈蚣。服法:每天l剂,水煎分4次服。月经期停服。2个月为1个疗程,至肿块消失。戒房事,忌辛辣饮食。孕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服本方。
3.卵巢囊肿方药
生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30克,丹参(后下)、炮山甲(先煎)、牛膝各15~30克,当归、赤芍各10~15克,三棱、莪术各9~12克,桃仁、川芎、红花各6~10克。
病程日久加海藻,昆布;包块消之不快加地龙、土鳖虫、水蛭;服法: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月经期停服。30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注意:治疗期间应节房事,忌生冷、香燥、酒类、辛辣饮食。孕妇、月经过多及有出血倾向和年老体弱者禁服用本方。
名医名方 柴青乳癖方杨秉秀
组成 柴胡10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0克,紫丹参15克,枳壳10克,橘核15克,蒲公英15克,橘叶7~9克(鲜者为佳)。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消癖。
主治 乳腺小叶增生(乳癖)。对初起实证者疗效较佳。
加减 乳头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肝经郁热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楝子8克,延胡索10克,清肝热,解郁止痛;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健脾益气;溢乳者,加炒麦芽50克,山楂10克,薏苡仁15克,消乳汁;有乳头溢血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地榆15克,凉血止血;冲任亏虚者,加鹿角霜15克,山药15,补骨脂10克补益冲任。
痛经良方——温经止痛汤
组成:当归30克,川芎、酒白芍各12克,乌药、香附子、元胡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加减:寒凝胞宫,少腹冷痛较甚者加小茴香、九香虫各10克;伴四肢肿胀者加泽兰叶15克。茯苓12克;饮食呆滞者加麦芽、山楂各15克,砂仁8克;瘀阻较甚、少腹刺痛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各1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取药汁。如法煎煮2次。合并药液分2~3次温服。于每月月经前服3~4剂,连服3个月期周期。
适用于功能性痛经,症见经前数日及行经期少腹冰冷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得温痛减,经期后延,经行块多不畅,至经行过半则痛渐缓,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等症。
按语:温经汤针对寒凝、气滞、血瘀的病机而设,故药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散瘀通经;白芍“除血痹”(《本经》),柔肝缓急;乌药温通行气散寒,解凝止痛;肉桂温经散寒,通阴解凝;元胡、香附行气活血定痛;炙甘草补中和药。诸药合之,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俾寒散、气行、血活,经行通畅,则其痛自愈。服药期间及经期勿淋雨涉水,坐卧湿地,并应舒情志,解郁怒,适寒温,忌食生冷厚味,生痰恋湿之品。
名医名方 吴氏通管汤
组成 莪术15 克,丹参15 克,细辛2 克,大黄15 克,炮山甲15 克,水蛭15 克,当归15 克,桃仁10 克,三棱10 克,红花10 克,甘草5 克。
功效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瘀祛生新。
主治 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
用法 上药每个月周期用药10剂,于月经后5天开始用药,每日1剂,用水煎3次,将3次药汁合并,取100ml药液趁温保留灌肠,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余下药液,1日2次分服,10天为1疗程。每剂药3煎后药渣,用布包热敷下腹部,冷却时蒸热再敷,每日上、下午各敷1次,每次40~50分钟。
可于宫腔干净后3~5日,用宫腔导管缓慢地宫腔注入药液,首次量不得超过10ml,速度1ml/分钟,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加减 若气滞血瘀,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拟活血为主,调经种子,用官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元胡、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若发现输卵管粘连或炎症,酌加牛角丝(水牛角切丝)、人字草、牛膝。若出现白带多,色浓,味臭,酌加白冠花、白果仁、银花、紫花地丁。若遇宫冷不孕者配以附子、肉桂、紫石英。
治子宫肌瘤方理气逐瘀消脂汤(裘笑梅)
【组成】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蔡小荪治疗崩漏验方:
组成:生地12g,炙龟版10g,煅牡蛎30g,丹皮炭10g,旱莲草20g,熟女贞20g,白芍12g,潞党参12g,黑芥穗10g,生蒲黄15g(包煎)。
功能:育肾滋阴,清热止崩。
主治:阳崩症。经量过多如注,色鲜无块,或淋漓日久,颧红潮热,咽干口燥,腰酸头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名医治闭经验方
1 养血补肾助阳饮(裘笑梅)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5克,白芍9克,熟地30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9克,巴戟天9克,淫羊藿12克,仙茅9克,鹿角胶16克(烊冲),阿胶12克(烊冲),紫河车粉 3克(分吞)。
功效:补督脉,壮元阳,养血液,生精髓。
主治:闭经属产后脱血,肾阳虚损者;或席汉综合征。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停闭。头晕耳呜,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清薄。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2 鹿角霜饮(许润三)
组成:鹿角霜20克,白术20克,生黄芪2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香附 10克,半夏 10克,枳壳 20克,昆布15克,益母草15克
功效:温阳,利水,通经。
主治:闭经属肾虚痰湿者。症见经闭时间较久,形体肥胖,或有浮肿,胸胁满闷,恶心疾多,神疲倦怠,性欲淡漠,脉象沉弱,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加减:临床应随证加减:于月经10~15天,桂枝10克,桃仁10克;若服药后感觉头晕,可将鹿角霜改10克
3 瓜石汤(刘奉五)
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9克,麦冬9克,生地12克,巨麦12克,车前子9克,益母草12克,马尾连5克,牛膝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属阴虚胃热者;或血涸经闭。症见月经量少渐致停闭,伴心烦急躁,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夜寐多梦,或消谷善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古人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隔散)治疗本病。原方由当归、生地、白芍、大黄、元明粉、甘草、连翘、栀子所组成。在临床实践中,刘氏观察到多数病人,虽有上述症状,而大便不一定干燥。而且本病又系慢性病,非数剂药能以收功。如若长期服用三合汤,因其中有大黄、元明粉等苦寒泻下之品,更易耗伤津液。而本方瓜蒌,石斛以为主药,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阴除热,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另加玄参、麦冬养阴增液。因本病源于阴虚血燥,故在四物汤中去掉较为温燥的当归、川芎,用生地滋阴生血;巨麦、车前子活血通经;益母草偏寒,通经活血之中又能生津液;马尾连(或栀子)清胃热,热去则津液能以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经行血至之目的。总之,全方以滋液清热,宽胸和胃之力,而达到活血通经的目的。由于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在临床应用时若见大便燥结,也可先用三合汤,待阳明燥实已解,仍可改用本方作为后续治疗。
加减:若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以通腑泻热;里实燥热解除后,可加当归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泽兰10克以活血通经。
4 通经散(徐志华)
组成:当归10克 赤芍10克川芎5克红花10克 桃仁10g 炮山甲 10克乌药10克 刘寄奴10克 牛膝10克 肉桂3克 三棱10克 文术10克 丹参12克。
功用:理气活血,逐瘀通经。
主治:闭经属气滞血瘀者。症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表现为骤然停闭,伴情志抑郁易怒.胁痛或少腹胀痛拒按。舌黯或有瘀斑,苔正常或薄黄,脉弦或紧。
蔡小荪: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 丹参9克 红花4.5克 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否则效果不显。
[辨证方]
1、寒 证
韩百灵:温肾扶阳汤,治胞中虚寒型痛经,妇女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色清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尿频,白带下注,面色淡白,舌质淡润,脉象沉缓无力。人参9克 山药9克 熟地9克 山萸肉6克 吴茱萸6克 菟丝子9克 肉桂6克 附子6克 补骨脂9克 白术9克《百灵妇科》
颜德馨: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独擅胜场,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十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
小茴香7粒(炒) 干姜0.6克(炒) 元胡3克 没药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生) 灵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
陈泽霖:临床所见以寒凝血瘀为多见,治宜温通为主。我曾以下方为主加减治愈了不少痛经病人。肉桂3~9克 小茴香6克 制香附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 青陈皮各9克 阿胶9克 艾叶9克 益母草30克 乳没各4.5克
2、热 证
傅山: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方用宣郁通经汤。白芍15克(酒炒) 当归15克(酒洗) 丹皮15克 山栀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郁金3克(醋炒) 黄芩3克(酒炒) 生甘草3克水煎,连服4剂,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3、虚 证
卓雨农:肾虚肝郁的,经来色淡而少,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益肾调经汤主之。
杜仲 续断 熟地各9克 当归6克 白芍(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乌药各9克水煎服。
朱承汉:经行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舒适,经水色淡质清,面色苍白,精神萎弱。炒党参12克 炒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东白芍9克 炒川芎4.5克 炙甘草4.5克 大熟地12克 茺蔚子9克 制香附9克
4、实 证
刘赤选:妇女月经将来一两小时,因子宫后屈,瘀滞经血,阻其排出,以致小腹发生疼痛,必候经水排出一两天内,才能逐渐缓解,宜用失笑散合逍遥散,在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每天服1剂,连服3~6剂可经通痛除,照法再服3~6月,可以根治。蒲黄6克 五灵脂12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4.5克
卓雨农:瘀血阻滞的,经来腹痛如刺,量少色紫有块,排出则痛减,加味失笑散主之。蒲黄 五灵脂各6克 延胡 丹皮各9克 桃仁6克 香附9克 台乌6克,水煎服。疼痛引及少腹两侧痛剧者,加姜黄6克、乳香6克;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
冉小峰:乳胀散,治月经前乳房胀满。当归9克 红花9克 白术6克 王不留行9克 橘叶9克 陈皮3克,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李维芳:痛经一号方系青岛已故名老中医傅乃杰所传,余用于临床20余年,收效甚为满意。丹参30克 乌药10克 枳壳10克 香附12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前服。有热者,方中丹参改为丹皮10克。
[食疗方]
陈修园:猪肚胡椒汤,治妇人经寒,往来时有痛。猪肚1个,洗净,入胡椒24克,装入肚内,炖烂食。(寒证)
朱承汉:治疗痛经简便方。(寒证) 鲜姜 红糖各15克 焦山楂12克水煎服。
1.肝肾不足证
主证:年逾十八月经未至,或初潮较迟,或经来延后量少、色淡、质稀,渐至经闭;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头晕耳鸣,消瘦乏力,婚久不孕,目眶黑晕,或面部有色素沉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尺弱;子宫发育不良,生殖器幼稚或卵巢无排卵功能。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加减归肾汤(临床验方)。
菟丝子18g,枸杞子15g,熟地15g,山萸肉12g,淮山药15g,制首乌15g,紫河车9g(研吞),党参12g,当归12g,鸡血藤15g,阿胶9g(烊冲),肉苁蓉12g,茺蔚子10g。
加减:若合并肝气郁结,症见情志抑郁、胸闷胁痛、时欲叹息、脉沉细弦者,宜上方去山萸肉、鸡血藤,加柴胡6g、制香附10g、杭白芍12g、八月扎12g、玫瑰花6g等,以益肾疏肝调冲;合并血瘀,小腹胀痛拒按、舌淡黯有瘀点、脉沉细涩者,加红花6g、牛膝 12g、三棱10g、莪术10g等,以益肾化瘀调冲;合并瘀阻,形体肥胖、带下粘稠、身重倦怠、舌淡胖有齿痕者,加苍术10g、香附10g、法夏10g、陈皮6g、胆南星6g等,以益肾导痰调冲;子宫偏小者,加川断15g、紫石英18g(先煎)、鹿角片12g(先煎),以助长子宫发育。
服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下同。
2.肾阳虚证
主证:经水超龄未潮或月经延后,经量过少,经色淡红,质清稀,经水渐闭;畏寒肢冷,腰背酸痛,精神萎靡,发脱枯悴,性欲减退,或不孕,或面肢浮肿,尿频或夜尿,或五更泄泻,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子宫偏小,生殖器幼稚或萎缩,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雌激素水平低下,血FSH、LH及皮质醇或尿17-羟、17-酮类固醇偏低,无排卵表现。
治法:温肾助阳调经。
方药:加减右归汤(临床验方)。
熟地15g(或砂仁细拌),炒山药15g,山萸肉9g,枸杞子12g,菟丝子15g,鹿角片12g(先煎),淡附片4.5g(先煎),肉桂3g(后下),仙灵脾15g,仙茅12g,巴戟肉12g,覆盆子12g,茺蔚子10g,炒当归12g。
加减:伴脾虚便溏者,去炒当归,加炒白术12g、炒党参15g、茯苓10g、广木香6g(后下);面浮足肿者,加黄芪18g、防己12g、胡芦巴12g;腹胀气滞者,加青、陈皮各6g、枳壳10g、乌药10g;性欲低下者,加阳起石18g(先煎)、石楠叶12g、海马3g(研吞)。
3.肾阴虚证
主证:闭经较久,或月经延后,经血量少、色鲜红而至经闭;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咽干盗汗,溲赤便干,舌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或带弦;子宫或略小,雌激素水平可偏高,稀发或无排卵。
治法:滋肾养阴调经。
方药:加减左归汤(临床验方)。
生熟地各15g,淮山药12g,山萸肉9g,枸杞子15g,菟丝子9g,何首乌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炙龟板15g(先煎),茺蔚子10g,生甘草6g。
加减:若肾虚肝火旺,伴烦躁易怒者,去菟丝子,酌加知母10g、黄柏10g、白蒺藜12g、夏枯花12g、石决明30g(先煎)等清肝平肝之品;肾虚心火旺,伴心中烦热、夜寐梦扰者,酌加黄连5g(后下)、黄芩 10g、栀子12g、莲子心12g、大黄10g(后下)等清泻心火之品;若肾水不足、心肾不交,伴心悸怔仲、虚烦、健忘或易惊者,酌加天麦冬各10g、五味子6g、柏子仁12g、酸枣仁15g、丹参25g、夜交藤20g等宁心安神之品。
4.肾阴肾阳两虚证
主证:兼具肾阴虚及肾阳虚两组症状。
治法:滋肾温阳,阴阳并补,调理冲任。
方药:二仙汤(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加减。
仙茅12g,仙灵脾12g,当归10g,巴戟肉9g,菟丝子15g,炙龟板15g(先煎),杞子12g,女贞子15g,制首乌15g,茺蔚子9g。
加减:若偏阴虚者重用滋阴之品,阴虚火旺者则加知母10g、黄柏(盐水炒)10g等以滋
阴泻火;偏阳虚者重用助阳之品。
5.气血虚弱证
主证:月经量减少,经色淡、质稀薄,经期逐渐后延继而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嗜卧,气短懒言,或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或心悸怔仲,失眠多梦,毛发不泽易脱落,肌肤不润甚或甲错,唇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10g(另调),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远志6g,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5g,桂心3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
加减:若心悸怔忡者,加生脉散10g、石菖蒲10g以养心安神;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闭经,症见气血虚弱,终致肾气衰惫,可予上方加仙茅10g、仙灵脾12g、鹿角胶10g(烊冲)、紫河车6g(研吞)以填补精血;若因虫疾所致闭经,当先治虫,继以键脾和胃,补气养血而治经闭。
6.阴虚血燥证
主证:月经后期量少,经色鲜红,继而闭经;形体瘦削,潮热或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盗汗,或有骨蒸劳热,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加味。
秦艽10g,鳖甲12g(先煎),银柴胡10g,地骨皮10g,知母10g,青蒿10g,乌梅10g,当归10g,生地10g,玄参10g,枸杞子12g,菟丝子15g。
加减:若阴虚肺燥咳嗽不已者,加川贝10g、麦冬10g以滋阴润肺;唾血者,加阿胶10g(烊冲)、白茅根10g、百合10g、白及10g以润肺止血;若为痨瘵(确诊为肺结核)所致则又须抗痨(抗结核)治疗;若阴中干涩灼热者,配合外洗方:大黄10g、青蒿10g、玄参10g、桃仁10g、甘草6g煎水坐浴。
7.气滞血瘀证
主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暗,渐至闭经或表现为骤然停闭;情志抑郁易怒,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舌黯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5g,赤芍15g,牛膝15g,桔梗6g,柴胡10g,枳壳15g,甘草10g。
加减:若胸胁乳胀痛明显而伴有结块者,加青皮6g、橘叶10g、路路通、炮山甲10g(先煎)以理气散结;若气郁化火,见心烦口苦、胸胁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者,加黄芩10g、栀子10g以清肝泻火;若肝郁脾虚,纳少便溏者,去桃仁、熟地,加白术10g、茯苓10g以健脾化湿。
8.痰湿阻滞证
主证: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烷满闷,或呕恶痰多,神疲体倦,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除湿,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普济本事方》)。
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10g,苍术10g,香附10g,胆南星6g,枳壳12g,生姜5片,神曲12g,当归12g,川芎10g。
加减:若呕恶、脘闷者,加厚朴10g、竹茹10g以宽胸和胃止呕;若痰湿化热,苔黄腻者,加黄连6g(后下)、黄芩10g、麦芽10g以清化湿热;若合并肾虚(临床以肾虚痰狙闭经为多)者,宜益肾导痰调冲,可予上方加仙灵脾12g、巴戟肉10g、五子衍宗丸18g(分吞)以补肾益冲。
若可扪及两侧增大的卵巢伴多毛症而确诊为多囊卵巢病者,应参照多囊卵巢综合征节处理。若发现与内有徵积(脑垂体肿瘤等病变)有关,除辅以中药化瘀消瘤之品外,还应配合手术或放射疗法等。
9.寒湿凝滞证
主证:月经骤然停止,数月不行;小腹胀痛,四肢不温,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骨节酸痛,或有经、产感受风寒病史;舌淡、苔白腻,脉细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逐瘀通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减。
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桂枝6g,吴茱萸5g,莪术10g,牛膝10g,党参12g,鸡血藤15g,苡仁15g,甘草6g。
加减:若小腹冷痛明显者,加小茴香68、艾叶10g以暖宫散寒止痛;骨节酸痛明显者,加北细辛3g、防风6g、羌活6g以温经祛风化湿;大便溏泄者,去当归,加苍、白术各10g、茯苓10g、六神曲10g以健脾利湿止泄。
若合并肾阳虚即肾虚宫寒之证(较单纯寒湿凝滞证多见),则宜温肾散寒、暖宫调冲,可选方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叶5g,制香附10g,当归10g,焦白芍10g,川芎5g,炙黄芪15g,川断12g,熟地12g,肉桂3g(后下),吴茱萸3g。加紫石英30g(先煎)、蛇床子12g、仙灵脾12g、锁阳12g等,此为临床治疗肾虚宫寒闭经不孕的常用有效验方。
(二)验方、单方
1.四二五合方(《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熟地、牛膝、仙灵脾各12g,枸杞子15g,当归、白芍、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仙茅各9g,川芎3g。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适应证: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席汉氏综合征。
2.瓜石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瓜蒌15g,石斛、生地、瞿麦、牛膝、益母草各12g,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g,马尾连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适应证:阴虚胃热引起的血涸闭经。
3.益肾解郁汤(程泾《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
处方:熟地、鹿角片、仙灵脾、川断、八月扎各12g,怀山药、杞子、菟丝子各15g,当归、白芍、制香附、茺蔚子各9g,柴胡6g,玫瑰花3g。
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适应证:肾虚肝郁型的闭经、不孕症。
4.山楂内金散(经验方)
处方:生山楂60g,生鸡内金30g,刘寄奴15g。
服法:生山楂去核干燥研粉,生鸡内金干燥研粉,二药混合,刘寄奴煎汤加红糖适量,每次送服药粉15g,每日3次。
适应证:气滞血瘀型闭经。
5.酒军饮
川大黄末9g,黄酒125ml。大黄末用黄酒送下,服后在屋内行走1-2小时,轻者3剂,重着5剂。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血瘀型闭经,尤适于室女阻闭,午后发热。(《妇科病中医治疗法》)
6.蚕砂酒:
蚕砂30g,黄酒500g。酒煎蚕砂去渣,装瓶内,每次服1杯,每日3次,宜常服,用于各型经闭。(《验方精选》)
7.通经蛋:
用孕妇尿泡鸡蛋。以鲜蛋敲裂缝,用3月孕以上孕妇尿泡48小时后取出洗净。冷水用文火煎熟,每日吃一个,10-12天为一疗程。(《哈尔滨中医》1962;203(5):161)
8.鸡血藤、棉花根各30g,水煎服。治疗气血虚弱型闭经。(《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
9.川朴30g,桃仁18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之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妇女。(《妇科精华》)
10.鲜土牛膝30-60g,或加马鞭草的鲜全草30g,水煎,调酒服,治疗血滞经闭。(《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
11.丹参60g和红糖煎水服,日1次,具有活血养血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型经闭。(《中国民间小单方》)
12.当归10g,益母草30g,水煎服。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用于血虚瘀哩型经闭。(《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三)中成药
1.归肾丸:功能滋阴补肾,益精养血。用于肾亏血虚型。水蜜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右归丸:功能温肾壮阳,调补冲任。用于肾阳衰惫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3次,饭前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3.左归丸:功能滋补肾阴,调养冲任。用于肾阴亏损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4.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型。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坤灵丸:功能益肾填精,养血益气。用于肝肾不足型;糖衣丸。每付15粒。口服。每次1付,每日2次。
6.女宝:功能补肾化瘀调经。用于肝肾不足型。胶囊剂。每粒0.3g,每瓶30粒。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7.妇科金丸:功能补益肝肾,养血调经。用于肝肾不足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
8.八珍益母丸:功能补益气血调经。用于气血两亏型。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3次。
9.女金丹:功能养血益气调经。用于气血两亏或寒凝胞宫型。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姜汤或温黄酒送下。
10.鸟鸡白凤丸:功能峻补气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亏虚型。蜜丸。每丸重9g。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11.当归浸膏片(丸):功能补血和血调经。用于阴虚血燥型。每次4-6片(或每次10-20粒),每日3次。
12.定坤丹(丸):功能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气虚血亏,肝郁不舒型。大蜜丸。每丸12g。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3.调经活血片:功能舒肝解郁,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型。片剂。每片0.35g。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小腹冷痛者,用姜汤送服。
14.通经甘露丸: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于血瘀型。水丸。每次6-10g,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