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交 | With the wise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与智者交 | With the wise云门祖庭双语佛典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坛经》The wisdom of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uddha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s of the twelve sections of the Canon are immanent in our mind; but in case we fail to enlighten ourselves, we have to seek the guidance of the pious and learned ones.from Platform Sutra

图片

图片亲近善知识

图片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戒,阿难多闻密行罗。这首偈语是说,佛陀十大弟子各具不同的第一功行。由于他们各有特色,因此在当时的僧团里便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舍利弗尊者带领着一群比丘一起经行;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阿那律、优波离、阿难、罗睺罗等也各自带领着一群比丘各自经行,甚至提婆达多也不例外。佛陀看见诸大弟子各自率众经行的现象,便为大众说法:“善者与善者在一起,恶者与恶者在一起,就好比乳与乳相应,酥与酥相应,粪与屎尿各自相应的道理一样。众生也是同类相聚,各自相应。你们看见舍利弗率领众多的比丘在经行吗?”弟子们回答:“是的!看见了。”佛陀说:“他们都是具有大智辩才的人。”佛陀又问:“你们看见目犍连率领另外的一群人在经行吗?”弟子们又答说:“是的!看见了。”佛陀说:“他们都是具有神通大力的人。”佛陀又问:“你们看见富楼那、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阿那律、优波离、阿难、罗睺罗等人率领众多的人在经行吗?”弟子们答道:“是的!看见了。”佛陀说:“他们分别是擅长说法、解空第一、善于论议、少欲知足、天眼明彻、严持戒律、多闻总持、善修密行的人。”

图片佛陀再问:“你们看见提婆达多率领众多的人在经行吗?”弟子们回答:“是的!看见了。”佛陀说:“他们都是熏染恶行的人。”佛陀环顾四座,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与恶知识、愚痴人共同做事,应当与善知识、智能的人往来交游。假如一个人原本没有恶行,但是因为时常亲近恶人,后来必定形成恶因,而恶名遍满天下。”提婆达多率领的众多比丘,其中有三十余人于听闻佛陀的开示后,即远离提婆达多,来到佛陀的座前,至诚顶礼,恳求改过迁善,从此依法精进修行,不久都证得阿罗汉果。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知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交友岂能不谨慎!LIANZAI《百喻经》·内容简介全称《百句譬喻经》,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总括本书意趣,要在对治烦恼,劝行布施、持戒、净命、精进、兼明缘生、无我和一乘的道理,所以它是通于大小乘之作。阿弥陀佛!

图片《百喻经》连载一

图片以下这些是我亲耳从佛听闻的:那时,佛居住在王舍城,在迦兰陀竹园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及天龙等八部众神总共三万六千人聚集在一起。

图片这时法会中有五百学习《吠陀》的青年婆罗门,都从座席上站起来,对佛说道:「我们听说佛道洪大玄深,其他诸说没有能及得上的,所以来这儿请教几个问题,深切希望佛为我们宣说。」佛说:「很好。」青年婆罗门便问:「世界是存在的还是虚无的?」佛答道:「也是存在的,也是虚无的。」婆罗门问道:「如果世界现今是存在着的,却为何说是虚无的?如果世界现今是虚无的,则为何说是存在着的?」佛答道:「生者说是存在着的,死者说是虚无的,所以说成也是存在的,也是虚无的。」婆罗门问道:「人是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佛答道:「人是从五谷中产生出来的。」婆罗门问道:「五谷是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佛答道:「五谷是从地、水、火、风中产生出来的。」婆罗门问:「地、水、火、风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佛答道:「是从空而生。」婆罗门问:「空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佛答道:「从本无自性的因缘而生。」婆罗门问:「本无自性的因缘从何而生?」佛答道:「从自然而然的状态而生。」婆罗门问道:「自然而然的状态从何而生?」佛答道:「从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而生。」婆罗门问道「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从何而生?」佛答道:「你们今日问的事情为何这般深入呢?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是不生不死之道。」婆罗门问:「佛进入这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没有?」佛答道:「我还没有进入。」「若是这样,怎么能知道那无为的状态是常乐的呢?」佛说道:「现在我反问你们,天下众生是苦还是乐?」婆罗门答道:「众生很苦。」佛问道:「为何说众生苦呢?」婆罗门答道:「我们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所以知道死苦。」佛说道:「你们眼下还未死,也知道死苦。而我见到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所以知晓这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是常乐的。」五百青年婆罗门心开意解,求佛让他们受持五戒,进而悟得须陀洹果,便又坐回原席,听讲如故。佛说:「你们好生听着,而今我为你们广说种种譬喻。」

图片原文《百喻经》连载(一)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而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图片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