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861-870)

861、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1861年为曾国藩擢用,和同乡好友徐寿(字雪村)一同到安庆的军械所,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他曾三次被奏保举,受到洋务派器重,一生与洋务运动关系密切,成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还提出了二十多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其著作《决疑数学》是中国编译的第一部概率论专著,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同徐寿一起进入安庆内军械所,从事机械制作的研究,合作制成蒸汽机。1866年,又与徐寿合作制成了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与李善兰、徐寿齐名,同为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先行者。

862、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前后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等,参与主持科举考试达40年。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极力主战。次年马关议和,反对割地,力争修改约稿。《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愤于割地求和,遂“有变法之心”,欲辅佐光绪帝筹谋新政。北京强学会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对维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1898年初,参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对康有为的问话,随即向光绪帝密荐康有为。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翁同龢为慈禧太后及后党所忌恨,15日即被开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居家惧祸,所存疏稿,焚毁强半,日记亦有删改。 1904年病卒。其书法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有手札、墨迹等多种影印或石印出版。晚清大臣,书法家,光绪皇帝的老师。清流派领袖人物。

863、咸丰 (1831-1861)即清文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名奕詝。道光帝第四子。习称咸丰帝。道光三十年(1850)继位。咸丰即位之初,中国南部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他派赛尚阿前往湖南防堵。咸丰三年(1853),命向荣、琦善分别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又命曾国藩办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军。另派僧格林沁阻击太平军北伐。六年,江北、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他又命德兴阿、和春重建。十年,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镇压太平天国。由于清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满族亲贵不信任曾国藩等汉族地方武装,不肯委以重任。因此,咸丰年间,清军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屡遭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又于咸丰六年(1856)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咸丰帝匆忙逃往热河,命恭亲王奕訢留驻北京,以清政府全权代表身分与英法议和。八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奕訢与英法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同意增加赔款数额,增开商埠,割让九龙给英国。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卒于热河行宫。清代皇帝,任内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列强先后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丧失了中国东北领土达100余万平方公里。

864、荣禄(1836-1903)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湉(即光绪帝)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硁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清末大臣,镇压百日维新

865、慈禧太后(1835-1908)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咸丰十二年(1852)被选入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次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廷政事。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6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由于不满8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訢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5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奕訢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农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同治十三年(1875),同治帝病死,无子。她立其4 岁侄(亦系外甥)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东太后突然死去。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訢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 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其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硁为大阿哥(皇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下令镇压未果,不得不于1900年初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47年的统治。清代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任内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与列强签订极其屈辱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镇压维新派的幕后总策划。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战的人。

866、丁汝昌(1836-1895)字禹廷。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任北洋海防差用。十四年,任北洋海军提督。二十年六月中岛海战后,带领北洋海军诸将察看被日舰击伤的济远舰,并改装了其他各舰的防护设施;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失误,致北洋海军受重创,被革职留任。在威海卫之战中,率北洋海军困守威海港和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围攻,陷于绝境,仍坚持抵抗,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美国人马格禄(即J.麦克卢尔)等的投降要挟,决心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夜,丁汝昌见援兵已绝,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867、刘铭传(1836-1895)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克安徽庐州(今合肥)时,在乡办团练,并屡随清军作战,得保授千总。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募淮军赴上海时,率勇从行,所部号铭字营,亦称铭军。在江南,以进攻太平军有功,保至提督。1865-1868年,随曾国藩、李鸿章在山东等地镇压捻军,成为最后打败东、西捻军的淮军主力。1868年,奉命督办陕西军务,未几因病归里。光绪六年(1880),沙俄因伊犁交涉问题以武力相威胁,他应召入京,疏陈兵事,请建铁路,所议虽未实行,但为近代国人向清政府议修铁路之始,1884年,中法战争起,以巡抚衔督防台湾。8月,法军侵犯基隆,他率官兵将敌击退。后法军再陷基隆,他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相持8个月。战后台湾建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修筑炮台、电线,并兴建铁路沟通南北,加强台湾防务。1890年,加兵部尚书衔,命帮办海军军务,但旋因病去职。清末淮军将领,台湾首任巡抚。

868、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 (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补授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法。同时,在广东筹办近代工业,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立水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后又编练新军。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戊戌变法时期,起先支持维新活动,多次出资赞助维新派。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反对变法维新。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严加镇压。八国联军进逼京津,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人及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与政务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病故。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大量举借外债,开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河。是中国首次采用近代教育体制第一人。

869、吴昌硕(1844.8.1—1927.11.29),字昌硕,别号缶庐、大龙,苦铁等,晚年自称吴字,男,汉族,浙江安吉人。少年时即喜作书;1865年中秀才,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县;1872年与吴兴施酒结婚;1913年推为西泠印社社长;1927年突患中风,病逝于沪寓。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870、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于公元1847年7月9日生于佛山镇,跟随其父黄麒英于佛山、广州街头卖艺。是故黄飞鸿自五岁开始习武,早得父亲传授,习得虎拳、鹤拳。又拜铁桥三传人林福成为师,学得铁线拳;从宋辉镗处又学得无影脚。黄飞鸿的绝技有:双飞铊、子母双刀、五郎八卦棍、 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等。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著名中医。

(0)

相关推荐

  • 同治帝皇后——她的一生如烟火般绚烂短暂

    阿鲁特皇后本为蒙古正蓝旗人,出身名门. 阿鲁特家族发迹于阿鲁特皇后祖父阿鲁特赛尚阿.阿鲁特赛尚阿经过刻苦读书,在嘉庆二十一年,二十三岁时中举.道光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步军统领.咸丰元年春,授正一品文华 ...

  • 慈禧太后——她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驱

    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 ...

  • 三大迷案,为120年前的戊戌变法兴亡定调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q ...

  • 同为帝师都是状元出身,孙家鼐谥号文正,翁同龢谥号文恭,差别有点大!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 ...

  • 光绪帝本人照片

    光绪帝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太窝囊了,说是傀儡皇帝也不为过,每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贴士侍卫监视着,一言一行也要经过深思熟虑说出,以免惹得慈禧太后不满意. 每次他退朝后,光绪都会被带到瀛台,这样一来限制了他的 ...

  • 皇权之巅—紫禁城的落日

    皇权之巅-紫禁城的落日 19世纪前期,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完成了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华丽转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然而大机器的生产势必需要更多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英国开始在全世 ...

  • 历史千人册(941-950)

    941.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 ...

  • 历史千人册(911-920)

    911.陈独秀(1879-1942)生于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 ...

  • 历史千人册(891-900)

    891.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 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 ...

  • 历史千人册(881-890)

    881.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 ...

  • 历史千人册(871-880)

    871.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 ...

  • 历史千人册(851-860)

    851.胡雪岩(1823-1885),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 ...

  • 历史千人册(841-850)

    841.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 ...

  • 历史千人册(831-840)

    831.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清道光十年(1830),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英舰船3艘侵入闽海,他督率水师战船将其驱 ...

  • 历史千人册(821-830)

    821.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方中进士,时年41岁.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