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记忆:老城的防御体系
上饶老地图
发展中的上饶城区 记者 夏内信摄
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首次称为“上饶县”是东汉建安年间的196年。上饶这座以“上乘富饶”著称的城堡,为了防御外族的入侵构筑了坚固的城防体系,尤其到了清同治年间趋于完善,至民国初年渐渐衰败。上饶解放后,天下大同,原始的城墙防御功能亦不十分重要了,但即使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东门外沼泽地和灌木丛中仍可见尚存城墙的残骸,而后城砖被一块块地拆除,最后一块城砖是1980年为了建仙乐斯和扩展赣东北大道而拆的。
旧时的上饶城防体系是这样设计的,分为外围和内应双重保护。外围以高大坚固的城墙抵御:南面和西面依据天然的水道屏障,东面和北面高筑炮台布兵严守。内应以部署文武军政各守其责。清同治年间的1866年,时任上饶广信知府的钟世桢,湖南新宁人,湘军将领,作为驻守上饶的首席长官,他深知城防的战略重要性,这也与其行伍出身有关。
上饶古城墙有四座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南城墙以信江河道为天然的屏障,信江由玉山直流而下,至茶亭拐道铅山,流经上饶老城的南门,一座浮桥连接水南,因那时信江是一条黄金水道,故此叫南门口埠头。西城墙以西濠水道为天然的护城河,西濠源于城北吉阳山小溪,经过沽塘环西城墙注入信江。
西门以西也叫城外,处于城里城外的西门口是个热闹而繁华的地方,说书的、算命测字的、卖跌打膏药的、偷窃行骗的、摆小摊的、烟花柳巷、茶馆酒肆……三教九流云集于此。
而东城墙和北城墙外围是丘陵和平原,不具天然的抵御能力,东面是入浙江道的通衢,过施家山驿道策马东驰便是浙江界了。此外围地形是郭门畈绵延的平原,一马平川,必须坚守,于是东城墙构筑得比较高大坚固,加之在东门驻扎重兵,并重点将兵署机关设在东门。北面是山地丘陵,远处是灵山、石人峰、吉阳山,这些大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远程防御的作用。近处则是田园沽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故此分别在北门城头两侧架上了两门炮台,高大威武的炮台架立在城墙头,居高临下,具有强烈的威慑作用,炮台有个瞭望哨,发现敌情便燃起烽火,并将消息急报长官,进入战斗状态。
由此可见,上饶老城墙的防御体系是因地制宜的,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上饶,沧桑的城墙,古朴的民风,率真的个性,不由地让人发出“城池之坚,还须众志成城”的感叹。(怀素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