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雨中下桃
雨 中 下 桃(散文)
· 马腾驰
前几天,有事给二哥打电话,他正在老家大张寨的桃地里,撕着桃上的袋子。他说,今年的桃成了,个儿大,长得好,套袋一撕,桃颜色要不了几天就上好了。最后,他说,昭昭没在,我离不开,过几天你回来给你拉桃。我知道,二哥儿子,我侄子昭昭远在青海打工,桃地的事儿他帮不上忙。
撕袋子,就是把桃还小时套上去的袋子撕掉。给桃套袋,一是为了隔离病虫害、隔离尘土,防止农药残留。其二,套过袋子的桃表面光洁,色泽鲜艳,会有了好的卖相。
套袋,撕袋,还有之前的疏花,疏果,说起来简单,就那么几个字,那果园子树上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个高高低低的花儿果儿,一个个疏起来,一个个袋子套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钻在密不透风,闷热之极的果园里,先是疏花疏果,其后套袋子,站在凳子上、梯子上,上高沿低不停地忙碌着。衣服早已湿透,滚落进眼睛里的汗水,蛰得人睁不开眼。没干过那活儿的人,是不知道那个艰辛,是体会不到那个难受地滋味的!天底下的农活,哪一样好干?没有一样是好干的!
6月28日,二哥来电话,他说,咋还不见你回来拉桃?地里的桃全红了!哎呀,我给你说,走到桃地里,一树红灿灿的桃,真个儿好看呢!言语中,我能听出来他的欣喜。那个欣喜,是在辛苦付出后,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那种欣喜。那个欣喜,是发自内心的,是想掩饰也掩饰不住的。
第二天一早,我,妻子,还约了老朋友史仁立一起回大张寨。看天气预报,说没雨。车一出咸阳,雨却下开了,那雨,越下越大,一路上就没停歇过。到了大张寨,村街上的雨水,在路面两边“哗哗哗”地流着。
侄女玲玲和她的孩子在家。她给我们一边倒着水,一边说,她爸她妈,还有她女婿,到地里下桃去了。下这么大的雨,咋还去地里下桃了?我问玲玲。她说,下雨天,村上没人去地里下桃,客商急着要走,车装不满,叫我爸给他帮帮忙,我爸应称人家了,一大早,他们就去地里下桃了。
老家人把釆摘桃子叫下桃。桃子成熟了,下桃,也是一个十分辛苦的活儿。桃娇贵,不敢磕碰,从树上轻轻摘下,轻轻放进边上缝了布的筐笼里,再从桃地里,把一筐笼一筐笼的桃,搬提到地头来。
雨,还在“刷刷刷”地下着,我们喝着茶,等着哥嫂他们从地里回来。玲玲的孩子还小,他一个人,自顾自地在村街上流过的水里玩着他的水枪。
等了两个多小时,还不见二哥他们回来,等不及了的我们,要去地里看看。玲玲给她爸打电话,说,我爸爸要去地里看你们!电话里我听二哥说,这么大的雨,地里黏得进不来,你给你爸爸说,叫他别来,我们一时儿就回来了!
大雨中,我们还是开车出了村子,沿着宝鸡峡西干渠西渠岸走了一截,拐上了去北坡爷庙后桃地的路。大雨,织成了白色的巨大的雨幕,车上的自动雨刮器,“噌噌噌”飞快地刮着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路上,是一个个积满雨水的水坑,让人无法下车。路边桃园里的桃树,枝叶碧绿碧绿的,桃枝中间的桃子,经雨水冲洗后愈发地光鲜红艳。偌大的桃园,看不见二哥他们在哪里。
无奈,大雨中,我们只得调转车头返回村里。一到家,妻子就和侄女玲玲去厨房准备午饭。我和仁立坐在家门口,说起了闲话。
大雨落入街边流过的水中,溅起朵朵水花。同样出身农家的仁立,说起他上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大学)时,每年寒暑假帮家里卖菜的事儿。自行车装了满满两大筐几百斤的菜,早上三、四点,他从咸阳出发,一路骑车赶到西安炭市街去卖。冬日寒风凛冽,夏日酷暑难耐。去西安卖菜,已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直到现在,他都忘不了那个苦和累,忘不了那个艰难。
他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这么大的雨,二哥他们还在地里下着桃。农民吃的苦,受的罪,农民的不容易,不是农村出身,没在农村干过活的人体会不到,绝对体会不到!
二哥和嫂子,还有玲玲女婿,在大雨中开着电动三轮车回来了,车上还拉着几大笼子的桃。尽管他们都穿着塑料雨衣,被雨水与汗水湿透了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了身上。二哥一下三轮车,热情地和仁立打招呼:来啦!快坐,快坐,娃给你倒水了没有?快喝水!快喝水,你看这雨把人打搅的,一个早上,就下个没停!
我们帮着忙,把三轮车上装桃的大笼子提回了屋里。
哥,听玲玲说,客商急着要走,车装不满,大雨天,把你整的去地里下桃了。我问二哥。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雨水,说,下大雨,没人愿意去地里下桃,客商求到咱面前了,他们从外省跑到咱这儿拉桃,出门人不容易,就是下再大的雨,这个忙也一定得帮!他去房子换了衣服出来。对我说,你跟秀芝俩回来了,还来了客人,让我赶紧给咱做饭!仁立接话,哥,我以前来过,都是自己人,饭简单一点,吃一碗面就行!
一碗面咋行?我给咱弄几个菜,咱喝一点!二哥说着,与嫂子去了厨房,和正在厨房忙着的我妻子我侄女一起做开了饭。很快,几个菜就端了上来,二哥拿出一瓶白酒,要和我们喝几盅。饭桌上,二哥笑着给仁立说,桃月里,正娃(我小名)知道,紧火得很,桃一熟,要赶紧摘,不摘,桃就从树上“梆当”“梆当”给下掉。下桃,卖桃这一阵儿,一时半刻都耽搁不得,忙乱得很,忙乱得很!
嘿,说咱急,我前天早上3点多去地里下桃,到了村口,咱原来的西邻家,已从地里回来了。你看看人家,比咱还急,比咱还起得早!二哥继续说着。我问,凌晨三点天还黑着,去地里下桃,能看见么?天就是黑着呢,去地里拿的矿灯!二哥回答我。
二哥跟我们碰了杯,端起喝了,放下杯子的他说,今年地里投资进去一万多元,桃价不好,这几天,桃价一天比一天低!没办法,我脚不连倩(不方便),原来干的电工、厨师的活儿,现在干不了,家里又有老人,离不开。你说,不务这几亩桃园弄啥呀?
二哥是村上的能行人,他搞过装修,又是很专业的电工,曾给彩虹厂等工矿企业安装、走过线路。他还是乡间名厨,有一手好厨艺。前几年,他搞装修时伤了脚,到现在还有后遗症,太劳累了脚会疼,坐的时间长了脚会麻木,要先活动活动脚,才能正常走路。
二哥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喝酒吃菜。他笑着对我说,刚拉回的桃,你们走时带上,那是我从树梢梢摘下的。树梢梢上的桃,阳光见得多,颜色好,糖分高,甜!我接了话,哥,那么多的桃,拉回去吃不完,不要那么多!
不多,不多,都拉上!桃养人,多吃没事!二哥说,雨把地下透了,撑起的梯子,人一上去梯子就斜了,一个梯子腿已陷到泥地里去了。想把树梢梢的桃给你多摘些,雨下得大,实在摘不成了!
一三轮车好几大笼子的桃,还要摘多少呀!那一刻,我心里一热!亲人就是亲人,不管啥时候,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给你而从不考虑成本和代价,从不考虑其它任何的东西!
把二哥的桃拉了回来。桃甜不甜?桃好不好?桃种得好,被村上人称为桃王的二哥,他的桃确实甜,确实好!我吃这甜桃时,想起二哥和一家人的辛苦劳作,想起他们雨中下桃的一幕,不知怎么搞的,吃这甜得流蜜水的桃,其中竟有了一丝苦涩的滋味!
2020年6月29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