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难忘《背馍》背后扶植情(散文)
难 忘 《 背 馍 》 背 后 扶 植 情(散文)
·马腾驰
拙作散文《背馍》去年11月1日晚在微信"美篇"上发出后,微信、网站与公众号等诸多网媒大量转发,短短十天时间,仅两个网页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人次,“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两个版本的音频作品听众更是众多,截止今日,网上还在大量转发。有网友号称这是网络上的“背馍事件”,也有网友说背馍是具有了艰韧不拔意志,是为了奋力追求美好未来的一种独特的“背馍精神”。
一篇散文《背馍》散文,能在读者引起巨烈反响,说句实话,与我那时背馍上学的老师们,还有后来很多社会各界的老师们对我的教育与支持密不可分,特别是礼泉、铜川、咸阳、西安乃至全国一大批的作家老师们长期对我的扶持与帮助,让我从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对我一直关心与鼓励着,我多次去拜访先生并讨教,先生常说,多读、多思,多写,就会出好作品。先生说的“三多”,是我这些年在写作之路上摸索前进的方向与路标……其间,先生多次短信鼓励我,您看,他为了长我精神,明显是有意在夸我:“你是个真朋友,是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喜欢你!”先生厚爱我,是有意在鼓励我,其间,我多年为稻粱谋,为生计奔波,愧对了作家这个称谓,更不敢担当先生在作家前边加的那个定语了。
先生曾说:“苦闷的人生需要透一口气,散文写作在自慰我们作家自身之外,更要使社会快活,让我们多多写写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吧。”他又说:“想象力在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在语言运用上也需要,你没有想象力,就写不了闲话。人说某某才华横溢,指的是闲话,因为水盛满了杯子,还往出溢,溢的就是那些闲话。”先生还曾说:“古人讲:‘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正在于善断,善续,断续得宜,气则充溢,这便有了诗意,也便弃了艰难劳苦之态。”他还说,单纯,朴素,这实在是一张艺术与概念、激情和口号之间的薄纸,需要多年地持续地用大的气力去打通。先生的话,如醍醐灌顶,多年以来,我都在细细地体味着,努力在平时的写作中去揣摩、去实践,朝着那个高的层面跋涉前行。
一次,去先生处,把那张发表了我散文《驰风轩的笔墨故事》的报纸拿给先生看。先生看完,高兴地说:“好,不错,有味道,空间大,舒展自如。报纸能不能给我留下?”一篇让先生见笑了的文字,一张报纸,岂能不留?
先生面带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微笑问我:“拿来报纸,就是让我看看你的文章?”我急忙说:“贾老师,拿报纸是让您批评指教,还想请您给我赐赠一个驰风轩的斋号?”话还没说完,我先觉得唐突了,先生不假思索地接了话:“好,斋号没问题,题。”让我大喜过望,我跟着他,穿过每个台阶两端都放了老旧石刻狮子的“狮子阵”楼梯上了二楼,他铺了纸,嘴里边念叨着驰风轩,边提笔蘸墨,斋号瞬间题好,“驰风轩”三个字古朴苍秀,静雅华滋,看着就叫人喜欢,我连忙对先生表示感谢,他轻声说:“题个斋号,谢啥呢!”这时,妻子照了一张我和先生俩人,手拉着题写好的“驰风轩”斋号的合影照,我的许多朋友看了照片后说:“呵呵,你看看照片,看把你喜成啥了?”你说,我能不喜,能不高兴么?
那日,离开先生处,临走时,他送我们到门口,说:“腾驰客气,没事要多来,见个面也好!”我说:“贾老师忙,来了就是个打扰,不敢多来!”“哪里的话!该来就来么!”先生说。
先生题赠我斋号,让我兴奋了多日,从内心里充满了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坐在先生题写了斋号的驰风轩工作室里写作,有了一种大师在无言鼓励着我的氛围,不由得就庄重与勤勉了起来。这多年,我能写出一点点的文字来,《背馍》能产生反响,真是沾了先生的灵气呢,也是先生一直以来鼓励与提携着我的结果。
先生的教诲之语记在了心间,先生题写的“驰风轩”斋号挂在书桌正面的墙上,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下,使我不敢偷懒,不敢懈怠了对文字持久的侍弄与琢磨,不敢丢失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我散文集《背馍记》即将出版,日前,先生又为《背馍记》题写了书名,让我从内心里充满了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2017年11月15日一稿于驰风轩
2018年07月11日再稿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 马腾驰,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