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岔河摩崖造像 | 佛道同石,开元杰作
离开冒水村,已近晌午。我们无暇午餐,先驱车仁寿县城,拜访仁寿县文物管理所。然后便离开县城,向着牛家寨而去。距离牛角寨不远的镇上,还有两岔河摩崖造像,早已见诸报端。既然路过,绝不错过。
乡村小道甚是难走,真的是行路难,多歧路。不停的盘桓问路,方才寻到。
两岔河摩崖造像在村道一侧的天然巨石之上,前方有干涸的河谷。据《今日仁寿》公开资料显示,造像所在的岩石高3.7米,长9.8米,宽8米,而石像分布在岩石半腰的东、西、北三面,共35龛242尊,其中,道教造像2龛12尊,其余均为佛教造像。
此处造像主要内容有千佛、观世音菩萨、药师如来佛、二佛、供养人等等,雕刻技艺精湛,刀法洗练,线条明快,整体布局得体,是仁寿县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宗教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更为难得的是还有两龛道教造像,分别奉祀老君和上清,说明盛唐时佛道争荣的现象遍及天下。再联系到据此不远的牛角寨坛神岩道教造像,可以明晰当时仁寿境内的道教力量不容小觑。
两岔河摩崖还具有不可多得的标本意义。这是因为在第21、22龛外石壁有题记:“大唐开元十年(722)”。另有6处题记已剥蚀难辩,是仁寿县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确切记年最早的一处造像。在此之前,眉山市发现的最早的摩崖造像是唐天宝八年的,即公元749年。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伟大时代。虽然佛教在唐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道教一直以来在皇室和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唐朝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奉老子为其祖,立庙祭祀;高宗乾封元年,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二年,加太上玄元皇帝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加号为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加号大圣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因此,唐朝统治的时间越久,越离不开老子和道教力量对其统治的加持。
唐朝皇室和朝廷对于道教的推崇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推崇道教和尊崇老子,一来可以证明“君权神授”的存在,二来可以说明“老子子孙”,证明了政权的合法性,巩固唐朝的统治基础。使得除了皇权外,唐朝的皇室还可以借助宗教的力量在民间产生巨大影响力,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对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宣扬“天命所在”带来积极的影响。
远在巴蜀乡野的两岔河,佛道同石,或可说明上述问题。
据此不远处的牛角寨坛神岩,更大规模的道教造像,或可再次印证。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