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了的县衙,逝去了的西宁文化……

从都城顺西江而下,16里,是罗旁。

罗旁如今是个小地方,上世纪50年代称罗旁公社,80年代后叫罗旁镇,21世纪初合并到建城镇,成为建城镇属下的一个社区。

但在明代,罗旁是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其范围之大,非后世的罗旁公社、罗旁镇可比。《粤西丛载》二十九卷载:“(罗旁)东界新兴,南连阳春,西抵郁林(今广西玉林)、岑溪,北尽长江(即西江),与肇庆、德庆、封川(今封开县东南部)、梧州仅隔一水。”此为广义之罗旁。明万历四年(1576年)冬,两广总督凌云翼率朝廷20万大军征剿罗旁瑶乱,次年春天奏凯。凌云翼上疏建议在此地建州设县,加强管理,防止逃往广西的瑶人卷土重来。于是把泷水县升格为州,州名罗定。罗定州的东、西两面,各置一县,东为东安县,即今日的云城区、云安区;西为西宁县,即今日的郁南县。罗定州与东安、西宁两县之名,乃取罗旁瑶乱已平定,东、西两面皆安宁之意。

从罗旁转入建城河——从前的文昌江,溯流而上十来里,就到了如今的建城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建城街。

建城街

别小看建城街这个地方,明、清和民国三代,这里是西宁(郁南)的县城!这里曾孕育出灿烂辉煌的西宁文化,创造出有待我们挖掘、整理、宣传的郁南古代历史!

山人近十年来虽然每日浸润在令人向往的西宁文化中,每日畅游在郁南古代的历史长河里,但如果 让我从总体上去谈西宁文化、郁南古代历史,未免过于空泛。

且让山人把远镜头推向这个明、清和民国三代的县城北面。

这里曾经有一座小山,形如枕头,人称玉枕山。

玉枕山上长着很多老松树,风一吹过,松涛翻滚,谡谡作响。清初知县赵震阳组织县里的文人骚客评选“西宁八景”,玉枕山就被列为了其中的一景,曰“玉枕松风”,可见景色之优美。

西宁县衙就建在景色优美的玉枕山下。

西宁县衙旧址

但在444年前的万历五年(1577年),西宁县衙的第一次选址,并不在这里。这个地方原来是用来建西宁学宫的。

那第一次选址的西宁县衙在什么地方呢?在后来县衙右面的山顶!

但上级认为,新建的县城人口稀少,县城面积太大,不利于守卫。于是决定把学宫右面的山规划到城外,计划建学宫的地方改建县衙,学宫改建到县城的东南角。但县城东南角这个地方右边山势压迫,前面空地不够,后面还是低洼地,县里的士大夫认为气数容易泄漏,不能聚集,不适宜建学宫。于是把这个情况向凌云翼总督报告,凌云翼认为他们的意见很对,要求西宁官府重新考虑学宫的选址。经过反复考察,最后确定在县衙右面建学宫。关于这个情况,霍与瑕的《西宁县儒学碑记》有详细的记载。

县衙建在玉枕山下后,玉枕山就被称作了“县主山”。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一·舆地志(上)·山川》:

玉枕山在城北半里,山势绵延,宛如玉枕,为县主山。

西宁县衙旧址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问山人:西宁县衙修建于何时?山人提供以下两个答案:

一、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县署》:万历五年(1577年)由首任知县朱宽建成。

二、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八·艺文志》中的何维栢《西宁县儒学碑记》说:

经始万历戊寅秋,逾年己卯冬告成。

即县署于万历六年(1578年)动工,万历七年(1579年)竣工。

哪个答案正确?山人比较倾向于后一个。

关于西宁县衙的维修、改建、增建,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五·营建志(一)·廨署》有详细的记载,这里不赘述。

从万历七年(1579年)建成,到1950年4月郁南县人民政府迁往都城,经过近400年的经营,西宁(郁南)县衙的建筑和园林,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西宁明清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中的县衙

这里重点说一说园林。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五·营建志(一)·廨署》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县张溶于柔能楼东面偏左的地方,修建了觞咏轩。是年又在觞咏轩的左面,修建了山响亭。后来的知县在山响亭的前面修建拂云书屋。拂云书屋倒塌后,知县王锟改为培园,中间凿成一个方池,池水上面建了一座廊桥,桥旁边修建了一个亭子,叫可亭。可亭是知县王锟的号。可亭外面又修建了挹翠轩。

王锟,号可亭,廕生,汉军正红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西宁县知县。

培园有多美?金光绶有《培园》二首赞道:

其  一

不蹈寻常径,孤芳自一家。

小桥通曲槛,高阁覆群花。

偶纵诗中酒,旋煎雨后茶。

悠然官舍里,幽赏足烟霞。

其  二

榕荫盘根处,玲珑凿洞门。

乍行花鸟迳,如到水云村。

山色开三面,秋光聚一园。

公余清榻好,幽梦远繁喧。

这两首诗的大意是:

其  一

培园建没有按照寻常的思路,

与众不同颇为独特自成一家。

小桥连接着两岸弯曲的栏杆,

高高的阁楼覆盖着各种鲜花。

偶然在这里纵情喝酒写诗篇,

很快又为解酒烹煮雨后山茶。

悠悠然生活在官府的宿舍里,

清雅的赏玩是有足够的烟霞。

其  二

榕树浓荫下根株盘曲纠结处,

开凿出一个洞门小巧又玲珑。

刚行走在鸟语花香的小路上,

像到了美丽的小村云水交融,

山色翠绿在左中右三面呈现,

秋日的风光在这小园中集中。

公事办完之后来到这里休息,

远离尘世的烦嚣做一个幽梦。

王锟知县在县衙里面营造的园林,太美了!

民国郁南(西宁)城区图

1950年4月郁南县人民政府迁往都城后,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西宁(郁南)县衙,前面一部分被用作建城卫生院。后面一部分被用作学校的校舍。

1974年夏天,13岁的山人刚学会骑自行车,和同学从都城骑车到建城,到其中一位同学的母亲在建城镇工作的单位——建城卫生院。在这个西宁(郁南)县衙旧址,我还看到了圆形的月门和低矮的古树。西宁古韵、郁南明清历史,还依稀可辨。

得益于被建城卫生院占用,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西宁(郁南)县衙的主要建筑没有被红卫兵们捣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超过了400年历史的西宁(郁南)县衙的主要建筑还保留着。

遗憾的是,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西宁(郁南)县衙,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1994年,一座毫无艺术性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建城卫生院大楼,粗暴地取代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西宁(郁南)县衙!

三代县衙遭到彻底的破坏,西宁文化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94年落成的建城卫生院大楼碑记

如今,玉枕山的松风不再!明清民国的西宁(郁南)县衙不再!西宁文化不再!

一年来,山人多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到这里,山人的心都觉得很堵,恨自己晚生了20年,不能目睹西宁文化的最后神韵!

痛惜一番之后,山人就会在这个曾经有数以百计的进士、举人、贡生工作过的地方,默默站立,凭吊逝去的县衙!凭吊逝去的西宁文化!

(0)

相关推荐

  • 【兰溪儒学】兰溪儒学大事记

    兰溪儒学历史大事记 大事记记载唐咸亨五年(674)兰溪建县以来儒学历史.文化.社会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境域变更等事. 唐(618-907) 咸亨五年(674)八月,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置兰溪县,溪 ...

  • 宁国山门洞石刻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82期   宁 国 山 门 洞 石 刻   高生元 山门洞位于宁国市西北部港口镇山门村境内文脊山前,系文脊山天然石门,入文脊山经过此石门,故名山门洞,古代又称 ...

  • 福安湖山三宝寺,留与后人去明志!

    福安湖山三宝寺,留与后人去明志 佛教界将佛.法.僧称为三宝. 在福安城关湖山有一座以"三宝"为名的寺院,闲暇之余,我便慕名而往.从莲池广场经七圣宫,过三贤祠,进湖山路,沿坡而上,即 ...

  • 西宁文化之魂

    西宁文化之魂 何庚生遗像 我是郁南人,更是西宁人! 我一直在寻找西宁的文化之魂. 大约是10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建城,那小小的街道当然无法与县城都城相比,但那种宁静.那种洁净,又是都城无法相比的. ...

  • 西宁文化梦 幸得学僧圆!

    龙井山庵古,钟声四代传. 清泉滋脏腑,丹桂证姻缘. 屈子高吟在,张侯雅韵延. 西宁文化梦,幸得学僧圆. 此诗吟咏西宁八景之一的"龙井疏钟".是应"郁南文艺"微信 ...

  • 西宁文化 博大精深

    山人在发言中 建城是万历五年(1577年)至1950年郁南县的县城,是郁南人的故都.今天,我能有机会在这个郁南人的故都,在西宁甘棠书院旧址--建城镇委.镇政府谈西宁文化,我感到我面对的不仅仅是在座各位 ...

  • 雅兰:逝去的青春(外四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那些逝去的关东老物件

    那些逝去的关东老物件 我三岁的时候,跟随被打成右派.黑帮分子的父亲谴放到黑龙江省松花江畔的农村,一直到上世纪的1983年9月,我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为止,在东北的农村里,我生活了整整15个年头. 在这15 ...

  •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北京《致我逝去的疯娘》作者·云出岫 主播•安宁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致我逝去的疯娘 文/云出岫 那年秋天,荻花瑟瑟 失血的天空吞没了雁鸣 那一天, ...

  • 方言与文化(音频)丨罗琳:逝去的记忆,山城棒棒军(重庆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棒棒的兴起 山城重庆,山多水长:经济发展,船来船往, 于是就在这里,出 ...

  • 致我们即将逝去的弄堂生活(二)图片大餐。。。。。。

    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 ...

  • 太厉害了!一篇原创文言,缅怀2017逝去的科学巨匠们,感动了所以记得他们的人!

    国之强盛,家之隆兴, 不唯娱乐至上,不只名利流芳, 亦有脉脉温情满膺,拳拳爱国盈怀. 无奈,戏子家事,天下皆知:英雄枯骨,却无人问津.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然丁酉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