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宪:邱汉桥水墨画墨色的诱惑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秋荫满地已成云》
第一次见到邱汉桥的画是在1989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他举办的个人画展上。那时我刚从苏联回国,他的画深深地吸引了我,将我带入了一个与俄罗斯风光迥然不同的艺术天地。他那气势不凡,自成一格的水墨画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今年春天又有幸看到了一大批近年新作,他的画面貌一新,又有了质的飞跃。它仍是那么清新、沉静、浓墨渲染走向更注重内蕴的开掘,达到了底蕴深厚、飘逸幽邃的艺术境界。
邱汉桥的水墨画享誉我国的国画界。他的画乍看虽仍随意点染,实则却是精心营构,创造了一种飘逸深邃而不艰涩的抒情氛围。《微风》、《山居》、《荷塘人家》……白云悠悠,小溪,云烟缭绕的山峦,蜿蜓流逝的小河、隐在树影丛绿中的庭院,纵横交错的田陌,淡雅隽丽的乡村景色,处处可寻的美丽景象,幽渺清远,奇颖婉约。在《暮色无边》一画中,画家还适当汲取现代表现手法,把自己的特殊感受加以深化。如无光的反映,刻划得极为精到。
邱汉桥是一位既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着鲜明的现代意识的画家。他在《世纪魂》、《乐章》等画中,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诸多构成因素,注重画面的形式结构,突出块面立体感。生命动感节奏与点线律动变幻谱成壮丽的交响曲,洒脱不羁,宁静深沉的旋律激越回荡。
邱汉桥的画突出了“势”、“气”、“神”、“韵”,他笔下的意象闪动着灵性,跃动着画家心灵的声息,流动着撩人心弦的艺术美感,堪称境界超然,格调独特。
邱汉桥的画的独特之处表现为:
寓美于淡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红霞满山》
王维在唐代彩色绚烂的风气中高歌“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从中国画史上看,山水花卉画最后发展到水墨画,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邱汉桥在对传统水墨画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水墨画风。他的画寓美于淡,返朴归真,不敷重彩而神韵骨气十足,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喧丽耀彩的色相。
画家明知世间色彩斑澜却单之要选择“墨色”当主角,这是因为墨色最显笔力。“墨分五色”,画家深知分中三味。以墨作画,清有清的韵味,厚有厚的韵味。清者的韵味秀丽、潇酒,有心矿神怡之感,清新、活泼、滋润,厚者苍浑古朴,有沉雄稳健之感,含蓄、沉着、稳重。以墨作画,能给人许多微妙含蓄的情思寄托,墨中饱含着“意”。画家设色的态度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他以墨调色,其浓淡明晦,映发光彩。他的画淡而不薄,古厚清逸,达到了深沉凝重的效果。他的色彩不是具象写实的“写生色彩法”,而是“意象色法”。
计黑当白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清风》
传统的中国画展讲究“布白”,所谓“计白当黑”,而邱汉桥的画则颠而倒之“计黑当白”,质实而空灵,别开生面且与传统的中国画垢“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画讲求意象的虚实相生相变之理,即虚中有实,虚而不空,实中有虚,实而不塞。宋人范希文《对床夜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空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打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皆重光《画荃》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邱汉桥的画从实出发,“充实谓之美”,但它不停留于实,而是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越满越觉得虚灵动荡,富有生命,使天地的实相变为虚相,点化成一片空灵,虚幻处自生清逸的妙境,这就是邱汉桥的画之高妙处。
“点”含气韵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野渡无人》
中国人看画的习惯是“近看取质,远看取势”。邱汉桥的画的“质”和“势”是由他独特的“点”创造成的。“点”的魔力无边,幻化无穷。“点”的“气韵相通”,使整个画面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律动的空间感,产生一种有时空艺术特色的流动美。
邱汉桥的画于“点”的表现力上见功夫。
他笔下的“点”,不仅有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而且由于点的变化,聚散、排列、组合、渐变所产生的线性动向,产生了多种艺术效果。有时点可以主宰画面的重心位置,有时点可以调节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点线联合,气韵生动。笔情墨韵中点线变成了音乐的乐章,幽淡、微妙、静寂、酒脱,没有浓彩的喧哗眩目,有的是空灵的幽深淡远。
如歌似梦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空山吟》
艺术的境相本是幻的,所谓“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邱汉桥的画驰情入幻,似真似梦的境界逐泳在无形无迹而又无往不在的现实生活中。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的转合,虚实的互映,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景色,梦一般的奇幻,诗一般的旖旎。方寸之间透出了缕缕情思。那如歌似梦的景色,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与联想,使之跨越纷乱浮躁的现实走到迷丽超然的艺术世界。
邱汉桥的画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静”的,但沉静的画,其实并不静,其中蕴藏着蓬勃生机,即意境求静,意象求动。这是静中有动,动而显静。水动山静,树动屋静,畜动景静:动态的牛,拉长了脖颈,奔跑的狗,身子颀长……有动方能显静,静极生动,动极致静,其妙无穷。邱汉桥的画是静美和灵动与静穆的统一,动静迭生,隐秀藏露,相映成趣。
画家追求宁静,对都市的嘈杂、尘世的浮躁。“洗尽尘漳,独存孤迥”,含蓄而凝炼地表露了画家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在“众浊之中见清澈”的风貌。画家在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的生命节奏。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处处有精神。
素雅幽淡冷逸的笔墨韵致,空灵澹泊虚静的意境,使人从压抑和烦躁中解脱出来,产生浪漫的遐想。
童贞世界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童年》
一幅《童年的回忆》洋溢着率真的灵感,令人生发最纯净的愉快,使人在恬淡之中感受到鲜活的生机和召唤。这里是童贞的世界,这或许是画家所追求的永恒世界?
孩童逗狗的富有动感的画面,妙手偶得、稚趣横生。是诗,也是歌。它是画家儿时趣事的回忆,也是画家对故乡风情魂牵梦萦的思恋。
童年的经验对于画家来说是“伟大而珍贵的馈赠”。它是人最初的审美经验,不带世俗之态,未被尘世所污染,未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靳丧。它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儿童的眼光最具真味。世界在儿童的眼里是无限开放的。
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大胆、奇特、纯真。
真正的艺术家是最具童心的人。惟其如此,才有创造性的想象,而不受理智的、逻辑的、概念的诸多因素的束缚。唯其如此,才能冲破世俗的困扰,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对童心的回归,对自然天性的回归。
《童年的回忆》,其实不是对往事的摹写,而是画家的感情记忆的沉淀,复呈和表现,它是被画家扬弃过的感觉和印象,它是经过画家重新组织、再创造的。拾取童年的回忆,披露诚挚的心灵世界,它抑或是幸福的回味,抑或是对某种缺乏的补偿,总之,它是精神的升华。
澄怀观道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乡梦》
中国人的宇宙观由《系辞上》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来。“道”为生命象征之本体,无时不在大化流涌,它是本体与现象的有机统一。“道”是动态的、变化着的。它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
老子日:“道可德,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者不言,方者不知”,何谓道,何谓名,何谓知,何谓言,何谓不知不言?
其实,这是一种玄妙的感知宇宙的本体思维模式,是一种空间信赖的表现,无须精确认识,但可模糊把握。故论证方式有别于西方,似乎什么都回答了,实际上什么也不回答,关键在于体悟!
道是世的本质,道为艺之魂,艺为道存在。离开这形而上之道,那形而下之苦也就无所附的,以心求道,不为物役,道、艺、心三者浑化臻于化境。
中国画中所表现的万象正是出没太虚而自成文理的。画家由阴阳虚实谱出的节奏,虽涵泳在虚灵中,都绸缪往复,盘桓周旋,抚爱万物,而澄怀观道。
邱汉桥的一幅《清静自有道》表现出他的“悟”情。画家似乎整个身心沉寂于宇宙之中,主家拥抱渗化,物我交感而共济。在静思默想中感悟到的那种幽深清远的底蕴,澹泊自然的审美情趣具有东方神秘的魅力。
邱汉桥的画展现了一个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美”的世界。绮丽自然风光、深沉的思想意绪,氲氲的情感氛围,奇妙的心灵委婉地从画家笔下流淌出来,给人以清新的美感享受。
我爱这轻灵似梦,幽深如诗的美景,它令人心醉,情深邈远;
我爱这沉静而凝重的境界,它令人思索,其味更为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