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6岁时误吞哨子,怕被骂瞒了20年:害怕父母的孩子,有多可怜?

当孩子受伤的时候,父母要给他拥抱。
而不是用责骂,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虎妈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看到一个毛骨悚然的新闻。
深圳,一个26岁小伙子肺炎再度发作,他到医院做支气管镜检查。
医生在他的右下叶支气管处找到了一个被脓痰包裹的哨子!
原来,他在6岁时不小心吞下了这个哨子,但因为怕责骂,就没敢告知父母。
这些年来,他一直饱受哨子的折磨。肺炎反反复复发作,说话也有气无力的。
得知情况的医生立刻展开手术。
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取出了这个折磨了他20年的哨子。
2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硬生生拖了20年!
一时不知该心疼他,还是该责怪他。
可20年前,他也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我们又能怪他什么呢?
网友一边同情他,一边又觉得很有共鸣:

“我能理解他。如果是那种很会责怪小孩的家长,挨打不可少就算了,以后十多年每次骂人都会用来说事。”

哲学家罗素说过:
“孩子不坦诚,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有一类父母,总是在无形之中伤孩子最深——
当孩子犯错或者遇见麻烦的时候,他们想到的不是了解孩子的委屈和难过,而是数落、责怪、打骂……终于把孩子越推越远。

孩子宁愿委屈自己

也不愿意看大人的脸色

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雷克斯说:
“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当孩子惹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怎么看?
动辄被责怪的孩子,宁可打落牙齿和血吞,也不愿意向父母求助。
一位网友曾分享过他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时,他在厕所被三个男生打,班主任通知了父母来学校。
弄完学校的事,父母带着他回家,一到家妈妈就恨铁不成钢地骂他:
“怎么就沦落到被三个同学打的程度?还打了好几次!你是没嘴不会求救啊?还是没手不会还手啊?怎么生了个你这么没用的孩子……”
劈头盖脸地被骂了20分钟,他一声都没吭,只是回房间默默哭了起来。
这次经历过后,他确信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阴郁,无论出什么事,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和他们诉说。
直到一次更严重的霸凌发生在他身上。
上三年级后,学校那帮混混依然每天找他麻烦,而他从未和父母提起过。
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刚走出校门口就被其中一个人推倒在地,嚷嚷着让他把新买的运动鞋脱下来给自己穿上。
那一年,他10岁,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自尊和屈辱。
被那个人拍头的时候,他想到了每次被他们踢踢打打、想到了每次被欺负完回家还要被父母责骂。
种种不堪回忆让他突然爆发,狠狠回击了对方一拳。
但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被那帮人打晕过去,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才康复。
那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伤痛。
后来直到成家立业,他也没和父母和解。
网上有个问答:出了事不敢和父母说是一种什么体验?
高赞回答说:

“骑自行车摔伤不敢说,从楼梯上掉下来摔到腿不敢说,被开水烫伤不敢说,被狗咬肿不敢说,生病了不敢说,被蜜蜂蛰了不敢说。

因为说了不仅得不到安慰,反而得到加倍的责骂。”

比受伤更痛的是,孩子出了事,身后没有救援者。
起初他们只是在外面受了委屈,可坦白后,还要承受亲人的唠叨、责怪甚至一顿打骂,痛苦反而加倍了!
也许在我们看来,孩子真傻,不过责骂一下,怎比得上那些伤可怕?
可在孩子看来,盛怒之下的父母,比任何伤口都可怕。
他宁可身上流血,也不愿意心里流泪。

大人越严苛,孩子就越沉默

孩子惹事时,父母情急之下训两句、打两巴掌,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你永远无法想象,自己的疾言厉色给幼小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河南有一个男孩,在曾祖父家逗小狗时被抓伤,他没有告诉家人。
后来他和另一条小狗玩耍时,小狗舔舐了他的手,刚好舔的地方有一个伤口。
但因为怕家长吵他,他仍然没有告诉家长。

两个多月后,他突然出现怕风、怕水、怕光等症状,继而又躁狂、四肢痉挛,送医后被诊断患了狂犬病。

但因为错过了打疫苗的最好时机,抢救无效死亡。
为什么孩子宁可独自担惊受怕、也不求助于父母?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是因为本能的逃避和害怕。毕竟说出来的代价太大了,会被骂、被批评、不被爱、不被理解,所以他们干脆就不说了。”

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孩肚子疼,周末吃完药好了一些,但到周一又疼得厉害,她跟妈妈说要去医院。
妈妈就骂她“故意装死”,想要逃学。
她怕妈妈再骂,就不再说疼了,乖乖上学去了。
整整一个星期,她一天比一天疼,晚上疼得出冷汗,但她硬是再没说过一句疼。
直到周五她晕倒在学校,被送到医院,才发现得了急性阑尾炎。
因为延误治疗一周,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直接送到ICU,父母赶到的时候她已经陷入昏迷。
又过了一会儿,她连心跳都没有了。
抢救了41秒,才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
接下来开刀,住院,休学。
肠子烂得严重,被割掉了很多,一直到现在她的肠胃还很脆弱。
这件事之后,她妈妈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敢骂她,她做什么都支持,就算她有过分的行为,也是用很温柔的语气跟她商量。
她在宽容的家庭氛围中,反而一改之前的内向自闭,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虽然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她却觉得自己“因祸得福”了,反而感恩这场遭遇。
到了生死关头才重新思考亲子关系,这是一个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一个家庭里,大人越严厉,孩子就会越恐惧。
越恐惧,他就越想逃避、隐瞒。
出事后,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
从来没有人告诉他,父母的严格或许只是为了让他吸取教训。
也没有人告诉他,父母虽然责骂他、打他,但依然是爱他的。
他只是在被怪、被骂、被打那一瞬间,单纯地感受到了害怕,而非爱。

养出一个畅所欲言的孩子

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

李玫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遇事不敢告诉父母,是因为父母的应对方式让他不敢畅所欲言。
养出一个对父母无话不谈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 别急着怪孩子,先听听他经历了什么

很多家长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总是首先数落他:

“你不乱跑/不淘气/不去招惹它,怎么会如何如何?”

“早跟你说过了,你偏要如何如何,现在傻了吧?”

“活该!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孩子受到伤害时,恰恰是最需要抚慰的时候。
但有的家长似乎生怕被指责教育不到位,遇事总是率先怪孩子。
“一坦白就被怪,所以不坦白就不会被怪”,孩子有这样的认知,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无论孩子惹了什么事,我们首先要摒弃的就是数落、批评、责怪。
不妨先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别着急,慢慢说。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救援者,而不是一个训导者。
不必担心被责怪的孩子,才不必费尽心思去隐瞒。
  • 别敷衍孩子,不论他说什么都认真回应

微博上看到一位妈妈,孩子无论大小事都跟她说。哪怕胳膊上刮了一个红印子、被蚊子咬了一个包,也要告诉她。
妈妈虽然有时候会感到烦,嫌孩子一点芝麻绿豆的事也要分享,但还是会认真听他讲自己的想法,认同他的情绪。
孩子因此很愿意分享自己,每天放学都叽叽喳喳地说在学校发生了什么。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跟家长分享,是因为家长只把他当小孩子应付了事,没有当作一个真正的沟通对象认真回应。
谁愿意热脸贴冷屁股呢?不被重视的孩子,久而久之也不愿意“上杆子”坦陈自己。
认真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共情他的每一次感受,得到响应的孩子才不吝于表达。
  • 别质疑孩子,让他感受到爱和信任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瑶妈妈,经济条件不好,女儿向她索要校服费,她都要训斥一番。

后面只要易瑶一提到钱,她就以为女儿变着法地要校服费,不给钱还骂她。

易瑶就再也不想提了。
即使后来得了妇科病也不跟妈妈说,自己偷偷找小诊所解决时被同学撞见,这才引发了校园霸凌,酿成悲剧。
爱的最好证明,是信任。
一个被无条件信任的孩子,才会信赖父母,遇事敢仰仗父母。
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伴随着质疑、羞辱、失望,那么他在自卑的同时,也会本能地远离,不愿意再去大人跟前碰壁。
所以,无论惹了什么事,我们都要让他知道:
爸爸妈妈相信,这绝非你本意,接下来我们看怎么解决这件事。
因为信任,孩子才能消除顾虑,才敢事无巨细地告知。
在“6岁吞下哨子,26岁才取出”的新闻下面,有个网友的留言深入人心:

“我以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受委屈、受伤了,一定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帮你解决,保护你。”

是啊,我们是孩子最亲的人。
他委屈了、受伤了,父母也是他最该信赖的人。
被温柔以待的孩子,哪怕有一天犯错了、闯祸了,也敢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把父母当作第一倾诉对象。
因为他知道,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能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被信任。
不必担心被责怪而畏首畏尾。
点亮“在看”,希望更多家长明白:
敢面对父母的孩子,才敢正视自己的经历,才能生出大无畏的勇气,勇敢向前!

如果您是孩子妈妈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妈妈成长平台

妈妈抱团(微信号:mmbaotuan)

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