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我的育儿经

1

我是极有耐心的,在当奶爸这事上也还算合格。带小迈爬山、滑雪、游泳,一路都有老爸的陪伴。

小家伙游泳从开始不敢下水,到现在泳姿得到教练多次表扬和肯定,有我这个超级奶爸的一半功劳。

前几天(正月十四)下水前兴奋地告诉我,「爸爸我今天要学潜水,我一定能学会,好期待啊。」游完果然达到了他自己的目标,敢潜水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正月十五晚上没在家过,去游泳池参加了一个小小的水上运动会,在两个项目中小家伙勇夺第一。获胜后父子俩 give me five 击掌相庆,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欣喜地看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更开心的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这一点点进步,而这种感受和体会,将来是能够迁移到其他方面的。

恐惧,那就克服恐惧;有目标,那就实现目标。

2

孩子一般有三个叛逆期,第一个是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第二个是7-9岁的准大人期,第三个则是青春期。

小迈现在快6岁,马上上小学,处于第二个叛逆期的前奏阶段。现在迈妈带着妹妹睡,我带着哥哥睡,和小家伙养成了熄灯后卧谈的习惯,聊一下今天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通常我说一遍,他还要说一遍,我会适时的加以点评和鼓励。

睡前规定的标准动作必须是,我说「世界上最、最、最、最好的大宝睡觉了,晚安」,然后他说「世界上最、最、最、最好的爸爸睡觉了,晚安」。必须是——说4个「最」,多少都不行,轻微强迫症。

我期待的父子关系是亦师亦友,希望能够平稳渡过剩下的两个叛逆期,目前正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继续坚持。

3

没有什么比鼓励对孩子更重要,好的鼓励方法不是「你最棒、你真棒」这类用的最多的词汇,因为孩子听的多了就没感觉了,边际效用迅速递减。

有效的鼓励,是具体的,是和孩子一起回顾 WHY 和 HOW。另外尽量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鼓励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会消除孩子担心做不好、担心出丑而不愿意大胆尝试的潜在顾虑。

尝试、失败、总结失败,有时候比不敢尝试更重要。

4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作为经济学爱好者,我们都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平等这回事,追求结果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前程似锦,大多数父母焦虑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总担心面对激烈的竞争,自己的孩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没有必要。

很多人都说过了,孩子一生的成长是个超长跑,并不是百米赛跑,赢在起跑线上就可以赢得全部。更何况,你看似赢在了起跑线,但也许你的起点本身就和别人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别人孩子起点的高度,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孩子永远无法企及的高点。

这很正常,但不要悲观。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分布状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才不断地演进发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在焦虑中盯着别人家的孩子非要赢在起跑线上,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突破自己、突破父辈的天花板,寻找自己的新高度。

自由市场上的竞争,从来都不是零和的,而是一个正和的博弈。竞争之下有胜负,胜负之下可以让你、让孩子不断试错、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直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爬山、游泳、滑雪,还是玩轮滑,我希望的都是孩子能够玩的很嗨,同时这又是一个从不敢到敢,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5

最后,希望微信长青,小家伙长大了还能看到老爸这篇文章,给老爸点赞,就这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