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需求定律(下)
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卷一第五章的内容。略长,真爱看完,不爱请忽略。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灵魂内容,如果你想学好经济学,吃透这一章非常非常关键。
我们上周重点讲解了什么是需求定律,以及反驳需求定律最常见的一个错误,还有介绍了需求定律的公理地位和变量的选择,最后辨析了一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格的问题。
今天我们还是继续讲解需求定律,重点讲解的是有两大块,一块是需求定律的两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价格,一个是需求量,也就是坐标系上的纵轴和横轴。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需求定律。需求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这个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Q,纵坐标表示价格P,也就是代价,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我们注意到这个坐标系中,纵轴是价格 P,横轴是需求量 Q。我们就逐个来分析认识一下他们。
先看什么是价。这个地方的价,其实是代价,价格仅仅是代价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个价格也是说的相对价格。按照书上的定义,价,是我们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这里又牵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边际」。
很老很老的一个老故事:一个人饿了,到街上买烧饼吃。连吃四个还觉得没饱,就买了第五个。等到最后一口烧饼填到嘴里,觉得后悔了:「早知道第五个烧饼就能吃饱,前面四个就不买了!」前面四个不吃,只吃第五个,很显然他想象中的第五个就会变成实际上的第一个,他还是吃不饱,要继续再吃四个,直到吃到第五个吃饱为止。
实际上,我们永远都是在边际上做选择。我们饿了,正好路过庆丰包子铺,我们进去去吃好吃的庆丰大包子。吃第一个,那就是从无到有,从0到1,这是边际上的变化。我们吃了第一个,又想吃第二个,是从1到2,这第二个包子也是在边际上的一个变化。我们的行动,都是对现有行动的微小调整,这个微小的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
那引入边际这个概念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前面讲过经济解释是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具体怎么来解释呢?有两个关键的要素:那就是人的自私的假设加上具体的局限条件的变化。
我们上周讲需求定律,讲到需求定律本身其实深深根植于人性,它向右下方倾斜深深地反映着人们趋利避害的这种自私的本性,那我们用来解释现象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局限条件怎么反映呢?广义而言,这个局限条件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或者是代价的变化,也就是上面那个图纵轴 P 的变化。
注意一点,是变化,要有变化,没有变化我们就无从考察。你饿了,你去吃包子,那就会有变化,会有边际上的观察。你饿了但你死活不去吃包子,吃包子这个边际上的变化我们就看不到,观察不到。我们就只能转回头来问你为什么不去吃包子,有的选择你不选择,看上去没行动,但也是有需求量在,这也是一种边际上的变化趋势。
梳理完了边际,我们再回头来看关于‘价’的理解。在市场上,这个价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市价,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价格。上周讲到最后,我们还讲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格的比较问题。使用价值就是我们对一个东西的主观判断,那么在我们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在边际上,我们判断一个东西它的价值比价格要高的时候,我们就决定买进对吧?
以前讲的等价交换,其实是错的,正因为不等价才交换,等价了你还换什么呢?没有交换的理由了。这个问题后面还会仔细分析。
当我们判断一个东西带给我们边际上的使用价值比市价低的时候,我们当然就不会购买。从买到不卖,这就是我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当我们决定不再买进的时候,恰好处于一个均衡状态,也就是我们主观的边际上的使用价值正好等于市场价格,于是停止买入。
换成包子的例子,就是刚好吃到第五个包子,饱了,不吃了。所以这个价,说是我们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就是说这个东西,或者说这个包子,在边际上,我们对它的一个最高使用价值的一个判断。注意,这个判断是主观的。
从需求定律绕到边际的问题上,又绕回到关于价的问题,把价的这个问题讲清楚。但仍有几个重点要澄清。
1、有些物品没有市场,或者是属于非金钱物品,或者在某些制度下市场不存在,所以没有市价。没有市价,并不是说没有代价,就要转到代价的观察上去。市场价格是代价的表现形式之一,代价并不一定全部以市价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有些情况的转变,就要考察代价的转变,前面我们提到过醉驾入刑的例子,高晓松一被抓,大家都知道酒驾的代价明显变大了,酒驾的人也就会相应减少。
2、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因为没有不相对的价格,相对这个词本身也就可以省略了,代价也是一样。相对价格这个概念我想就不用多做解释了吧。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价格,但是可以看到代价,而这个代价也是要付出或者放弃的边际上的使用价值。
都说亲情无价,爱情无价,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情感表达,但如果拿冷冰冰的科学和逻辑追问一句,真的吗?恐怕很多人会大吃一惊。还有一个多月,马上就要过年了,春节是传统节日,陪伴父母,陪伴家人和孩子,这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如果把春节那一天看作上是一个边际量的话,那一天需要加班工作,坚持在岗位上过年的人,他们的亲情就是加班所付出的代价。
有价吗?有价。你可以仍然坚持亲情无价,爱情无价,但具体到人、到事,那是要具体分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经济学之后要警惕所有那些又大又空的东西,大话空话说起来都没有太实际的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察具体局限条件在边际上的转换,这才是有意义的分析。那些经意不经意的煽情就很难骗过你了。
3、我们所有的决定都是当下、此时此刻的决定,即使是你决定你明天再做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那也是今天此时此刻你的决定。所以价格通常用现值来量度(present value),将来才付的价要用利率进行折现(discounted)。这里有关时间和利息的知识,是第二卷的内容,第二卷再细讲。
4、价格或代价有动态,有流动(flow)与静止(stock)之分。按期付款,比如租金、房贷是流动,一次性付款买房则是静止。有时候我们不用流动或静止,而是用一刹那(one instant of time),不考虑时间的维度问题。重要的两点:一是价的动态必定要与量的动态相同才没有分析的矛盾;二是只要价与量的动态相同,需求定律没有例外。这里的意思是时间维度的选择要相一致。
关于「价」的问题,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进入关于「量」的问题。
关于「量」,成交量与需求量是两回事,这点在此前有提到过。成交量是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一种物品的购买量与出售量永远相同,同一事件的不同观察角度。
但是,需求量不是事实,无从观察,是个概念,是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世界的概念。需求量的含义,是指在某个价格下一个消费者意图换取的,或者意图拥有的量,而供应量则是指出售者意图出售的量。两者都是「意图」,都是一种倾向,所以需求量与供应量不一定相等,需求量和成交量也不一定相等。
还是用包子那个例子,你很饿很饿,饿的眼冒金星,这个时候你有没有需求量?有,有很大的需求量,比如需要五个大包子。但是呢,你身上一分钱没有,没法成交,成交量为零。如果你身上正好有钱,掏钱买了五个包子,这个时候需求量才转化为成交量。所以我们看,成交量可能和需求量相等,也可能和需求量不相等,要看具体的局限条件。
经济学家关于均衡的理念,说在均衡上需求量与供应量相等,「均衡」也不是事实,也是经济学家的概念,所以不要把购买量与需求量混淆,也不应把出售量和供应量混淆。
概念上,需求量是指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意图换取的最高的量。需求曲线于是成为在不同价格下最高的不同需求量的界线。注意上最高的意图换取量。
到这里,关于「量」的问题还比较好理解,但是要小心了,接下来的就要增加一点难度了。那就是我们说的「量」,可以分为两大类,「有质」的和「委托」的,也有时候是两者共同确定量。比如你买黄金,标明纯度,一克就是一克,这就是有质的量。不同纯度的黄金,适用于不同的需求曲线。
钻石的例子,一克拉钻石则包含四种质量的合并:克拉量、色泽、瑕疵、切工。你付的价钱是四个价的组合。但要作分析,选择其中常用的重量克拉来做量的话,要假设其他三种质量不变才行。
雨伞的例子,同样一把雨伞,下雨和不下雨,那是两条不同的需求曲线;同样一瓶矿泉水,在不缺水的超市和缺水的沙漠,那也是两条需求曲线。这是他们面对的其它条件改变了,同样叫钻石,克拉数、色泽、瑕疵和切工不同,那就是不同的需求曲线。不是说钻石就只有一条需求曲线。
鸡蛋的例子书上有咱们不讲,换个樱桃的例子。都有过自己买樱桃的经验吧?大的贵,小的便宜。还有你去买海鲜产品,通常也是大小不同,各自算价。所谓「有质的量」,就是说量与量之间有质的不同,来一斤樱桃,来一斤海鲜,或者来一斤钻石,是要指明其它的要素的,大小、切工等等。大小不同、切工不同,价格不同,需求曲线也不同。所以说,凡是质量被直接量度而算价的,是有质的量。
然后就是关于委托的量,委托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但是却很少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但确实是个很好很重要的思考角度。
与有质的量相比较,委托量,就是委托之后的量,就没有「质」上的区别了。比如樱桃,你可以论斤称着卖,也可以包个包装礼盒,一盒盒来卖,一盒一个价。
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一盒就是一个量,这一盒就是一个委托量。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委托量,比如一瓶酒、一瓶药,我们买的本身是酒或者是药,而实际上购买的量是委托给了「瓶」这个量。还有时间,大多数进入职场的人,工资都是用时间这个委托量按月领工资的,但资本家想购买的实际上是我们工作的绩效,而不是时间,但通常会委托给时间。
应该都听说过「计件」工资吧,就是以每件产品或者完成了产品的一部分来计算,这样的量度是「有质」的,直接以产品作价。比如有的打字员,还有有的稿费是千字千元。什么情况采用计件工资、什么时候采用计时工资,要看监管与运作上具体哪个更行之有效,这个问题会在第三卷讲交易费用的时候再做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某个产品可以有一个委托量算价,也同时以几个有质的量算价,同一物品有关的需求曲线可以有好几条,但是需求定律的约束,永远用于价格与该价直接联系着的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前面说的几个例子,很好理解,瓶装药品、瓶装的酒都是一瓶一瓶卖的,其中药品的数量、成分,酒精度、醇香还是酱香等等都是可以量度的,一盒樱桃大小也是可以看到的。但我们用需求曲线分析的时候,一瓶药品的价格与其直接相关的量是「瓶」,而不是药的颗粒数,或者成分含量。和一瓶酒的价格直接关联的量也是「瓶」,和一盒樱桃直接关联的量是「盒」。药品成分含量,酒的度数,樱桃大小甜不甜,没有直接以价格相联系,所以需求定律管不着。
需求曲线、需求定律学会很容易,用好很难。一方面理论要简化,另一方面其重心要拿准,对真实世界的观察要细致入微,这个考察关键就在于边际上局限条件的变化考察。解释行为不是简单的统计数字加上几个方程就可以说明问题的,而是先有逻辑后有统计,逻辑对了,统计才有可能对。逻辑都不对,你统计的再精确,哪怕精确到小数点后100位,也还是错的。
需求定律的价与量可以精细如钻石的瑕疵,可以小到一瓶药一瓶酒,也可以庞大到整个经济的所有农产品,或工业产品,或者对地产的需求。无论精细、粗略,或庞大,处理手法都一样,要看准什么是价?什么是量?价是说的哪个价?量是有质的量还是委托量?
至此,我们顺利地解决量什么说价,什么是量,然后进一步解决了量中关于有质的量,和委托量之间的区别。重点是,价与量必定要有直接的联系,有关的「量」是「价」直接地表达着的量。
上一讲:永恒的需求定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