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猛如虎,不防不治悔断肠!

近日,很多种植户朋友们纷纷反馈,柑桔溃疡病爆发严重,除了叶片、枝条均已大片感染病菌,连正处于膨果期的柑桔也未幸免。那么近期柑桔溃疡病为什么上病这么多呢?

柑桔溃疡病是我国柑桔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被称为柑桔八大病害之首,可见它的危害程度之剧和果农对它的恐惧之深。溃疡病和黄龙病一样,属于细菌性病害。

“防易治难”终生带毒

柑桔溃疡病,年年防治,年年都发生。溃疡病菌环境竞争力不强,属于弱寄生病菌,但是一旦染病,现有手段无法根除寄生在叶肉细胞间隙与栏栅组织之间的致病菌,感染树将终身带毒,条件合适必然发作。

危害症状

危害叶片:

柑桔溃疡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树梢。叶片发病时在叶背产生暗黄色油渍状小斑点,接着叶正反面隆起呈米黄色海绵状物。

后隆起部破碎成木栓状或病部凹陷,形成皱褶,病斑处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似火山口状。

危害果实:

果实和枝俏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病斑只存在与果皮上,不侵染果肉。树梢染病,初生圆形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灰褐色,但果实与树梢染病后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火山口开裂更厉害。

发病原因

生理性原因:

柑桔7月底到10月初属于抽秋梢的时节,同时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又处于第二次膨果高峰期,细菌病源多侵染幼嫩组织,抽梢、膨果期易于细菌的繁殖;同时这时果树细胞分裂速度加快,储藏的营养物质跟不上,造成果树虚弱不抗病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气候原因:

近期受台风、暴雨、酷暑等天气影响,柑桔树势减弱,而细菌类病菌存活能力增强,可以潜藏于植株的多个部位(韧皮、叶片、果实、根系等),可以在作物以外的植物上(杂草等)存活,一旦遇雨水或灌溉水会随水流、雨滴喷溅到各部位,在合适温度下大量繁殖,爆发溃疡病。

发病流行规律

1.病原细菌在柑桔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3–4月,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助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交叉接触传播。

2.4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均可发生,夏稍发病最重,秋稍次之,春稍较轻;

3.机械损伤严重、风大造成技稍伤口多的果园易发病;

4.潜叶蛾防治工作没做好,造成枝稍伤口多的果园易发病;

▲潜叶蛾引发溃疡病

5.树势阴蔽,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的果园易发病;病源基数大的果园易发病;

6.气温适宜(25–30度),并且多雨湿度大的气侯条件易发病。

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

溃疡病管理无外乎勤打药,溃疡病压力不大时喷啥药都行,发病后单打效果差,新手就手足无措了,现将一些溃疡病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防治适时:于春梢抽发后25左右喷第1次药;当春梢80%自剪时喷第2次药,隔7~10天再喷1次(约谢花2/3时);果实于拇指大小喷第1次药,隔15天再喷1次,连喷3次;结果树夏梢一律抹除;秋梢于5~10厘米长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遇台风多雨,多喷1次。

  • 溃疡病药物的混配

1、无机铜+内吸性药物混配明显增效

2、内吸性药物+保护性真菌药物增效

3、内吸性药物+内吸性药物增效

避免铜制剂+铜制剂、无机铜+其它金属离子农药,不要长期单调使用无机铜制剂,以免叠加药害。

  • 剪除病部,带出果园烧毁

病部细菌数量大传染性强,为降低溃疡病压力宜尽早将感病组织剪除烧毁。需要注意:

1、操作前必须喷过药

2、选晴好干燥天气进行

3、夏天要注意留叶防日灼

4、修剪后尽快打药防止剪口成为新的感染点

  • 雨前喷无机铜制剂

柑橘溃疡病是细菌病害,传播以风、雨为主要媒介,因此夏秋风雨过后溃疡病都可能大发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风雨来临前喷布杀灭能力较强的无机铜制剂,压低果园环境中的溃疡病菌基数,能大大减少溃疡病发生、蔓延的几率。

  • 雨后喷内吸性的溃疡病药物

风雨过后,害菌可能侵入了树体内部,潜育期3~10天,雨停后应立刻喷布内吸性的溃疡病药物,可以杀灭进入了树体的致病原防患于未然。

  • 柑橘溃疡病药物的混配经验:

(1)无机铜+内吸性溃疡病药物混配明显增效;

(2)内吸性溃疡病药物药物+保护性真菌药物增效;

(3)内吸性溃疡病药物+内吸性溃疡病药物增效;

(4)不得进行铜制剂+铜制剂;

(5)无机铜+其它非螯合聚合态金属离子农药的复配风险大;

(6)油性助剂、有机硅助剂对溃疡病药物基本上都有增效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