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过大年,不来西岙你就low了

(摄影:李江林)

早就听闻宁海长街有一个西岙古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气巨大,风光秀美,人杰辈出,而其中的民风民俗更是长街镇对外的一张名片。在西岙,我们中国传统的正月初一过春节在他们那只能算是个小年,而正月十八才是他们的大年,是每年下来最热闹最重要的一天!而文化宁海团队有幸得到了西岙村民朋友的邀请,去西岙凑凑热闹。

在西岙大年十八夜,要举行流传千年的民俗“行大龙”。西岙原名西洲,地处长街镇北部山涧地带,距离宁海县城偏远,村古宅老,“行大龙”是从南宋就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800年历史。

初到西岙,还没看到村,却先察觉到这份过大年的闹热气。街旁、路边、树上、杆前挂满了红灯笼,红悠悠的一个又一个延绵下去,热情好客地为我们这些远方游人引路。鞭炮声也是声声入耳,俨然一副过年过节的热闹喜庆样子。

可能西岙的热闹在晚上,下午时人不是很多。但队伍中的陈老师有先见之明,认为停太里面到时候车多了出不来。于是我们下了车,沿着村道走来。西岙村沿山谷而建道路悠长,一条小溪从村中静静流淌而下,两侧的水泥马路沿溪而建,道路夹溪悠长深远,溪上由近至远有几座古朴的小桥。放眼望去,青山白云环绕,穿插其中,如一人间仙境。

走入村子,已经有机灵的店家早已在村道旁摆好了摊位。羊肉串、捣麻糍、麦饺筒等的香气扑鼻而来。小头罩、闪光灯、卡通气球等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那捣麻糍汉子,手拿大木锤子,有板有眼,不断敲打。麻糍吃硬不吃软,竟被敲得服服帖帖。

村中心是一座村委会大楼,据村人描述,这座大楼以前建有西岙村祠堂,这祠堂可不简单,是西岙村陈、郑、周、王四大姓的合祠,当年西岙村四大姓祖先亲如一家,同朝为官。皇帝得知后,下旨“生同朝,死同祠”,并赐“四大名宗”牌匾。祠堂拆毁后,西岙村老书记筹资去台州买回一座祠堂,将每一块青砖,每一个木头按顺序拆下,再在老祠堂旁拼回。不忘初心,继承传统。

入夜后,天色渐暗,村中四处人流汇聚,密密麻麻。待月亮升起后,“行大龙”活动才能开始。8点20分,村中心广场敲锣打鼓,人声沸腾,黑压压的一大群村民、游客争相观看,只见80多名青壮年男子抬着两条黄色、青色的巨龙,在热烈的锣鼓声和震天的鞭炮声中摇摆行走。两条巨龙分头向村礼堂蜿蜒游动,并在古桥中央汇合。两条通体发光的巨龙双目圆睁,显得威武无比。

双龙“深情一吻”后,在绚丽的烟花映衬下,摆动着身体,又分头沿着村道游向各处。大龙每到一户人家,村民就要燃放鞭炮,来迎接大龙。约莫半个多小时后,两条巨龙游完村道,再次在礼堂前的桥头汇合,然后一起游到村外的石福寺拜过老爷。接着两龙一前一后回来,将供奉于祠堂。

(摄影:李江林)

现在村里的两条龙,黄龙于2003年由西岙村民用后山的竹篾仿制,32.5米,分20节,龙头高3.8米,龙身直径一米。而2008年添置的一条青龙是由嵊州的应冬春师傅和他的3名徒弟花了5个月用竹子编制而成的,青龙直径一米,长39米,分28节,龙头高3.5米,是真正的“江南第一大龙”。自此,青龙黄龙之间两相呼应焦灼盘旋,再次形成了“双龙飞游”的盛景!

据陈万甫老人讲,其实这西岙“行大龙”的来源还是有个故事在呢。

根据西岙村《陈氏宗谱》的记载,南宋淳祐十三年(1254年),陈氏第十一世祖陈文纬,官至右司郎中,从京城告老还乡途经扬子江时,忽然黑风猛暴,白浪滔滔,船无法行走。先祖大惊,跪船相告:天公,我能回家一次已是千辛万苦,祈求让我平安回乡,正月十八这天世代敬奉。

此时江中突现九条龙,原来是九龙相嬉。其中青黄两龙龙头杠船,护舟而行。陈文纬马上叫侄子依样画下,回到家依像制造。并且在正月十八晚上举行“行大龙”庆祝,一来感恩,二来祈求丰收,族民康泰平安。后代子孙便世代传下来。

后因民国军阀混战,战乱不断,西岙民俗“行大龙”于1929年开始暂停,一直到2004年西岙村为了保护历史文化,继承传统民风民俗和开发旅游资源才恢复过来。并吸引了周边群众上万人前来观看。因龙体庞大,行大龙时抬青龙时人数36、抬黄龙者人数44,由80多位体魄健壮者用肩膀扛着游行走于村中,因此被称为“行大龙”。

(摄影:李江林)

如此美丽多姿民风盎然的西岙村是否吸引了你呢。那就明年十八夜再相会吧!

西

双龙巡游路线:
青龙:森林公园→大街→集福寺→沿溪东公路→祠堂桥→沙头庙→森林公园
黄龙:森林公园→大帝殿→西山下店→南房墙弄(村大会堂后)→祠堂桥→沙头庙→森林公园

2017

西  岙  抬  龙

作者:缑城三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