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打火那些事
谨以此文缅怀在”4·4“事件中献出
宝贵生命的三位英雄
打开网页,恰好看到美国加州引发森林大火的消息,就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十几年前曾经的打火岁月,心中是抑制不住的汹涌澎湃。
那是2001年初,因为机构改革,我从县农经委进入新建立的县农林局。所以之后很长一个时期,我是森林火灾打火队员,而且是局里仅有的两支打火小分队的队长之一。
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
那时,县农林局和乡镇干部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力量。每年11月1日进入森林防火期,尤其是在元旦前夕至清明节前后,炼山、烧田坎、祭祀,再加上进山游憩的人群多,市民防火意识又不强,出火点接二连三,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就完全被打乱了。
火情火警就是命令。一旦接到出发通知,我和队员们会在第一时间换好迷彩服、防火鞋,腰间别上砍刀、揣上手电筒,把成捆的称为“二号工具”的皮拖把装上车,快速奔赴火点。这个期间,过一个安安耽耽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是我们的最高奢望。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通,一个电话,我们就必须无条件地取消正在进行或者准备进行的一切活动,无法选择,必须把妻儿丢在秋游或踏春的途中、公园抽身离去,必须在除夕夜即将端起酒杯时义无反顾地告别团圆的家人和满桌丰盛的佳肴,必须在天寒地冷的冬夜钻出温暖的孕育美梦的被窝……
因为,我们是森林的守护者,我们没有理由逃避和放下!
许多时候,烟火四起的火场就象战场,充满了较量。
在白亮的天光下,我们要设法阻止“狡猾”的火苗“暗渡陈仓”飞向另一棵枝头,去“开辟”新的燃区;踩在厚厚的植被上,我们要眼观六路,防范火舌突然从哪儿窜出来,给我们出其不意的袭击;在浓烟滚滚、山势复杂的火场,我们还要时刻关注风向的瞬息变幻,洞察其中凶险,具有一定的预警预判意识……
有时火势凶猛,火焰滚烫滚烫,一二分钟就烤得皮肤有焦灼感,队员们就排成一列纵队,前赴后继,轮番扑打;有时风助火虐,一时难以扑灭,我们计算好时间和距离,奋力砍出一条隔离带,阻断火势漫延,或者迎面点起一条火线,以火克火。我们也会将一些简单的兵法理论运用到打火中去,比如针对不同的山势和火情,有的围而歼之,有的守而困之,有的分而断之,各个击破,有的给它来个釜底抽薪,有的以其“火”之势还其“火”之道,等等,还是十分的管用。
随行车子的后备箱里会装着矿泉水和面包、饼干,但我们往往是跟着火线走,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常常是饿得肚皮贴到后背,老半天都吃不上一点东西。
累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哪管它脏不脏,瘫在地上就再也不想起来。当大家重新聚集在一起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浑身汗水湿透,一块一块灰黑花脸的“烟熏妆”,都会惹得相视大笑。有时深夜回来,擦一擦脸上的污渍,顾不上憩息,又埋头在办公桌上,要完成明天或许就得上报的材料……
那段时间,许多队员的脸上、手上都会东一处西一处,受到创可贴、伤膏、红花油的拜访和热情“款待”。
防火鞋硬硬的,向山上攀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下山就不同,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10个脚趾头长时间顶着硬梆梆的鞋头,沿着崎岖小道冲下来,趾甲都会渗出血来,淤得整片趾甲都是黑黑的。
许多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口袋里的手机叮呤咚隆地振响,那一定是妻做好晚饭,摆好碗筷,候在餐桌旁的深情呼唤,我们的回答总是“我在打火!”,简短,干脆,无奈,又蕴含着浓浓的歉意。
牺牲我
守护你
有一次是西店镇。火在山峦上噼哩啪啦疯狂地燃烧着、吞噬着,飞腾的浓烟把几近黄昏的金色夕辉都遮蔽了。
我们只好等到火势稍微有些减弱,才瞅准时机踊跃而上,抡起“二号工具”就打,就摁,就扫。我们踏着刚刚扑灭的火烧地向前推进,偶尔踩塌一垛灰堆,里边仍然是火红火红的,不一会儿,厚实的防火鞋鞋底也渐渐发烫,慢慢地就感觉变薄了、变软了。
大概奋战了2个小时,这一处的火终于被压下去了。可村民报告说,另一个山头又发现了火情。夜幕早已降落,天,已经是漆黑漆黑的,去不去?去!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我们无法拒绝。
一个村民自告奋勇做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上山、下坡,穿涧、过岩,在如墨的山间奔袭了近10里路,终于到达火场。火在约50—60度坡度的山坡上燃烧。我们左手抓住上方的树枝或树脚脖,右手抡着“二号工具”打,全体队员十五、六个人横向一列齐头并进,一点一点地向上挺进。当这一片山坡的火打灭时,我主动留下来观察守卫,防止死灰复燃。
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都不会忘记当时的一幕。我独自一人站在大片的焦土中,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灰烬里的小火星,偶尔眨巴一下眼睛,或随风飞窜一刹;队员们都翻下山坡去了,风的呜咽凄凄切切,令人毛骨耸然,孤单和恐惧庞大地笼罩着心头,我只好不断地借助手电筒来来回回地照亮,给自己壮一些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我摁掉几处突出的亮点,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才飞一般地去追赶小分队。
返程的途中也是危机四伏。我们沿着干涸的溪涧朝山下走。这一片林子特别的茂密,所以跌跌撞撞走一段,就让一个队员爬上树去眺望一次,只怕前方有火,一股浓烟就可以把我们都熏倒在密不透风的林子里。后来,所有的手电都耗尽了电池,为了防止队员走失,因此每过十几分钟就报一次数,1,2,3,4,5,……响亮的声音在山沟中振荡,也给大家增添了信心和新的力量!
回到西店镇时,已是凌晨3点多了。
痛悼
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2004年的4月4日。是的,这是我铭心刻骨的永远的痛!
那天是在一市镇。打掉一处山火后,正值中午,我们在公路边就着矿泉水啃面包。正好一市镇的森林消防车疾驰而过,说是行者山起火。我们闻讯就紧紧地跟了前去。
行者山不高,火也不是很猛烈。小分队里敦厚的老潘跟随一市镇农办的干部率先冲进火场,在山脊线的下侧拉开了战线,“噼噼噼”的风力灭火机和“二号工具”各显威力,压制着企图“突围”的火势。颇有打火经验的队友阿江建议说,我们绕到山脚去,再向上包抄,上下夹击,把这一片火吃掉。我觉得有道理,便和几个队员从老潘他们身边经过,直插山下。
谁知,这竟是阴阳一别!只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当我们刚刚抵达山脚,一股劲风在几座山陬间偷偷酝酿,出人意料地悍然起事,将行将奄奄一息的山火刹时煽动了起来。突然间膨胀的山火就象一头凶狠恶毒的怪兽,闪电一般地掠过了两三道山梁。继后,山上死一般的沉寂。
当我一个人在焦土上找到面目全非的老潘和两个镇农办干部时,不由悲从心生,对着青烟缠绕、一片死寂的山峦放声恸哭……
十多年来,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向着行者山的方向默默遥望。是的,我遥望那片第二年栽种下去的现在应该已经郁郁葱葱的木荷和枫香,遥望如今已很少为人传颂的3位烈士的英勇故事,遥望那一座永远耸立在我灵魂深处的精神高地!
作于2015年9月
· end ·
编辑 : 朴石
图片 : 作者提供
审核 : 浩海紫烟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留住记忆
但愿,时光如初见。一个人,一座城,一段故事……《留住记忆》栏目听你娓娓诉说。
投稿微信:zcf106zcf rong86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