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荆棘的路:我在受刑人家庭服务的10年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江雅筑
单位 | 红心字会 心纳(受刑人)家庭服务
我是台湾红心字会心纳(受刑人)家庭服务的主任,服务受刑人家庭这块领域已经10年。
刚工作的时候,周遭的亲朋好友问我到底在做什么服务,我都很难启齿,因为刚开始的心理强度还不够建壮,不知道如何回应众多负面的好奇。
服务中,有时候会接到捐款者的询问,认为社会资源为何要帮助「坏人的家庭」,我们为了稳定受刑人子女的就学、生活状态,定期发放奖助学金给受刑人子女,也曾被骂我们放着这么多弱势需要帮忙的孩子,却把钱拿给「坏人的小孩」。
连我们带着服务的孩子出去当志工,也被民众质疑这些孩子出来当志工是不是为了「赎罪」。
常常接到这些负面的反馈,有时候也会想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价值。但给我最多力量撑在工作内的,是看到每个扶助的孩子健康成长,并没有变成那些指责我们的民众所怀疑的「坏小孩」的样子。渐渐地,我开始会主动和周边的人解释我的工作内容,以及这些家庭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一般人听到受刑人的家属,直觉都会想这家里是不是有问题才会养出一个犯罪者,人们对于犯罪的恐惧,也会让人想把犯罪者的家属整个排除在社会之外,似乎这样就能确保自己是安全无虞的。但其实受刑人家庭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并无差别,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梦想,也会想要表现好来获得掌声,有差别的是在外界对待这些孩子的眼光,影响了这些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
每个孩子初来到世界上的本质都是纯净如同一张白纸,但要在白纸上书写下什么内容,绝大部分是受到照顾者、环境、社会文化交替的渲染。以标签理论和优势观点来看,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这个人是个坏人,那他有甚么必要做一个好人的行为给你看呢?许多孩子到青春期叛逆开始走偏,某部分是受到成人眼光所致;如果在他们的生命中,有更多愿意相信他们也能成长得很好的人,那多数的人都会想选择用好的表现来证明自己。
有些孩子与家属会很无奈地跟我们说,他们已经习惯被歧视被排挤,而更多的孩子与家属是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任何人提到家里的事情,也不愿意求助,等到家里的状况真的撑不下去才求助的时候,家庭系统也处于崩解的危机,但做错事情的并不是这些孩子与家属,为何他们需要受到这种指责与对待?
另外,在我工作内的各种服务数据与服务经验里都可以看到,犯罪是各种交错因素下所导致的行为,它并不是开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是在各种问题累积压力下所产生的行为因应模式,如果犯罪者先前选择从事错误的行为,他所处的环境可能比一般人来的弱势许多,而我们服务的家庭,也高居9成家庭内有经济困境或是家庭内外资源缺乏的议题长久存在,如果从这角度切入,那协助受刑人子女脱离贫困弱势的不利成长条件,更应该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领域工作的这段时间,也开始有许多资源愿意认同我们的服务理念,慢慢加入我们在改变受刑人子女生活环境、改变社会、消除歧视的行列,也期望透过这篇文章,与中国的社工有更多经验上的分享交流,让我们的服务能够更茁壮与进步。
受刑人员诚然犯了错误,但他们的子女却是不应该受到无故指责的。毕竟每个孩子初来到世界上的本质都是纯净如同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