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对应 叶橘泉|辨证论治的关键——“证”与“方”
中医诊断,不是以病名为对象,而是以患者具体的个体为对象,所以如果要求一个对任何人所患的某一种疾病(例如肺病或肾脏病等)都有效的药方是没有的。
但是任何疾病具有对某一药方的适应证时,应用这个药方,都能治愈。换句话,“证”与“方”相适应,则这个“方”可对任何疾病都有效。
所谓辨证论治,不是漫无边际的。肯定疗效,推广应用,对主要的证候群和适应的主要方剂必须固定下来,当然必要时应随症加减。
这种事例在张仲景《伤寒论》经典方剂的应用上,体现得最为突出,现在举桃核承气汤的适应证为例来具体说明这事实。
01
方剂组成
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02
处方来源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的变方。
03
原 文
04
“方”与“证”
05
对原文的理解
“热结膀胱”,“热结”是邪热内结,为有形的实邪,结在内(里),包括蓄血及燥屎(胃家实)。这里的“膀胱”,不是现在所指贮藏尿液的膀胱。我们须知《伤寒论》的术语和名词,是根据《内经》而来的。
《内经》色诊篇云:“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又云:“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热结“膀胱”,是“膀胱子处”的简称,系指子宫,包括男女生殖器官、直肠、下腹部等部位。“其人如狂”,包括阳明病的谵语及蓄血证的错语善忘、如狂、发狂,和由于血分冲逆而来的不同程度的脑症状,如醉如痴、昏迷等。
“血自下,下者愈”,所谓“血自下”,主要是下部出血,而下部出血,一定有出血的因素存在,例如月经闭止或困难或痔疮、便血等。
经验证明,因瘀血、蓄血、血分冲逆而来的疾患,往往有“血下则愈”的实例,如抵当汤证之其人发狂……少腹硬满……下血乃愈,均为我们临床上常可遇到的事实。
这一类蓄血发狂的发病机理,现在虽然尚不明了,但瘀血得下,其病自愈,这一事实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部分阳证实证的血热上冲、讝忘等疾患,往往由于“血自下”、“下血乃愈”而成为重要例证,反过来,可以认识到“热结膀胱、蓄血发狂”这一类“证”候,如果血不自下时,选用下瘀血剂——桃核承气汤的“方”,恰是“证”、“方”相对的治法。“小腹急结”的证候,虽然可能有自觉的,但主要还是他觉的证候。
患者往往不经意,忽略于诉述,这时可以依靠触诊来诊察,医生应特别注意按压其下腹部,有抵触物或病人有拒按情况的即是“急结”。“小腹急结”为适用桃核承气汤的主症,“小腹急结”的局部病症,包括瘀血及阳明里实。
按照《伤寒论》的治疗规律,先表后里,是其常规。本方证的条文在《伤寒论》太阳病中篇,自太阳传来的阳明病,由表入里之证,按照顺序,在太阳病未解时,必先解其外,因本方是阳明病的方剂,以防误下而致外邪内陷,这是《伤寒论》谨严的辨证规律。
这里说明本方适用于阳明病而不能用于太阳病。
06
药效分析
大黄、芒硝、甘草等三味即调胃承气汤,为下剂;桃仁为祛瘀血之要药;桂枝畅血行,主治上冲。
本方综合的药效为下里实、下瘀血、降冲逆。
用本方的预期结果:下部如有瘀血时,能促使其下血;如其不然,它亦能由泻下作用诱导与平降其冲逆,顺调其血行,而臻于平复。
07
主证
08
治疗病患
桃核承气汤能治多种疾患。
妇人月经困难,月经闭止,小腹胀痛,代偿性出血(倒经),子宫、卵巢或盆腔等急性炎症,死胎不下,产后瘀血停滞,胎盘残留,狂癫病的一种,充血性头痛,眼结膜炎,齿龈炎,齿槽脓漏,急性高血压病,脑充血,实证热证之吐血、鼻衄、跌打损伤肿痛、痔疮肿痛、急性睾丸炎、阑尾周围炎等。
凡是具有阳明病的“色”“脉”及“腹部症状”(小腹急结)时,都适用本方。
09
验案举例
一、狂癫病的一种
一少女,年19岁,未婚,患精神错乱,狂妄不宁,歌哭无常,通宵不寐,已二十余日。
笔者往诊时见患者怒目相向,眼结膜满布血丝,颜面污垢,头发散乱。乘机摸得其脉,弹力鼓指坚强,弦硬而数。患者不愿张口伸舌,舌苔不详。只见其鼻孔有血渍,其家人疑系撞伤。
查问其经事及大便,据其母说,多日来未进食,因此大便也多日不下,月经则3个月未见来潮。按其小腹,患者蹙眉挥臂以拒之。
笔者认为这是阳明病里实证、瘀血、血热上冲证,已具备桃核承气汤证。
故处方以大剂量桃核承气汤,桃仁五钱(研如泥),桂枝一钱五分,生大黄四钱(后下),元明粉四钱(冲入),甘草一钱,浓煎灌服。
两剂后大便始下,病势稍减,夜间略能入寐。后于原方中加抵当丸三钱,续服三剂,月经始来潮,神识渐清,因去抵当丸及硝黄,加桂枝茯苓丸方,节次调治而愈。
一大学生,20岁,男性,左侧颊内肿大如含大核桃,甚至牙关拘紧,说话不便,同时左侧头痛,形寒,发热39℃,口腻有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搏沉弦紧张,大便闭结不下,病已十多日,曾经注射抗生素及含漱药水等均无效。
西医建议切开排脓,患者不愿,来门诊,要求服中药消散。
考虑其症状,虽有形寒发热、左侧头痛等,乃因局部肿痛而来,不能作太阳未解论,况脉象沉弦,大便闭结,是阳明病之发热,毅然决然投与桃核承气汤。
一服大便畅下,热退肿减,再服全身症状逐渐消失,唯左侧下颔臼齿间流出脓液。后以银翘败毒散加减数剂而愈。
王姓,锡箔商,男,三十余岁。体素健壮,无烟酒嗜好,患咯血症已两年,旋发旋愈。曾检查肺部,未发现病灶,咯血之原因不明。时为第四次发病,据说只是轻微的咳嗽,即满口鲜血,连续咯出。住某医院治疗约半月,曾用各种止血剂,冰袋敷颈下及胸前,内服可待因糖浆等,仅见效于暂时,咯血终不能全止,乃出院。回家后,忽又大量咯血,邀往诊,两手脉象轻按弦滑,重按似有似无,这种脉象确像古人所称大失血后所现中空如慈葱的芤脉。
询问其过去病史,据称原来有痔疮,经常便血,大便干结则发作,近年来痔疮已经手术割治而愈。咯血初次发病时只数口,后来逐渐增多,经二三日或四五日即治愈。此次最严重,除咯血、心慌、睡眠不宁外,他无所苦,食欲尚正常,大便艰困,在医院曾经灌肠,并饮冷盐汤,但效果不大。
这时,考虑到痔疮出血治愈后可能起代偿,且便秘腹实,径以桃核承气汤加侧柏叶浓煎冷服,硝、黄则另以温水浸,作—次顿服。药后大便畅下,咯血著减,原方三服而血全止,治疗十余日而愈。治疗中始终以本方为主,后因患者感觉疲倦而终止服药。
愈后并嘱患者注意,便秘时即服本方一二剂,以防咯血的复发。此例是熟识的朋友,保持联系有数年之久,此后从未有咯血的复发。
中药方剂,特别是仲景经典的处方,按照其适应规律,掌握其原则而灵活应用,有得心应手之妙,能解决现代医疗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医学,使中西医学合流,达到建立中国的新医学。
西医学习中医,须按照中医理论整体观点来研究,进行“方”与“证”的诊疗,掌握辨证论治的特点,然后进一步阐明其机理。
版权声明:本书来源于《中医杂志》1958年第12号819-820页,作者:叶橘泉。平台仅作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表示歉意,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