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悲喜交加,唯有自渡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你的 2020 年,你会用什么?

有人说是黑夜。

举国隔离,时间骤然刹车。

居家办公,动手理发,电视里的疫情播报成了背景音。

4 月肆虐的南方洪水,淹没了一片片农田。

看似遥远的中美角逐,不断加力。

正在评选的 2020 年度汉字——

疫、变、灾、关……

提名的字眼,无一安稳。

但,黑夜愈黑,光亮愈亮。

所以,我想用另一个词定义这一年:

微光。

一年即将过去,我想带你看看这样几束光。

它们贯穿始末,为不易的 2020 年,增添了新的意义。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天的盼头就是多挣 300 块钱,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姑父爬长城,双十一促销时能多买 1 箱奶。

你觉得他能成多大事呢?

就在今年,正是这位平平无奇的打工人,在抖音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

他是任海龙,94 年出生在河南的某个小村庄。

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但或许曾听闻他的名言:即使身处阴沟,也要向往美好。

可你知道吗?正是看起来这么乐观的他,也曾和无数人一样,在这个 2020 陷入谷底。

当兵数年攒下的所有积蓄,被朋友借走,却无力偿还。

刚买的二手房因此无法装修,甚至被迫背负了几万元的贷款;为了还债,每天在暗无天日的轮船厂打工。

身材高大的他,需要日复一日地钻进狭窄的铁块头里,任由打磨的金属铁屑飞下来,落得满目灰尘;有时还会被火星溅伤眼睛……

负债、受伤,面对生活接踵而来的暴击,任海龙也曾在最失意时,和无数人一样陷入迷茫,想过放弃。

那天他忍着比掏厕所还难闻的舱内空气,看着旁边在同一造船厂打工的父亲比同龄人衰老许多的容颜……

任海龙决定逃跑。

罗曼罗兰说: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光;一盏是勇气之光。

有时,这样的光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在生活中逐渐锤炼出来的。

当逃跑后的任海龙,花光了最后一丝积蓄,只能露宿街头时;他意识到,再难的生活,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出现转机。

' 我没有房子,别人说相亲都只能倒插门。'

' 姑父之前得胃癌,家里人只能借钱给他看病。'

回想起无数个为钱所困的瞬间,任海龙意识到:

没有奔头,就没有动力。

于是,他决定将提升自己的物质基础当成扭转 ' 败局 ' 的首要任务。

他将视频当作日记。

在抖音上记录他积极攒钱,反击困境的过程……

' 今天又挣了三百多,以前都没这么挣过钱。'

这是他第一条受到关注的视频。

彼时努力工作换取报酬的他,正在重获生活的信心;

' 发工资了,上个月挣了 7000 块钱,自己花费了 600 块钱…… '

一条条记录收支的视频,让人们感同身受生活的不易;

' 今天双十一,买了纯牛奶。'

在最火的这条视频结尾,脸上满是铁灰的任海龙嘿嘿一笑,因一箱牛奶而开心的淳朴,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在他的视频中,有很多平凡却知足的瞬间:

' 幸福时刻来临啦!' 忙碌了一天洗完澡的他,会兴奋地扑向床铺;

' 快来看看,这个晚霞多好看啊!' 也会在遇见好天气时,兴奋的跑上顶楼……

面对生活的蹂躏,任海龙依旧乐观拼搏的模样,像极了我们每个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任海龙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鼓励。还有很多网友将任海龙的抖音当作树洞,倾诉生活不顺。每次遇到哭诉的年轻人,任海龙就告诉他们:' 你看看我以前的视频吧。'

是啊,如果 2020 年很难,就转头看看身边那些和你一样困顿,却依旧咬牙坚持的人吧。

人们的经历,虽不完全相同。

但相似的情感,总能共鸣。

4 月 4 日哀悼日那天,天安门广场上降了半旗,纪念疫情中逝去的同胞。

每个离去生命背后都站着一个破碎的家庭。

灾难真正来临时,你才知道什么更珍贵。

那就是——亲人。

抖音红人阿渔妹,如今拥有百万粉丝。

她的视频清新自然,拍的是每日赶海的场景。

看似恬静的阿渔妹,却在一年前和所有人一样,对生活充满迷茫。

这一年,摆在 25 岁阿渔妹面前最沉重的拉扯是:

选择亲人,还是选择未来?

一面是留在大城市的机遇——

阿渔妹生在小渔村。城市高楼拔地而起,渔村生活却没有改变。

兄长全部外出生活,除了老人与孩童,村中再无生气。

离乡,似乎是这代青年人的宿命。

但另一面,年迈的父母却让她始终放心不下——

阿渔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已经七十多岁。大家庭中的人一个个离开,只留下父母两人。

爸爸唯一的排遣就是喝酒。妈妈性格内向,一天到晚在家,闷不做声地干农活。

在城市工作的每一天,父母的落寞身影都会在阿渔妹眼前闪过。

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哈姆雷特发出:' 生存,还是毁灭?' 的天问。对普通人而言,这样的天问落实到生活里就是:

离开,还是留下?

有一次,一个平静的晚上,父母打来电话。什么也没说,只是叮嘱阿渔妹要照顾好自己,随后就挂了。那一刻,阿渔妹感到了父母的孤独。

她,毅然决定回家。

决定带来的阻力可想而知。

起初,拍视频只是阿渔妹回家的借口。

面对父母——靠什么挣钱?发展怎么办?有没有出路?——的一连串疑问,阿渔妹只好拿出手机,向父母展示抖音上的其他红人。

有直播插秧的,教人做饭的,还有一个老农,支起手机,在田间地垄唱歌。

' 我回来,可以拍咱村。'

母亲似懂非懂,阿渔妹心里也完全没底。

但这似乎并不重要。家人的笑容填补了对未来的迷茫。

以前自己不在时,父母只是煮青菜。她回来后,母亲每顿饭都要做肉。阿渔妹把母亲做饭的样子拍到网上,她炒菜更起劲了。

赶海时,阿渔妹就拍下在船上唱歌的场景。

父母从一开始的羞涩,到后来学着对镜头讲话。他们也像阿渔妹一样,举着钓上来的大鱼,介绍鱼的品种。

时间长了,爸妈甚至会问阿渔妹,粉丝有没有涨上来。

虽然有时劳累,但爸妈坚持出海。原因是不出海,阿渔妹怎么拍视频?不拍视频,阿渔妹是不是就要走了?

渐渐地,拍视频成了让彼此心安的纽带。

小时候,出去赶海,他们会经常留在海上过夜。

爸妈在忙,阿渔妹就自己在船上睡觉。只有四五岁,爸爸买一些烟花,跟阿渔妹一起放,黑夜里的火光非常耀眼。

十几年后,阿渔妹重新记录赶海时光。

视频里,她坐在码头边,静静看着父母劳作的身影。

或者是她与父母驾着小船,划向海边,太阳哗地一下从天际线边升起。

虽然时光飞逝,但亲情带来的那份安宁,一直存在。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后来视频真的在抖音上火了起来。人们被岁月静好的生活打动。

阿渔妹涨了 80 万粉丝,家乡的小渔村也因此被全中国人熟知。

通过网络,带领村民,她们也把家乡的水产卖到了中国各地。

上天关上一扇门时,一定在另一个地方悄悄为你开了一扇窗。

回家拍视频,从她安慰父母的借口,如今成了她生活真正的转机。

如果 2020 年很难,回家看看你的亲人吧。

他们让你舒缓,给你能量。

他们是那束无论生死都会照着你的微光。

2020 年,最令人温暖的故事,发生在方舱医院。

病毒来袭,人们被隔绝在这个四方的白色天地里。

记者前去采访,没有拍到愁容,反而看到一群唱歌跳舞的病人。

困难面前,没有人群,也没有亲人,有时我们一无所有。

那么,精神,就是最强的那一束光。

在抖音上看到陈年喜拍摄的视频时,人们很容易感觉到西北的苍凉悲壮。

他拍秦岭的荒山,拍黄沙漫起的土路,拍林间的日光……

视频沉默地记录。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名字,只会觉得,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

2020 年,陈年喜在秦岭大山中平静地生活。春天播种,夏天采瓜,秋天打核桃,冬天摘香菇。山货被陈年喜放到网上售卖,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

但当你知道了他的过往,就会明白如今的平静有多可贵。

陈年喜曾拥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身份——井下爆破工人;当代诗人。

在黑漆漆的井下,陈年喜曾工作了苦苦 16 年。

嗓子坏掉,肺坏掉,身体全坏掉。每月都有受伤的工人从井下被抬出……

回忆起过往时光,一个场景深深印在陈年喜脑里——

那是在新疆务工。矿井建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上,空无一人。他们每日下到井下,在生死边缘劳作。工头欠款半年,他们无法脱身。整日整日,坐在山头上,陈年喜就和工人们一起唱歌解闷。

这仅仅只是他 16 年黑暗生活的一个片断。

面对这样的苦难,大多数人会被折损,被消耗,被打败。

而陈年喜,选择创作。

他把自己的生活磨成诗歌。2013 年春,陈年喜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炸裂志》。这首诗,让他一举跃入文坛。

导演,诗人,外国人,都开始关注这个与命运抗争的农民工。

人们为他著书立传。

神奇的是,时过境迁,如今,你在他身上,既看不到苦难,也看不到成名的印记。

苦难,没有改变陈年喜的生活。

' 比我苦的人,更多。'

成名,也没有改变陈年喜的生活。

' 比我有名的人,也更多。'

成名带给他唯一的影响是——他意识到了创作和记录的价值。

从矿山离开,回到秦岭老家,陈年喜成了一个沉默的记录者。

陈年喜用笔记录。

他反刍过往苦难的经历,他记下不为人知的生命活着的印记。

陈年喜也用视频记录。

他将镜头对准祖辈们生活的大山——林木树丛和鸟语。

他拍下日光的移动和时节的变化。

这不是在记录庸常的生活,而是在记录 ' 活着 ' 这件事。

2020 年的很多事,都能让人感受到精神的伟大。

比如陶勇,被治好的病人拿刀捅伤,却依旧坚守自我。

比如林生斌,在大火中失去妻儿,却还想着救助更多的疫情患者。

还有张桂梅,苦苦托举大山里的女孩,助她们走出贫穷。

如果 2020 年很难,看看你自己吧。

即使你一无所有,别忘了你还有生命。

这上天赐予人们的高贵的东西。

精神,是永恒的陪伴。

感谢人群的记录。

因为这些记录,我得以通过他人的眼睛了解更大的世界,触及更多的微光,感受更多的人群。

若 2020 年是黑夜——

不幸是黑夜,灾难是黑夜,绝望是黑夜。

那这些微光就是黑夜的破晓——

人群的互助是破晓,亲人的陪伴是破晓,精神的普照是破晓。

一张纸会被用掉,一颗苹果会被吃完,唯独光,却是越给越多。

在一年的结尾,我感谢这些微光。

它也让我们更坚定自己的方向——

寻找光,看见光,给予光。

生命之光,永不止息。

其实我们和故事里的人一样,

都是茫茫人海里的普通人。

来自人海的一首诗,送给每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