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 | 多情时代的品相
牵 笔 君 子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多 情 时 代 的 文 学 品 相
□ 远 牵
在省作协举办的2019会员培训中,短短一天收获良多。作协领导就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做了有益的指示;在专业素养方面,著名作家彭学明,著名评论家郭宝亮进行了精彩授课。牵笔君子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后分享出来,对专心文字或偏好阅读的人或许有用。
王凤书记指出,文学应具有精神上的高度、社会与民族的广度、个人的深度。文学是时代的先锋力量,当下写作应注意端正态度,不拘泥个人化的小圈子,要与社会,民族共命运同呼吸,在热情呼唤的同时还要能耐心等待,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创作能力,在创作上要有不急不躁,不怕迟到的坚持,在敢于拓展思路中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彭学明在《用文学的力量点亮生活》中深入阐述了他的文学观——
●文学作品要为时代立传画像。现实题材如此,网络作家的悬幻穿越题材亦是如此。好作品必然同样是可以关照人间现实,体现人间诉求,表露人间情感的。
●写作者有坚守文字生活坐标的定力,找到自己的文学原点,文学个性,与地域特色,以此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文学辨识度。彭学明老师拿自己举例,比如说一写到湘西,文字就似乎是被激活了,作者的来路与文字的去路呈密切相关,二者不可割离。
●文学的创作过程是发现生活的全部与局部,观察后吸收,消化,融会,变通,再用文字去呈现的过程。
●文学的处理技术体现在将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用文字去陌生化,新鲜化,从而制造一种惊讶感;另一方面则是将熟悉的事物,写出一种陌生的亲切化,让读者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文学写作应有所打通。在作者的个性中体现文学的共性,用文字语言将自己与旁人打通,将真的与假的打通,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过滤提纯,去粗存精才是好作品。
这本感人至深书的《娘》
充分体现了彭学明老师的文学观
彭学明老师在扉页签名
●文学首先要写生活的景象,因为生活的景象相当于是文学的肉身,但在景象之外更应该写出生活的滋味,生活的滋味才是文学的骨血。具体到什么样的滋味呢?就是吃奶的滋味,吃苦的滋味,吃亏的滋味!要写出人间的烟火味与世俗味,这样才能让文学接近地气。要写出这世间的人情味,在人情中体察人心,在人心中折射人性。文学写人的情感,品格,命运,文学从根本上是写人的。
●文学记录时代印迹,无论温暖幽暗,无论阳光黑暗,文学都可以为时代望闻问切,一一所以写作须要把握时代大方向!当下的时代是多姿多彩而多情的时代,作家要用笔深情地歌唱,即便有时会遭遇薄情,也要用文学的力量去深情抚慰……作家的使命是为时代立传,为天地立言,为万物立心,为事件立证,为世道立德,为来世开太平!作为时代的思考者与引领者,作家要有悲悯苍生,体现文学的正义。
●文学的大道可大可小。既可以以大写大,大开大合;又可以以小见大见,见微知著。大中可以有小,小可以积小成大。
●文学的品相与政治相连,是不能完全阻隔的。昌明太平政治下的文学态度是献唱不献媚,是鼓呼不鼓吹。文学的治世意义还在于为苦难中的人们提供力量,让人们心存美好希望,成为指引人类前行的火光。
●文学可以点亮生活,一一无论对写作者还是阅读者,无论在人们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文学都具有点亮生活的普世作用。
著名评论家郭宝亮教授通过讲述了河北著名作家,从"白洋淀派"的孙犁,到深受孙犁影响的铁凝在不同阶段的创作经历,从胡风的现实主义到贾大山的"古城″系列,从"三驾马车"到"河北四侠"再到"现实主义冲击波″,河北文学具有优秀的传统与继往开来的蓬勃创作力,通过解析文学作品,提取出"写问题易过时,写人物不过时"的经验;在学习西方现实主义与传统结合方面,借鉴西方先锋手法后回归本土传统才有真正的生命力。郭教授从评论家的角度总结出了"短篇写语言,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的写作精义,对于当下的文学思潮,郭教授认为有三个:一是创作题材的城乡间隙观念转型,二是创作意识由西方向东方回归,三是创作层面有由人们的低层(物质层面)向高层(精神层)渗透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