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东省第一个使用上管道煤气的城市
1965年9月,枣庄市焦化厂在薛城生建焦化厂原址筹建,1966年8月,9座年产4万吨的开滦焦化池建成投产。1981年7月更名为山东薛城焦化厂。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粗煤气经过回收、加工提取焦油、氨、萘、硫化氢、粗苯等产品,并获得净焦炉煤气。每吨干煤在炼焦是可以产生300立方米的煤气,薛城焦化厂年产可达到80万吨,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依托丰富的焦炉煤气资源,1981年,枣庄市政府决定利用薛城焦化厂的焦炉生产的煤气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燃料。
枣庄管道煤气工程,从薛城焦化厂到当时的枣庄市驻地市中区,全程长37公里,用422mm直径的管子,费用是420万元,整个工程下来需要投资1500万元和5000吨钢材才能完成,当时市政府决定上马这个工程时,因为资金和钢材使用数量太高,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当时的市政府主要领导认为这是造福人民的工程,那么多煤气就那么白白浪费实在可惜,工程效益按每日供气9万立方米计,如果早日通上煤气,一年可节约煤炭50735吨。
全省第一家管道煤气在枣庄开通使用 摄影:杨传义
当时的市委书记储建华先到北京国家计委汇报,国家计委领导赞成搞这个项目,并给予部分资金表示支持;他又跑到煤炭部,见到高扬文部长,又争到300万元资金;枣庄矿务局又给了部分资金。就这样,管道煤气工程便于1981年年底破土动工,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1983年年底枣庄市首批市民就用上管道煤气。
3万立方米煤气柜建设现场
1983年,第一期煤气工程列入省基本建设计划,建设资金65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00万元,煤炭部补助300万元。1984年11月,山东省建委批准了第二期煤气工程的设计,总投资经国家计委、建委核定为1497万元,其中第一期工程776万元,第二期工程721万元。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争取国家补助,市里只投入400万元。
当市民用手一拧就有火焰燃起,再也不用拉煤生火的时候,市民都赞扬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当时的枣庄市也成为了山东省第一家使用管道煤气的城市。
5万立方米煤气柜一角
随着城市快速增容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加之焦化厂工艺落后,煤气质量和气量一直都无法保证,供需矛盾、环保矛盾日渐突出, 为解决城市居民清洁能源供应需求,枣庄市从2010年开始,逐渐展开了煤气置换天然气工程,自此,市民用上天然气的梦想逐步成真,为枣庄默默服务30多年的焦炉煤气悄然退出燃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