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思念家乡的一组诗《杂诗三首》/《杂咏三首》,云淡风轻中饱含深情,第二首成千古名篇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王维 〔唐代〕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我家住在孟津河岸,家门对着孟津渡口。门口常有江南来的船只,不知书信寄到家中没有。

对于王维《杂诗三首》其一的解释,主流说法认为是写少妇的闺思:女主人公住在河南的孟津河边,丈夫远离家乡去了江南,因此,她常常对着孟津渡口思念丈夫,每当看到从江南来的船只,就会想,这只船会不会捎来丈夫寄的家书。

但是,我想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应该是闺思,而应该是思乡之情。当然,我不是专业的学者,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下面,聊聊我认为是'思乡'的原因,大家可以斟酌考虑。

这组诗的'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无疑是写思乡之情的。'其三'的'已见寒梅发',又与'其二'的'寒梅著花未'衔接紧密,都是围绕着'思乡'这一主题展开的。既然如此,为何独独'其一'会写'闺思'呢?

而且,'其一'中也并没有直接的字眼写到夫妻之情、男女之爱,因此,说'其一'写的是少妇思念远游的丈夫,这种观点不是特别令我信服。

我的观点是,'其一'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女子,夫家在河南北部孟津河一带。远嫁的她经常思念故乡江南,给娘家写信,每每看到从江南来的船只,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我写的信,寄到家中了吗?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的观点不一定准确无误,大家酌情参考即可。

我的一个朋友,则认为既不是写闺思,也不是写远嫁女子思乡之情的。他觉得写的是一个在江南的游子,思念故乡洛阳。这名游子的家就在孟津河边,他常常给家里写信,也知道老家门口经常有江南船,于是时常惦记自己写的书信家人是否收到。

这样一来,对于这组诗的主题,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了。

接下来的赏析,我还是按照自己所认为的主题来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客人您从我的故乡到来,应该知道我的故乡之事。您在出发之时可曾看见,绮窗前的寒梅是否绽开?

'来日'指的是'到这里来的那日',即'出发的那天''绮窗'指的是'雕花窗户'

'其二'是女主人公对江南来客问的:你从我的故乡江南而来,你知道那里的梅花开了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是江南的一种特产。梅妻鹤子的林逋,就是在隐居杭州西湖时,写下了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第二首是这三首中最有名的可以说是千古名篇,从询问梅花是否开了这一细节中,刻画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白居易有一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亦是千古名篇,从询问能否共饮这一细节,描写了主人的盛情相邀。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用语朴实真挚,云淡风轻,没有粉饰雕琢的痕迹,仿佛是在跟读者面对面说话一样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我不仅看见寒梅已经开了,还听见有鸟儿的啼叫声声。只可惜我一心期盼的春草,好像害怕一样未长满台阶。

'其三'写的是'君'的回答,他不仅回答了'寒梅著花未'这个问题,还将鸟啼、春草也都一并说了。可见,二人相谈甚欢

至此,全诗戛然而止。也许,女主还能跟江南来客多聊几句,也许,江南来客还有事就先走了。谁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谁也忘不了女主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如果主题是'闺思',那么,最后一首诗的解释一般是,女主看到春天即将来临,觉得跟丈夫分开的时间太久了,内心害怕。

好在,不论这组诗的主题是什么,最终都是寄托了作者王维自己的思乡之情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