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1.5T、2.0T动力系统什么水平,超越海外汽车品牌了么

国产汽车1.5T、2.0T什么水平,超越合资汽车了么?

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争论过,有没有在车评人的文章视频里灌过水?反正我是看到过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当然也一直参与其中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大抵上我是站在国产汽车这一边的,不过辩护结束之后,还是需要静下心冷静思考一下。

从发动机技术专利申请、热效率、动力参数等综合数据来说,很多国产的1.5T和2.0T发动机,即便没有超越海外汽车品牌,但是也处在了一个水平线上,比如奇瑞的SQRF4J20发动机(2.0T),最大马力254匹,峰值扭矩390牛·米,和BBA的2.0T高功率发动机在一个水平;再比如东风风神的马赫动力,1.5T发动机最大马力190匹,峰值扭矩300牛米,比肩本田地球梦发动机。

上述的例子还有不少,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也都有自己的不弱于人之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所以仅仅从发动机层面出发,我认为国产汽车的确不输海外车企。但是问题在于,动力系统从来都不是一条腿走路,如果发动机是强壮的肌肉,那么变速箱就是神经系统,没有了神经的控制,不管肌肉多么强壮也是一个植物人。

转速和热效率是衡量一款发动机好坏的重要指标,发动机转速决定了单位时间内,作功次数的多少或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大小;发动机的热效率分为指示热效和有效热效率两种,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热效率是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汽车实际行驶状态下,变速箱决定了动力输出的利用和分配,也是车辆实际加速和最高时速的必须执行者之一,打一个比方,发动机就是公司资源,而变速箱就是项目执行人,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保证公司低成本高盈利,是衡量执行人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同理,如何在有限的动力输出内,实现更快的加速、更高的时速,就是变速箱性能高低的体现。

而国产汽车普遍缺少一台好变速箱。在发动机转速区间、热效率、动力参数、车身大小、车身重量齐平的前提下,国产汽车要么加速相对较慢,要么油耗相对较高的原因,因为国产变速箱在动力分配能效上,还没有达到海外汽车品牌的技术层面,所以想要实现与合资、进口汽车相同的加速能力,就需要发动机输出更多的动力,换而言之,就需要拉高转速并消耗更多的燃油。

有经验的车友已经发现了,在急加速和保持高速行驶的时候,国产汽车的转速表普遍高于非豪华品牌合资车,同理,非豪华品牌合资车的转速要高于豪华汽车。这就是变速箱技术差异导致的实际表现,如果说非豪华合资汽车与豪华汽车之间的差距,在于研发生产成本的投入,那么国产汽车在动力总成上,面临着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去年我就这个问题,和某国产汽车集团高层聊过,他无奈的告诉我:如果国产汽车的变速箱,能够和海外品牌在性能上表现一致,要么价格不变配置降低,要么保持现有产品力而提升价格,事实上合资与豪华汽车的品牌溢价开始降低,国产汽车已经真正进入到拼技术的时代了!

另外一个车企的技术高层告诉我:我们在海外设立研究室绝不是为了宣传什么,而是一方面很多国际知名大学可以输出机械专业更强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到更先进的仪器。

仪器很关键,相比发动机,变速箱对高精度机床的依赖程度要更深,而很多车友不知道的是,限制高精度机床进口中国的制约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国内在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与瑞士、德国以及日本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即便有技术也无法批量民用化生产,是汽车乃至很多国内重工行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写到这里,还没有触及到同样需要重金研发的底盘技术。任重而道远,是国产汽车的现状,弯道超车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但是在我认为,技术、资金、人才三大基础条件,都是我们国产汽车的短板所在,弯道超车,也决然不是在10万级家用车上能够体现,而是百万级尖端产品之间的抗衡,所以我们需要支撑国产汽车,但是不能盲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