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奉天诗刊:散文天地 》作者:杨翠芝 我的老父亲


我的老父亲

文/杨翠芝        (黑龙江北安)

父亲是一位渴望和平,心系祖国,热爱生活的老人。然而他的一生却是饱经风霜,经历坎坷。

父亲一米七二的身材,相貌堂堂。"国“字形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着锐利的目光。一双剑眉斜插入鬓,英俊潇洒。给人一种神情严肃,举止端庄沉着稳重,不容侵犯的感觉。

父亲生于一九三零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民家庭。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期,长在日寇侵略时代,饱受战乱之苦和侵略者的蹂躏。一九四八年,父亲18岁,在弥漫着炮火硝烟的解放战争中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他 参加了攻战锦州、打四平等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在锦州激战前夕,部队为了迷惑敌人,不暴露我军行进的方向,绕道迂回在人迹罕至的赤峰地区茂密的山林里,在毒蛇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跋涉行军,准时到达预定地点,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之后,又参加了解放天津、围攻北平的战役。为了保护北平的古迹完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布署,应上级指示,对北平围而不打的原则,在围北平城时,隐蔽在西直门外的墓穴多日,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两大战役胜利后,又随部队南下征战,打过了长江,解放了长沙等城市。而后又行进在去南方、去海南解放全中国的征途中。

父亲共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经受了战争枪林弹雨的洗礼和考验,在战斗中火线入党。铸就了一种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拥有一颗时刻为党、为人民、为祖国献身的赤子之心。从南到北,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是在"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祖国的解放”的军歌声中,光荣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他所在的炮兵部队为了"开国大典”能安全进行,在天安门外围做守卫工作。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他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建国初期,响应党的号召,先后两次赴朝参战,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战斗中。一九五零年十月,他是趟着冰冷刺骨的鸭绿江水离开了祖国。吃着炒面夹雪的食物,日宿夜行半月之久,跋涉行军在异国他乡的山野间,丛林中。赴朝作战期间,他担任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炮兵营的侦察排长。经常往返穿梭在两军阵地间,侦察敌人的火力配备情况。有时为了更准确地炮击敌人,时常在敌军阵地附近隐藏,指挥作战。炮弹在头上、在耳畔呼啸飞过,他毫不畏惧。炮弹有时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弹片、尘土溅落在身上,身体时常被掩埋,爬起来跳进弹坑里继续指挥战斗。父亲是在梁兴初将军“要啃着石头打仗”的号令中战斗的,是在高呼“三十八军万岁!”的口号声中,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欢呼声中凯旋而归,回到祖国的。

父亲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章、证书等最高荣誉。

父亲是在一九六零年国内自然灾害时期,转业到北方兵工厂,参加国防建设,做管理工作的。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以权谋私。记得在工厂实行房屋分配制度时期,他负责分配工厂住房工作。多年来从没给亲属,子女谋一所房子。在本职工作中,廉洁奉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住房管理中,对房屋住户的姓名、工作单位、以及所住人口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心里"活地图“。

在粮食短缺时期,为了让我和妹妹们能够多吃点粮食,自己却每天只吃一个菜团子充饥,数日如此,来度过断粮危机。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断地告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粮食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

父亲是一名军人,有着军人的魂魄与情怀。伟大的解放战争有他的献身,卓绝的抗美援朝,有他的贡献。新中国的建设有他的无私奉献。父亲是建国之功勋,是祖国建设的管理者,也是一位有担当,有大爱的父亲。他不仅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而且得到了儿女们的敬重。他见证了共和国成立的伟大与艰难历程。也在国防建设的事业中,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他知足,他喜悦,有时高兴的像孩童一般。

父亲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如今他已经是九十二岁的老人了。依然从容自信,笑容可掬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作者:杨翠芝,龙江省北安市庆华医院退休护师。喜欢文学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