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牛坟,一个关于情与礼的故事

康熙《河南通志》、乾隆《许州志》中收录有厉仲彰《许州牛坟》一诗,诗云:

帷帐曾为狗马留,

古人心事几千秋。

相逢莫道今非古,

此有新坟葬死牛。

厉仲彰其人,难于详考。《嵩书》收录其游历诗三首,标注“洛阳知县”。乾隆《洛阳县志》亦录咏史诗一首,《职官志》中却不见其名。另外,明弘治《河南郡志》署有“东鄞厉仲彰同校”字样。概括而言,他是明弘治年间宁波人,曾经参与校改《河南郡志》,做过洛阳知县,留下了一些吟咏河南名人胜迹的绝句。

“帷帐曾为狗马留”,典出《礼记·檀弓》中孔子语录:“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也。”

——破旧的帷帐和盖布不要丢弃,可以在埋葬狗马时作为遮挡。我孔丘贫寒些,也会感念犬马的功劳,拿张席子将其裹葬。

唐· 韩滉《五牛图》局部

顾名思义,“牛坟”就是埋牛之地。全国各地,有许多“牛坟”“义牛坟”之类的古迹传说。如天津光明湖一带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有头牛,听话肯干,托梦说自己是转世“顶账”的伙计。牛死后,张家觉得这头牛有灵性,不舍得吃它的肉,就让人用大石头砌了个坟,把牛掩埋了,当地人叫“牛坟”。

再如宁波象山有个义牛坟,说是一只黄牯牛从老虎嘴上救下放牛娃,又用角挑着晕迷的小主人回到家。家人以为牛是肇事者,将其打死。真相大白后,一家人悔之不已,郑重埋葬了这头“义牛”。

许州牛坟,有什么来历,在什么地方呢?志书并未言明。

近阅明代邵宝笔记《对客燕谈》,才算找到了根源:

某在许州,所乘马死,裹而埋之,民未之前见也,以为异谈。有言乡民赵质屡埋死牛者,今其地谓之牛坟。予召质问之。质曰:愚民不知礼,但不忍食其肉耳。某饮之茶,复作一诗纪其事。

明·邵宝《对客燕谈》书影

邵宝成化年间任许州知州,其间所乘马死。他遵从孔子“敝帷不弃,为埋马也”的教导,依古礼将马匹包裹后埋葬。许州人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儿,传为奇谈。又有人告诉邵宝,一个叫赵质的乡下人数次埋葬死牛,埋牛之地号称“牛坟”。邵宝如遇知己,特意召见赵质喝茶聊天,询问埋牛初衷。赵质说:小民我不懂得《礼记》,只是念老牛一生劳苦,不忍吃它的肉罢了。

邵宝感慨之余,写下《牛坟》一诗。

“源人情而制礼,依人情而作仪。”礼仪,是对性情的表达与规范。知州邵宝依古礼而葬马,乡民赵质依性情而埋牛,在情理上是一致的。既是对于牲畜辛劳的酬报,也在表达超越物欲的仁爱。

如此说来,《许州牛坟》一诗作者是邵宝而非厉仲彰,记录了当时的真人真事。只因邵宝未将此诗收入个人文集,《对客燕谈》又鲜为人知,遂在传抄过程中,讹为厉仲彰诗作。

五百余年过去了,这处牛坟已无处可寻。知州邵宝与乡民赵质关于情与礼的问答,耐人品味。

牛耕图(汉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