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辩一三一(117):烧针令汗出,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
《伤寒论》条辩一三一(117):烧针令汗出,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词解:
烧针:用粗针外裹棉花,蘸油烧之,针红即去棉油而刺入,是古人取汗的一种治法。今之疮疡治法,于关节深处不能施刀者,间有以烧针以决脓。古之烧针和现代火针类似。
奔豚:《诸病源候论》云:“贲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这里指是形容“悸气自小腹上冲心胸之势,与肾积为奔豚不同”。
灸其核上各一壮:在针刺部位的肿块上,各用艾灸火灼烧一次,一壮:就是灸一个艾丸至烬。
提要:本条说明烧针发汗,针处受寒引发奔豚的证状与治法。
用烧针(属火法一种)法发汗,由于处理不当,风寒从针孔处侵入,使血液凝涩,在针孔处发红,肿起来为核状。
又因烧针发汗,心阳受伤,复受外寒引动水寒之气,乘虚上冲,有如奔豚之状,从少腹上冲至心胸。
此证主要的机转,是阳虚阴乘,所以用内外两治的方法。外用艾灸,以温散寒凝的气血,内用桂枝加桂汤解表寒,平冲气。
对于皮肤上的脓头,可以用火罐拔掉,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过去治疗脓疡,把针烧红后刺入脓头里面,来发脓疡,北派医生用白术、附子,就是“术附汤”,金匮里面还有一个“阳和汤”,都是能够让内部的脓疡发表出来,不管是癌症、骨头烂掉的,都能让里面的浊物清出来,浮到皮肤表面上,应该这样做才对。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医生用烧针来烫,让病人发汗,其实病人原本有伤寒,比如有寒证,寒邪要从里面发出来比较好,用药去攻比较好,结果医生用烧针,例如温针,艾草放在针上面烧,这样一烧,当寒遇到热,寒邪就往里面走,而不是往外走。
临床上看,奔豚的时候,都是在右边的天枢开始发作,其实奔豚是大肠里面有燥屎,干燥的大便在里面,平时不知道,有的时候大便硬,或者大便像羊屎一样,没有关注到它。
临床上,这样病人实际都是受惊发作的,病人本身很胆小,扎针的时候非常害怕,又担心艾草掉下了烫到,一直在担惊害怕,实际上奔豚证就是受惊发作的,奔豚气从腹部一直上来,像手臂一样粗,一直冲上来,看起来像心脏病,痛的受不了,但又不会死,心脏本身好好的。
因为人一受惊怕,肠子就会痉挛起来,大便的燥气因而跑到肠壁外面的三焦油网里面去了,进入三焦油网渗入血管里面,大便的废气如果上冲跑到脑部,就会有捻衣摸床、谵语、发狂奔走的现象。
大便的燥气如果透过血管跑回肝脏,由肝脏就会影响到心脏跑到血管里面,沿着血脉就会流回心脏后,就会有奔豚的现象,因为血里面不受气,大肠的燥气流到心脏去了,就会发奔豚。
病人原本没有便秘,肠胃功能可能差一点,处方开桂枝汤加桂,本身用桂枝汤和解营卫,因为是肠子的问题,肠子的浊气从静脉血管跑到心脏里面去了,桂枝汤加“桂”,这个“桂”就是“肉桂”,正常情况下肉桂加五分--八分,一点点就够了,加肉桂让心脏喷射力量很强,浊气一进到心脏,马上从动脉喷走,硬把浊气逼回肠子里面去,然后桂枝汤去和解营卫,让肠胃蠕动的更好,同时因为还有伤寒表证。
临床上,看到发奔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大肠浊气在发作,要把浊气逼回到肠子里面去,这就是桂枝加桂汤。另一种奔豚的证状,是本来有宿便的人,受到惊吓后,燥屎的沼气透过肝脏与大肠的血管进入肝脏,所以肝脏送给心脏的血中就会有沼气,心脏就想把浊气往外推,于是就动悸的很厉害,就发奔豚。
方中行曰:“奔豚”肾之积名也。肾从少腹上冲心,奔豚证发作之状也。盖人之素有肾积者,因针穴处寒得入之,其积逐发,则气自少腹上逆而冲心,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故曰“奔豚”。
实际上就是大肠里面的燥屎,其浊气进入肠壁里面,进入血管冲到心脏里面,才会有这种现象。还有一种乃发生炎肿或成“破伤风证”也。看起来像奔豚,实际上是破伤风证,病毒侵入身体里面去了,这个时候要加强心脏的力量,靠桂枝加桂汤,让免疫系统带病毒出来。然后配合灸法用隔姜灸。
临床上桂枝加桂汤,如果用桂枝,就是桂枝汤里面原本的桂枝是三两,白芍三两,而现在桂枝用五两,这样不好。所以同样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等量,但是加桂就是加肉桂,肉桂桂枝是一样的东西,肉桂是桂树树干的皮,桂枝是桂树树枝,肉桂很香很浓,肉桂作用到心脏,心脏喷发的力量才够,有时候重用桂枝三四剂下去,病人还是奔豚,加肉桂下去一剂就去掉了,二者相差很多。
桂枝加桂汤方:
即桂枝汤加桂二两
【桂枝加桂汤】汤剂争议很多:
徐灵胎:所加桂枝,不特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能达下,凡奔豚之证,此方可增减用之。
章虚谷:相传方中或加桂枝,或加肉桂,若平肾邪,宜加肉桂,如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也。
倪海厦:有的医家赞成加桂枝,有的医家赞成加肉桂,但临床上看,肉桂极有效,用桂枝汤加肉桂,肉桂用五分,严重的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钱,因为会太辣了。
【桂枝加桂汤】与【苓桂甘枣汤】主治区别:
苓桂甘枣汤治发汗后脐下悸,是水邪乘阳虚而犯心,奔豚将作未作,无表证,故重用茯苓以制水。
桂枝加桂汤治气从少腹上冲心,是阴寒之气上凌,奔豚已作,表证未解,故加桂以散寒。
《遯 (dùn)园医案》选录:湖北张某,为书店帮伙,一日延诊,云今日得异疾,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暂冲痛到心,顷之止,已而复作,夜间尤甚,请医不能治,已一月有奇。审视舌苔白滑,脉沉迟,即与桂枝加桂汤,一剂知,二剂愈。
《经方实验录》:周右,住浦东,初诊,气从少腹上冲心,一日四五度发,发则白津出,此做奔豚论。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二钱,大白芍二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红枣八枚。
二诊:投桂枝加桂汤后,气上冲减为日二三度发,白津之出亦渐稀,下泄矢气,此为邪之出路,佳。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红枣十枚,厚朴五钱,半夏三钱。
以上两条医案奔豚证状比较典型,投桂枝汤加桂后,都能迅速得到效果,足见运用经方,只要方证相对,疗效是确切可靠的。
《金匮要略》也有奔豚桂枝加桂汤证,证状大体相同,不过彼之病因为从惊恐而来,此之病因为针后受寒,然其机转总不外乎心阳不足,下焦寒气上逆,但与《金匮要略》奔豚汤证“气从少腹上冲心”应有鉴别。
《遯 (dùn)园医案》中:“舌苔白滑,脉沉迟”,《经方实验录》医案中:“发则白津出(发作时口中有清水流出)”,均为应用【桂枝加桂汤】之重要着眼处。
【烧针令汗出,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造成这个原因就是“烧针”,针扎进去后,针柄上有艾绒在烧,扎针的时候,针处被寒,必发奔豚。
实际临床上有两个地方我们都会看到奔豚:
1:破伤风,身体的某个部分被生锈的钉子或生锈的铁器所伤,创口受毒肿痛。灸处被寒,等于是受到毒了,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我们可以灸其核上各一壮。
2:还有一个奔豚原因,是平时劳心劳力,流汗很多,又有便秘,津液就伤到了,某一天受到惊吓。大肠里本来有宿便,燥矢,当受到惊吓时,燥矢顺着大肠与肝脏之间有条血管通到肝脏,燥矢从阳明直接进入厥阴,从厥阴往上跑,燥气、沼气因为进入肝脏以后,燥气、沼气会进入肝脏的血液里,肝血会木生火,肝血带着大便的沼气会往心脏跑,心脏君主之官,心脏不受病,心脏往外推,这个时候动悸的很厉害,所以病人从肚脐下面一直不断的跳动,一直往上冲,心脏一直不断的往外推,动悸的很厉害,这就是奔豚。
为什么用用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可以增润津液,可以和解营卫,可以解肌(全身的肌肉),桂枝汤加桂,桂枝是桂树的树枝,所以桂枝进入血脉,肉桂是树身,所以如果它入心脏,强心的力量很强,把进入心脏的含有沼气的血液给快速喷射出去,不让带浊气的血液停留心脏,硬把沼气给逼迫回肠子里去。
临床上如果说【桂枝加桂汤】再加“桂枝”,重用“桂枝”下去,效果不强,比如原来是桂枝三两,再加二两桂枝,本来桂枝汤桂枝和白芍是等量三两,现在桂枝汤再加二两桂枝进去,效果不是太好。
【桂枝加桂汤】如果是桂枝汤加肉桂,有小量就可以了,临床上看加肉桂效果最好,肉桂下去心脏功能马上强起来,硬把沼气推回肠子里去。
【桂枝加桂汤】之所以加桂进去,桂枝除了解肌外还能够补津液,除了太阳中风外,桂枝汤可以补津液,桂枝汤里面有生姜,甘草、大枣,桂枝和白芍让血液循环加速回来,同时可以补充津液。所以,平常养生保健就吃吃桂枝汤就好了,小朋友厌食不想吃东西,就吃小建中汤。
如果不用桂枝汤,单用肉桂下去的话,津液会伤到,因为发表的力量很强,没有同时补充津液。